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及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我院《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一、课程基本情况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第六学期开设。

另外,该课程也是我院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的选修课程,还是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明确

简单说,学习课程后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


详细说,有13点要求,即:


01

了解风险知识,掌握车险作用,提高保险意识

02

能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并明确车险市场的主客体的存在形式

03

读懂车险合同,认识保险单证,运用车险原则,分析保险责任

04

能根据车主实际,合理选择汽车险种,弄懂应交保费如何计算

05

能熟练填写汽车保险单,并对投保申请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承保

06

能对汽车事故,按理赔流程,顺利完成事故索赔相关事宜

07

能对碰撞、火灾、水灾、盗抢等事故中的车辆损失合理定损

08

能对汽车事故中的物品损坏合理定损

09

能分析汽车事故中人身伤亡所涉及的赔偿项目,清楚各赔偿费用计算依据,完成人伤赔款的计算

10

能够利用车险欺诈的识别方法及处理技巧,分析保险欺诈案例

11

能准确理解汽车保险相关法律条文,并将其与车险实务结合应用于汽车保险案例分析中

12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围绕车险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创新创业

13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利益诱惑,勇于与欺诈分子作斗争

三、课程建设历程

课程建设走过了 “板书-多媒体课件-自拍视频-混合式在线课”等多个阶段,在精品课程、创新团队、优秀教材、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一流课程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

四、课程内容优化

课程以了解保险基础知识、熟悉汽车保险产品、开展保险承保与理赔实务、进行事故损失评估、防范保险欺诈、遵守法律法规为主线进行内容组织,共分9章,系统介绍汽车保险概述、汽车保险合同与原则、汽车保险产品、汽车保险承保实务、汽车保险理赔实务、汽车事故车辆损失评估、汽车事故非车损失评估、汽车保险欺诈的预防与识别、汽车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五、细化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对接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定位车险理赔岗位需求,面向本科、高职、中职、保险公司员工、广大车主进行分层次教材建设。主编教材10本,主编教辅5本。其中,本科教材修订三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高职教材修订四版,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教材为十二五、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六、打造在线课程

《汽车保险与理赔》于2015年9月在爱课程平台上线,为我校第一门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课程,目前已运行了11期,2.6万余人参加学习。2018年12月,更新版课程视频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已运行4期, 8000余人参加学习。目前,有30多所院校借助在线课程学习,另有太平财险、安盛财险、正直集团等约1000名员工在线学习。2019年1月22日新华社记者吴书光报导:“随着私家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山东交通学院赵长利等讲授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不仅火爆校园,在慕课等在线平台也颇受关注。”该报导被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转发

七、精干课程团队

团队构建充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产教融合,采用学校教师、保险公司员工联合构建起一支符合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程训练、教科研究等多方需求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李景芝,男,教授,硕士,曾任山东交通学院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本科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教研作,主持、参与了8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了17本学术著作、教材,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长期担任人保、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讲师,主讲《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服务接待》《汽车销售技巧》等课程。

赵长利,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持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编写教材20余本,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教研教改方面: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科学研究方面,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李方媛,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市高层次人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工程师,山东交通学院“1251”工程培育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运行安全技术。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荣获“山东交通学院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

韩广德,男,讲师,博士(在读),长期从事车险理赔、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火灾痕迹鉴定等理论教学及相关工作。参与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班孝东,男,副教授,曾任山东交通学院汽车检测中心工程师,从事机动车检测等工作,具有丰富的汽车一线操作和教学经验。现供职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承担交通安全、汽车维修、汽车新技术新结构介绍、交通事故鉴定等课程教学任务;兼职山东交通学院汽车质量鉴定评估中心工程师,每年参与处理各类汽车质量、事故纠纷100余起。编写教材7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吕鹏伟,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汽车应用安全、汽车保险。曾就职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负责车险数据分析、项目跟踪等管理工作。发表论文3篇,专利1项;参与省级课题4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

潘欣超,男,高级核赔师,硕士,山东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现于渤海财险山东分公司工作,长期从事财产保险一线理赔工作,先后担任过保险公司查勘员、核价岗、核损负责人、首席核赔人、分公司理赔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具有非常丰富的一线理赔、客户服务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为山东交通学院外聘讲师,曾讲授《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保险法规》《财产保险》等课程。

八、深化教学研究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教学团队围绕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在车险人才培养、车险管理、车险技术、客户投保与索赔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

九、拓展社会服务

课程教学团队与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深度合作,为其在培训教材开发、员工培训、课题研究、事故车辆损失原因鉴定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服务社会,宣传学校,推广学生。同时通过服务社会,也可从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的资料和获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新颖、实用,因此,所培养的毕业学生深受汽车保险行业认可

十、课程愿景展望

今后在课程思政、内容更新、教研教改、教材优化、联盟推广、创新创业、学生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夯实国家级一流课程基础,充分发挥课程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课程联盟,实现共建共享

课程团队主导构建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联盟,有内蒙古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加盟,成员可联合制定课程规划,实现“多校多地、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的课程教学,今后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扩大课程教学联盟影响,使课程授课老师以及企业相关人员通过定期研讨会、微信群等形式能定期研讨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依托双创论坛,引领行业发展

今后将每年举办论坛,以“科技创新、模式改变、服务提升”为主题,从科技引领行业转型、创业实践经验分享和人才培养储备等角度,直击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的痛点,深度探讨保险科技发展及应用,共同探索车险承保端的主动防控和一键投保、车险理赔端的智能查勘定损模式、服务企业减损降赔手段等创新发展之路。

培养专业人才,促进行业发展

目前,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山东省车险理赔战线上占比约达40%,深受汽车保险行业认可,山东交通学院已成为汽车保险行业公认的品牌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实践训练,强化能力培养

依托在线课程,加强翻转教学

课程强化产教融合,以学校教师、保险公司人员两方人力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绩效的教学团队,发挥好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好教师服务社会、反哺课堂教学的能动作用;加强精品课程与在线课程建设,以品牌教材为基础推进课程建设,以在线课程为载体引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引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新;加强工程环境建设,以校内工程环境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文化熏陶、实验教学、工程训练、企业实习的素能培养工程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引导体现“研究性、实践型、互动式、社会化”特点的学习方式,适应课程特点,并努力探索与这种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训练式课堂、案例教学、六问式教学、翻转教学等;以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环境建设与教学方式转变作为课程改革重点,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往期回顾:

校园初雪 | 雪是大浪漫,你是小人间!

送给山东考研学子的温馨提示!

一“研”为定!加油,考研人。

思想加油站 | 学习日历

思想加油站 | 学习日历


来源 / 汽车服务工程系

版面 / 夏炳坤 吴红辰

责任编辑 / 夏炳坤

副主编 / 陈蕊蕊

主编 / 成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