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逸仙进阶讲堂 亚洲史导论|【1】滨下武志:亚洲视角下的区域史、世界史、全球史研究
2022年10月26日晚,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逸仙进阶讲堂系列课程之一“亚洲史导论”第一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永芳堂233讲学厅举行,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滨下武志(Takeshi Hamashita)教授主讲“亚洲视角下的区域史、世界史、全球史研究”。授课开始前,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谢湜教授为滨下武志教授颁发聘书。
聘书颁发仪式
授课伊始,滨下武志教授从“‘世界史’和‘全球史’是否不同?如果不同,那不同之处在哪里?”这一问题出发,详细介绍了“世界史”与“全球史”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提出了从“地方知域”来看“亚洲”这一研究切入点,其中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亚洲视角动态关注亚洲史在全球史中的变化;二是观察亚洲、欧洲以及本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关注在近代、全球、世界、地方概念的演变中,地方概念的演变和本土化。最后提出地方知域这一概念,以知识网络的方式来对地域进行划分。
《坤與万国全图》
滨下教授接着论述了“亚洲”一词的来源及传入东亚的过程。由其字源来看,“亚洲”是我们借用的概念,需要我们进行重新定义。今天,我们往往将亚洲与近代化联系起来,这就不得不讨论到“近代”与“亚洲”概念的关系。其中,滨下武志老师具体谈到了日本学者竹内好提出的“近代的超克”概念,同时还分析了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日本知识界的“西洋派”、“亚洲派”与“日本派”,概括了各派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近代东亚与日本历史的认知。
滨下武志教授在授课中
随后,滨下武志教授以梁启超先生的《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为例,讨论如何以地方研究的视角进入亚洲史的研究,从而指出研究视角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将地方的研究与世界联系起来。
在讲座的最后,滨下武志教授总结道,从全球性的角度来讨论亚洲、亚洲的区域概念是什么、亚洲知域概念(地方知识网络)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生提问
滨下武志教授为同学们签名留念
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以及知域概念如何得来等问题。滨下武志教授的回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会师生都表示收获良多,深受启发。
( “亚洲史导论”系列课程由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与《亚洲史研究》编辑部联合策划。滨下武志教授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将作为《亚洲史研究》的发刊词发表,敬请关注即将刊印的《亚洲史研究》首辑。)
海报:刘雅涵
整理:陈星
初审:李芷莹
审核:区瑞珍
审核发布:谢 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