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流课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

习无边界 简学头条 2023-01-05

点击蓝字关注简学





黄丽丽: 陕西省周至县人,致公党陕西省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优秀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陕西省“三秦人才”,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陕西省师德标兵,宝钢优秀教师,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中共陕西省委“同心·追赶超越 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先进个人。兼任“国家级植物保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主任、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首批聘任专家、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丝绸之路优质特色农产品科技联盟苹果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杨陵区政协委员等。


黄丽丽教授与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课程专业性、实践性、时效性很强,为植保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核心主干课程。

课程目标紧密围绕“立足西北旱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学校办学定位,通过介绍影响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业生物安全的作物重大病害的分布与危害、识别与诊断、发生与流行规律、防控策略与技术等内容,让学生掌握主要栽培作物的重要病害及其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防治关键技术;学会科学诊断病害和鉴定病原菌的技能;熟悉病害防控现状和存在问题。


课程建设发展历程:


该课程最早为1939年由西北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开设,先后由多名著名专家学者执教。2000年以来,课程依托国家级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植物保护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及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经过持续建设和发展,获批学校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4年)、陕西省精品课程(2005年)、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2年)、首批校级全英文课程(2016年)。课程负责人黄丽丽教授主持获批了“陕西省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陕西省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2012)和首个“国家级植物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实现了师资力量更强、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更活、教学内容更实、教学资源更多、教学效果更好的建设目标。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黄丽丽、康振生教授1992年录制并使用了向日葵锈病、植物检疫检验技术等电教片。1997年参与开发了北方果树病害诊断系统、蔬菜病害多媒体CAI。2004年主持建成了课程教学网站,将教学幻灯片、常见植物病害症状图、植物病原真菌形态结构图片等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和网上互动交流。近年来,课程组陆续建设了田间病害录像库、病害循环动画库、病菌侵染过程图片和虚拟仿真视频库、现代绿色植保技术等多个教学资源库,结合我校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站,形成了教学与科研、虚拟与现实、田间与室内相结合的立体化交叉实践教学平台,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1)依据农时、病害特点和学科前沿,将有限的80学时教学时长贯穿全年不同作物生长季节和病害发生期。依据重大病害、特色病害、常发病害、偶发病害分配学时数,做到课时分配有重点、病害介绍有亮点;加大实验课的学时比例,增至24 /80学时,开设新的研究性、综合性实验比重占实验课时50%。每学年在课外增设1.5周课程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编写病情调研报告指导生产防治。另外,课外安排每个同学参与6场海内外学术大师专题讲座,以学习心得作为课程报告计分。

(2)组建了教师+实验员+基地技术员+海内外学术大师的多元化、多学科交融的课程教学团队,发挥师资科研与实践优势,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到教材、课堂及实践环节中。

(3)综合运用线上与线下、常规课堂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问题导向型、案例型、研讨型、任务驱动型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情况:


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库充实、教学案例饱满;教学团队老师教学理念新颖,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既接地气又具有前沿性。课程改革成果在其他农林高校课程改革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先后有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农林院校来校调研相关教学成果应用实践和效果;课程组创建的大量教学资源先后被多部相关教材和教学网站引用;黄丽丽教授先后多次受邀在全国植物病理学教学大会和其他高校作报告介绍教学经验。


创新出“三因”、“四类”、“五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灵活应用“问题导向型、案例型、研讨型、任务驱动型” 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与技术员、教学与科研、课堂与田间、虚拟与现实、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确保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提升了学生“认准病、防未病、治已病”的水平和能力。


上课图片










注: 申报书PDF原件及更多教学成果奖相关报告资料,请在头条回复“报告”进入“教师资源②群”群文件下载,教发资源免费下载,教师资源①群已满,还没加入的老师抓紧私信小简哦~


立即加星标

好文不错过


3秒搞定!

星标一下再走呗!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审稿:简学教育研究院

声明:本文及文内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感谢您的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