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流课程】山西医科大学丨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汇总

习无边界 简学头条 2023-01-05

点击蓝字关注简学







编者按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打造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真正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落细见成效的标杆举措,也是全力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关键一环。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推广分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示范带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简学头条整理汇总了山西医科大学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点击标题查看详细内容)


线上一流课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说课视频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自然生命科学领域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学科。主要从微观分子的角度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等;同时联系临床实践,介绍如何在分子水平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体现了临床与基础医学的衔接。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

课程负责人

解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留学美国。现任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基础医学教指委委员、教育部评估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国家级创业导师。近年来,带领教学团队致力于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基础医学认知陀螺教学模式,将思政融于课程,提高了医学生人文情怀,基础医学阶段的知识掌握力和早期接触临床的知识衔接能力,获得了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曾获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十佳教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主编、参编《生物化学》教材4部。


线下一流课程

《器官系统临床技能课程》

说课视频


课程简介

《器官系统临床技能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线上课程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视频课程、以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线下以小组为单位,在模拟临床场景的技能实验室,利用仿真模型进而标准化病人进行反复训练。


本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全面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山西医科大学《器官系统临床技能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下)


课程负责人

周芸,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2006年12月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学实验室主任,并负责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筹建;2009年1月任命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模拟医院副院长;2011年负责组织培训山西医科大学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和华北赛区一等奖;同年12月调入山西省人民医院,从事医院管理、医学科研教育管理;2018年带队参加第九届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华北赛区获二等奖。近年来,承担省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2篇,国家级文章30余篇,参编教材6部。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医学统计学》

说课视频

课程简介

作为医学科学研究大厦的基石,《医学统计学》贯穿医学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科学方法类课程。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地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技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表述和解释统计分析结果,为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基础。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掌握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医学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统计软件操作,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其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与技能。本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统计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推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年连续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


课程负责人

王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卫生统计教研室主任,预防医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兼任教育部教指委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大数据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生物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国卫生统计》《中华疾病控制》等杂志编委。主编4部规划教材,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课题,研究兴趣为高维数据分析与因果推断方法及应用,获第五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2等奖等。获山西省首届“优秀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131”工程人才等称号。主讲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医用多元统计学(研究生)、医学文献导读(博士生)等。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内科学》

说课视频


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综合学科,涉及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该门课程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风湿性疾病等常见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课程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学导式、提问式、PBL式、TBL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双语教学、网络教学、实物模拟训练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并提高实践技能。山西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


课程负责人

韩清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留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美国心脏病协会(ACC)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FACC),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全国委员、山西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全国委员,山西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常委,山西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人,博士后1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13篇,并有数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承担山西医科大学诊断学、内科学及专业英语的理论教学及实习任务,带领团队致力于教学改革探索,承担国家级及省级教改项目5项,参编及翻译学术刊物6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山西省教育成果奖2项,获得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现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Hypertension》《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实用心电杂志》等杂志编委。任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科学》副主编、“第八轮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3+2)规划教材”《内科学(第8版)》主编、《高血压学》编委。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精神病学》

说课视频

课程简介

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全面贯彻“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健康新概念的全面了解和认同。通过常见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传授给学生精神医学的相关理念,使学生成为身心发展更健康﹑与国际接轨的高材生,成为医学模式转变的真正主力军。本课程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首先是临床专业学生掌握精神疾病基础知识,能够初步了解精神科疾病种类及其特点。其次是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进一步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辨能力,以案例为基础,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对病例展开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山西医科大学《精神病学》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


课程负责人

徐勇,医学博士,影像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兼精神卫生科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认知障碍多学科诊疗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负责人、山西省第八届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兼任教育部精神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认知障碍多学科诊疗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理事长、山西省卫健委精神卫生质控部主任、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山西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山西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部省级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总计69篇,一作和通讯作者27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10篇。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医德教育实践》

说课视频

课程简介

《医德教育实践》课程是山西医科大学“新医德教育”体系建设的“三个相贯通”之一——思政理论教育与思政实践教育相贯通的代表性课程,是“新医科”与”新文科”相结合的典范,是山西医科大学承担的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协同中心的重要建设内容

该课程依托学校医学博物馆、生命科学馆、中药材标本馆、发展成就馆、校史馆、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为主题的《赵雪芳》话剧等先进的育人场馆和舞台为基础,内容丰富、展示生动,能够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体验;各场馆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医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是开展医德教育实践的生动课堂。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将内在的医德教育外化为一个个实践教学活动,互动环节多、参与感强,形象生动;在于将理论讲授用一个个实践活动进行深入阐释,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山西医科大学《医德教育实践》课程2020年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


课程负责人

张俊龙,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现任山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协同中心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注: 申报书PDF原件及更多教学成果奖相关报告资料,请在头条回复“报告”进入“教师资源②群”群文件下载,教发资源免费下载,教师资源①群已满,还没加入的老师抓紧私信小简哦~


立即加星标

好文不错过



3秒搞定!

星标一下再走呗!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

审稿:简学教育研究院

声明:本文及文内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感谢您的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