浅析不同增氧方式对养殖水体环境和养殖对象的影响
专注水产,深耕养鱼第一线,交流实用养鱼信息!重庆永川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
养殖水体缺氧是池塘养殖中常见的现象。问题一是随着地球的变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使水域环境日益恶化,江湖河水污染、天下酸雨,加上养殖技术功利,化肥、药物、抗生素滥用,使微生物环境亦遭破坏,加剧了环境的缺氧。二是广大养殖户对池水缺氧对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的影响认识不足,仅局限于解决养殖动物的浮头、泛池的层面上,远未认识到水体缺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继而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及产品质量,特别是青虾、河蟹养殖,误认为只要种好水草就能养好蟹虾,殊不知水草和所有生物一样在夜间营呼吸作用而停止光合作用,因此虾蟹养殖池在夜间亦经常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对各种增氧的原理、方法及利弊理解不甚透彻,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后果。
本文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工作实践,分析目前所常用的几种增氧方法的利弊及对养殖水体环境和养殖对象的影响进行分析,期望提醒养殖户采用更为合理、效果更佳的增氧措施,以期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质量。
一、水体缺氧对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的影响
水体缺氧对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的影响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而在认识上亦有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一是来源于人类环境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二是来源于人们对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呼唤,三是来源于养殖户增产增收的需求。
水体缺氧使水域自净能力下降,水体中的有机物得不到快速有效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增多,饲料利用不充分后使水底残饵粪便累积,营养盐类的富集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水体缺氧使多数养殖动物生活史中各个阶段均面临着缺氧的胁迫,特别是高温季节的夜间可以说所有养殖动物均生活在低度缺氧的水环境中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代谢速率减慢,摄食、消化与吸收、活动、生长以及抗病力等方面都不如正常状态。在这种环境中生产出的水产品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健康的水产品。
如何来解决环境缺氧,把养殖动物从“郁闷”的水环境中解救出来,生产出健康的水产品,除了进行池塘环境清整、消毒,采用合理放养、科学搭配等生态养殖技术外,最直接的办法是向水体增氧。
目前增氧的方式有很多,但如何做到合理而有效地使水体溶解氧能一天24小时(特别在高温季节)保持符合养殖动物所需的量,则在增氧方法和操作方式上有待必要的改进。
(叶轮式增氧机)
二、 常见增氧方法的利弊及对养殖水体环境和养殖对象的影响
1 适时注(换)新水增氧
加水,这是一个原始而简易的方法,其依据是注入的新水能给池塘带进较多的氧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冲淡水中耗氧的有机质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的代谢物,补充新的浮游生物种类形成新的平衡,使之池水上下混和、消除氧债、水色嫩爽、水质清新。养殖动物摄食旺盛、活动自如、生长加快。
但这一方法的前提是:
一是:注入的“新水”必须是未受污染,达到地表径流水Ⅲ类(三类)以上标准,且水体溶解氧丰富。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大环境水质遭受污染的状况十分普遍,水体中不仅严重缺氧,且有毒有害物质甚于养殖池塘,注入这类水不仅无益反受其害。
二是:注入水的水温要与池水水温基本一致或注(换)水的量不宜超过池水的1/3。根据水体溶解氧的发生(主要靠水生植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而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繁生和分布在营养盐类平衡时是随光照的强弱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其溶氧含量受光照强度和温度、风向风力的变化产生昼夜节律、季节变化和垂直(热温层效应)、水平分布的差异及变化。
因此,在春秋季节,气温相对温和、光照时间相对少时,应选择在晴天的中午(11:00到14:00)吸取上层(1米内)的水进行注换水为宜。而在夏季高温天气宜在晴天的9:00前吸取表层(50厘米)的水进行注换水。注(换)入这样的水,浮游生物种类全面、数量多溶氧亦就丰富。
水温相宜,对养殖动物不会产生应激反应。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补充后,经一个下午的光照,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注水搅动引起上下水层对流混合作用的协同下不仅消除“氧债”,亦使池底层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得以释放和缓解,同时还能使表、中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而底层水亦从“还原状态水(还原环境)”转化为“氧化状态水(氧化环境)”。
池塘底层水能保持“氧化状态水(氧化环境)”状态则对提高养殖动物的摄食能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报酬是极为有利的。其次还减少了残饵粪便的累积形成的耗氧,使池水藻相适宜,水色向嫩、活、爽转变,达到既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又减少了养殖投饲形成的污染。
三是:外源水质确已污染且十分严重无法使用时,有条件的应考虑采取另用一池蓄水净化后再进行注换水等方法。
2 机械增氧
当外源水域水质不良,无法采用注换水的方法增氧、或养殖容量较大,池水已达最大水位时就应考虑采用机械增氧。
机械增氧是一个传统而先进的增氧方法,使用增氧机增氧已有数十年历史,增氧机械在形式、性能、材料、功效等方面亦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大致可分为搅水式和充气式两大类型。
其原理是通过搅水或充气扩大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而把空气中的氧气输入水体中,同时推动池水的上下和平面的交流与混合。
增氧机增氧其优点是不受池塘条件所限制,特别是对于高密度的养殖池塘碰到恶劣天气时的严重缺氧和平时的预防性增氧十分有效。
增氧机增氧其缺点是投入成本大、能耗高。现对广泛使用的几种增氧机作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并在使用方法上提出一些建议。
(水车式增氧机)
(1)搅水式增氧机
这一类型的增氧机常用的有叶轮式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二种。工作原理是通过增氧机的叶片搅动水体,使水体发生流动一方面促进水体的上下和平面的对流混合,另方面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加快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体。
所不同的是叶轮式在搅动水体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亦带动水体作垂直的行动,而水车式则是单向推动水体作平面流动,其推动水体作垂直流动的力则大大小于叶轮式。
这类型增氧机较之充气式增氧机而言,有体积小、搬运安装方便、使用不受池塘条件限制等优点,但噪音大、单位增氧效能低等不足。
在生产实践中这两种增氧机在使用上亦有明显区别:
一是虾蟹养殖池因有水草而搅动水体有一定难度。
二是因水深相对较浅而叶轮式增氧机会把水体搅混、且噪声太大不利于虾蟹生长,甚至会直接损伤虾蟹。
三是为了搬运和安装方便单个水车式增氧机功力相对较小,在10亩以上的养鱼池和南美白对虾养殖池要安装多个增氧机才能奏效且安装要有一定的角度和方向。
四是开机时间掌控不当反而会受其害。
因此使用这种类型的增氧机增氧时一定要视天气、水质、养殖动物摄食活动情况来灵活掌握,业内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傍晚时分不宜开”等开机原则,否则可能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反受其害。
(充气式微孔增氧机)
(2)充气式增氧机
由动力电机、空气压缩机、充气总管、微孔管(也有人称纳米微管)等整套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作功于空气压缩机,把空气经充气总管压送到微管,再从微管的纳米级气孔中压出,形成微小气泡,散溶入水体中。根据池塘形状、底形和水深的不同,合理装配设置微管的排列密度、间隔距离和距池底的高度。
微孔增氧机其特点:
一是空气直接输入池底部,且形成微小气泡,增加了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而更容易溶入水体。
二是微孔管均匀排列在整个池底,其增氧不留死角。
三是从微孔管排出的微小气体能形成气幕,在空气上升的过程中产生的空气与水体的摩擦作用推动底层水体向上层流转,把池底低温缺氧状态的水体带向水体上层,使整个池塘水体(含氧量)交流混合,从而促进了底层“还原状态水”(还原环境)转化为“氧化状态水”(氧化环境),使整个养殖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四是整个动力系统在岸上或水面以上,其产生的噪声不直接传入水体而对养殖动物的影响较小,尤其是青虾、河蟹、南美白对虾、鳜鱼、甲鱼等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更为有利。但相对搅水式增氧机而言有设备投资大、安装难度大、不利于捕捞等缺点。
(化学增氧剂)
(3) 化学增氧
采用化学方法增氧应该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目前市售有速效型、缓释型及水剂型三类,且不说它的主要成份(过氧化钠或者双氧水即过氧化氢等)中有否挟杂有毒有害物质,但对水体的pН值的变化及对水中浮游生物影响不能忽视。
这类化学增氧剂施用量达到200克/亩以上时,经实测pН值会上升至9以上。而pН值超过8.8的微碱性水体中,鱼类体表黏液分解加快,皮肤抵御有害微生物侵蚀的能力减弱,还腐蚀鳃组织,影响鱼类呼吸能力。
因此,这类增氧剂以少用为好,只能在出现严重缺氧,别的增氧措施已无济于事的紧急状态时才使用。
(来源:水产养殖杂志2010年第4期)
(作者:陈文怡 顾建华 苏州市水产站)
(备注:本文段落和少数文字略有修改)
另请参阅:
水的对流作用与水体溶氧的关系:增氧机的介入能够很好调节溶氧度
(备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见告之即删)
本文内容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或者投稿或者咨询或者进群交流,请加yc6318为微信好友!欢迎转发分享!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2020年9月29日开通的本微信公众号帐号:lwj631888,公众号名称:养鱼第一线,更多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www.yc6318.cn。本文如需转载可申请白名单授权,或者务必注明出处。
本文内容可能有修改,请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如果认为本文内容尚好有用,敬请在左下角留下你珍贵的"称赞"和表示你已"在看",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