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学与人文”跨学科系列讲座 |【预告】高一虹:新语类,新观念,新文化——我国安宁疗护新语类考察


医学与人文从古典时代起就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我们愈发认识到人文关怀与人本立场在医疗实践中的不可或缺。人是医学实践的主体,而关怀人则是医疗工作的目标。人文的融入为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我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谛和人类的价值,也引发了我们深思:医学与人文究竟有何内在联系?中国古代疾病、医疗和社会有何关联?医学与文学如何相融贯通?医学发展中的伦理困境该如何破解?在人文的审视下,现代医学的价值归依和发展导向又应指向何方?

为了深入探究这些问题,激发思想的火花,本学期,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别策划了以“医学与人文”为主题的“联结”系列讲座,围绕医学的人文内涵、古代医学与疾病、医者与病人等多个话题展开讲授与探讨,敬请各位师友关注。“医学与人文”跨学科系列讲座第四讲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高一虹教授主讲“新语类,新观念,新文化——我国安宁疗护新语类考察”。







新语类,新观念,新文化

——我国安宁疗护新语类考察


时 间:2024年4月25日(周四)16:00

地 点中山大学南校园340栋一楼讲学厅

主讲人:高一虹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持人:徐翌茹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与谈人:何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内容提要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语类”(genre)即根据功能和活动类型的不同,反复、常规实施的话语类别,例如法律条文、课堂教学、家庭日常会话等。语类有其结构形式、社会功能和实践过程。在某个社会文化当中新语类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反映、建构着新的文化观念、互动方式、社会情境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本次讲座聚焦我国新兴的服务于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安宁疗护”实践,以志愿者的病房亲身经历和实证研究为依据,简介其中的几个新语类——家庭会议、大查房、安宁手册、生命回顾。本次讲座将举例介绍各语类的基本特征、结构形式、使用情况和过程中的观念博弈/协商,由此管窥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主讲人介绍


高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语言学研究》主编,曾任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现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会长、《中国社会语言学》主编(2008-2010)。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与外语教育研究,著作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中国英语使用者语言态度与认同——基于国际活动跨文化志愿者的考察》等,译作有《语言、思维与现实--沃尔夫文集》、《萨丕尔论语言文化与人格》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集发表论文百余篇。


参加须知

本次活动将在线下举行。请尊重版权,勿录音、录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







海报:梁梓华

初审:潘   悦

审核:区瑞珍

审核发布:谢   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