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精选丨刘明康:做好ESG,迎接可持续未来丨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上海国际活动周2023



视频精彩:

视频来源:刘明康(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上海国际活动周2023——绿色资产管理论坛(2023):负责任投资与可持续未来”主题演讲《做好ESG,迎接可持续未来》

做好ESG,迎接可持续未来

(作者:刘明康,GF60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银监会主席)


一、ES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球范围内,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浪潮,正在迅速影响各行各业的经营方式和决策模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4年首次提出ESG的概念,提倡在投资中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经历近20年发展,ESG已从刚开始发展的一种理念,快速地向各国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及咨询机构必须具备的软实力和硬标准过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实体经济、区域发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双碳战略、乡村振兴等提出一系列重要阐述,为我国推进ESG指明了总体方向,我国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对ESG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ESG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越来越高。ESG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为投资决策提供了绿色标尺。加快发展ESG,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更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ESG产业生态的逐步形成,基于ESG理念的生态价值链已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能源类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必须直面的一个全新领域。根据ESG评价体系中的要求,现有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以及监管部门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流程针对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等元素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升级,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理念深入到ESG价值链的各利益相关者、各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去。


二、ESG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ESG标准与监管日趋完善。相当一段时间内,ESG量化标准、信息披露准则和评价频次的缺乏和不统一是对当前企业ESG信息进行评价的主要难点之一。随着证监会、生态环境部等监管机构及上交所、深交所等机构对ESG标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及众多机构和部门积极参与和创新引领,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标准正在逐渐得到完善,为企业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高兴地看到,对ESG理念持续认可,内容也在逐渐丰富中。从最初的CSR到如今的ESG,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初现雏形。ESG生态体系的打造正是建立在企业和全社会对ESG理念认知深化的基础之上:如果说企业从单纯关注营收到关心社会责任的履行和转变是ESG发展的开篇,那么今天企业从把ESG看成是“形象工程”到当作新的“企业价值标尺”,则是ESG理念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当前,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开始意识到“环境”并非ESG的全部内涵,即便在“双碳”光环之下,企业也在关注更多的公司治理及社会责任话题,真正将ESG当做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而非单一的环保指标加慈善任务去看待。


其次,上市公司将实现ESG全披露,而且信披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从趋势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率在逐年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年12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2)》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逐年提升。在国内市场和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的迫切要求下,我个人预计,五年内,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会达到 50%以上,而长期目标下的披露率必将达成100%——即披露ESG信息将成为上市公司必选任务。


不可否认,“漂绿”行为正随着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确实存在。但对ESG的整体发展历程来说,“漂绿”行为及信披质量不足只是监管尚不完善状态下的短期产物,是在合规压力和误导投资者以提升投资价值双重需求下的偏激行为。随着市场对ESG认知的深入、风险流程把控的升级、核验标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自身ESG真实内涵和行为的日益丰富,ESG信息披露质量将会逐渐提升。这种“漂绿”和“染绿”现象,影响ESG信息质量的这种问题会日趋得以解决。


最后,凡事抓重点,重点就是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会带动全产业ESG升级或成常态。供应链管理本身是企业ESG实践中的重要一环,由负责任的核心大企业牵头,向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及终端消费者传导ESG理念,用具体的标准来约束其相关行为将会成为自己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内涵,也是重要而有效的ESG普及路径。在中国ESG发展变革的过程中,上市企业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核心群体,将承担着更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职能。


三、ESG实践的思考与建议


作为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做好ESG已刻不容缓:其一,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已成定局的当下,对绿色可持续转型是一大促进。但如果谋划应对不当或不及时,也会在不少的行业运用中产生新的风险,这些风险成本的变化存在着压力传导现象,会很直接的给金融机构带来潜在的风险影响甚至实际的拨备率与不良资产的增长。其二,对于金融机构来讲,ESG是将企业个体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实现和谐统一的重要抓手。如何将ESG理念融入金融机构全部门、业务全流程的治理体系,优化投资模式,防范ESG相关风险,提高有效治理效率,是当下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但由于国情的差异,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美主流的ESG体系在中国市场并不完全适用,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探索自己的ESG发展路径,比如关注关注绿色转型中的数据质量、权益的溯源和确权,在条线和板块交织管理体系当中的许多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设和共同富裕科学考虑等内容,集合全社会各方资源协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ESG工作方案。


从政策引导层面,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引导保险、社保、养老金等投资期限长的资金在ESG投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导向作用,带动整个ESG投资市场的发展。


第二,在绿色金融和绿色航运以及重点控排行业等试点领域开展ESG应用的先行先试,将ESG理念植入到行业政府、金融机构的评价中。


第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ESG主题股票指数、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同时鼓励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方法工具与算法模型,鼓励本土化、市场化的ESG评级产品等等。


第四,加大对ESG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支持高校构建ESG特色课程体系,开辟ESG新型专业;引导企业整合人力资源,开辟ESG职业发展通道。


从实践层面,做好ESG评价工具的积极运用,提出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


一是所有的披露报告既要有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分析,定量部分应尽可能运用大数据技术,使这部分的占比达到八成及以上;二是各类机构ESG内部全覆盖评分既要有横向比较又要有纵向比较,特别是要注意纵向上的变化;三是重视国际通用的标准与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不断研究进化与细化方案,坚持过程评价,这样才能产生科学评判标准。



编辑:晓璐

视频及文字:GF60
审核:许文丽、谢堃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简称“协会”)于 2022 年 7 月 5 日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8 月 25 日,协会取得上海市民政局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51310000MJ49049620)。协会是由上海市资产管理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专业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法人。协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上海市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是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协会首批会员由 123 家单位组成,覆盖银行理财、信托公司、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创投基金六类主要资管机构和资管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及金融类市场要素机构,并将外资资管机构重点单列,形成 “6+X”会员格局。协会宗旨:坚持综合代表、监管互动、国际开放的原则,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财富管理需求,致力于打造跨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资产管理创新的平台、与监管部门沟通的平台、国际交流的平台、金融科技赋能发展的平台。


协会将以上海的科技、产业、金融及人才等区域建设发展资源优势,有特色地开展相关工作;并将与其他金融类行业自律组织各履职责、错位发展,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及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