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湾区科学分论坛将落地南海
本次大湾区科学论坛设置了15个分论坛,其中先进制造与材料科学分论坛将于5月23日在南海举办,将积极发挥科技交流平台作用,促进先进制造与材料科学人才交流和优秀科研项目落地,推动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该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先进制造与材料科学分论坛
指导单位:佛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季华实验室
协办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仙湖实验室、美的集团
论坛时间:2023年5月23日9:00-18:00
论坛地点:佛山南海利泰皇冠假日酒店一楼宴会厅
论坛议程
分论坛开幕(09:00-09:45)
09:05-09:25 领导致辞
09:25-09:30 播放何享健科学基金宣传片
09:30-09:45 茶歇合影
主旨报告(09:45-11:45)
09:45-10:15 超滑研究进展
雒建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季华实验室超滑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10:15-10:45 全固态电池的机遇与挑战
孙学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0:45-11:15 原创性发光材料——从基础研究至创新科技应用实践
任咏华,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1:15-11:45 零碳燃料烧制建筑瓷砖
程一兵,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
主旨报告(14:30-18:00)
14:30-15:00 神经形态显示
郭太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福州大学教授
15:00-15:30 超高纯铝与高端显示靶材制备技术与装备的发展
孙宝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15:30-16:00 人工智能及其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
尤佳,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16:00-16:30 碳纳米点发光调控及应用研究
曲松楠,澳门大学教授
16:30-17:00 储氢材料及技术研究进展
蒋利军,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总工
17:00-17:30 氮化镓(GaN)单晶材料与同质外延技术进展
徐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
17:30-18:00 视觉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王炜,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感知技术研究所视觉感知负责人
部分参会嘉宾介绍
雒建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摩擦学领域专家,季华实验室超滑工程中心主任。
雒建斌院士长期从事纳米摩擦学研究和纳米制造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并作为首位中国人获得2013年美国润滑工程师学会最高奖-国际奖和中国摩擦学最高成就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英文论著1部,翻译英文专著1本;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在国际会议上做会议报告(Plenary和Keynote)30余次。兼任国际摩擦学理事会执委,全球工学院长委员会执委;曾担任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摩擦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两届973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重大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先后担任9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孙学良,能源材料专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杰出教授和加拿大国家首席科学家,加拿大皇家学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孙学良教授的研究方向是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开发与应用。已发表超过620篇SCI论文,他引次数达58000余次, H因子=123,编辑了四本科学著作和写了20 篇科学著作章节,申请56项专利。孙教授已经在国际会议、论坛等做了180多场次报告。积极与工业界进行合作研究,包括与加拿大巴拉德电源系统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中国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获得各种奖项包括加拿大化学学会材料化学研究成就奖,国际电池学会电池技术奖,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最高研究成就奖和杰出教授等奖项。现任国际能源科学院的副主席,是Springer旗下的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IF=32)的主编。
任咏华,香港大学黄乾亨黄乾利基金教授(化学与能源)及化学系讲座教授,2001年获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后获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及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曾获2011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Josef Michl美国化学会光化学奖、Porter奖章、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周年讲座奖及路德维希·蒙德奖、Bailar奖章、泛美光化学会(I-APS) Presidential Award、日本光化学协会Honda-Fujishima Lectureship Award及光化学家奖、日本错体化学会国际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化学会中石化化学贡献奖、2021香港创新领军人物大奖、富布莱特杰出学者、裘槎优秀科研者等。
任教授目前担任Wiley新推出的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的化学领域主编,于2008年至2020年曾担任美国化学会期刊《无机化学》的副主编。此外,也获邀为多份国际化学期刊任咨询编委,如JACS, Angew. Chem., Chem. Sci., Chem, Chem. Rev., Acc. Chem. Res., ACS Nano, ACS Mater. Lett., 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 CCS Chemistry等。任教授目前也担任国际化学发展组织会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主任、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发起人及创会会员、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会长,也曾担任亚洲和大洋洲光化学协会会长。任教授发表SCI论文590余篇,主要从事无机/金属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光物理和光化学,以及可应用于传感、光电和能源方面的分子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
程一兵,现任广东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仙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仙湖实验室氨氢新能源工业窑炉零碳燃烧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荣誉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与佛山当地陶瓷企业合作,领导建立了国内首家“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开发陶瓷工业氨氢新能源燃烧技术及关键装备,并在我国陶瓷行业头部企业成功实现了零碳氨燃料烧制建筑瓷砖示范应用,为我国高温制造业实现“双碳”达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在Science、Nature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50余篇,2018-2022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郭太良,硕士,研究员,博导,全国优秀教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科技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总体专家组副组长,新型显示方向专家组组长,闽都创新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主要承担了863重大专项(4项)、国家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2项)等20多项科研项目,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显示视频图像的20英寸单色、25英寸QVGA彩色、VGA彩色、SVGA彩色、34英寸XGA彩色场致发射显示器,以及5、10、20和34英寸FED背光源,为低成本、大尺寸FED显示器和背光源的研发和产业化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以排名第一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二等奖各一项;授权发明专利20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孙宝德,主要从事铝合金功能材料及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技术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材料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长。
孙宝德教授带领团队以现代凝固理论为核心,围绕高纯铝、高导高强铝合金导线、高温合金大型复杂薄壁铸件精密铸造技术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
尤佳,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教授,工程学院工程博士学位项目副协调员。
尤教授于1982-1986就读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获得电子工程本科学位,1988-1992就读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图像处理,1992年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1993-1994年尤博士荣获法国外交部的国际博士后研究基金,赴法国巴黎南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实时飞行目标跟踪与识别的研究,并于1994年取得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学术资格证书。2016年深圳鹏城学者。
尤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智能传感技术与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参与并负责多项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大型科技创新项目。在国际知名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其中获美国专利3项,曾获得国际发明奖,最佳学术论文奖,香港工业奖,学校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尤教授在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和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国际光学学会医学图象组织的2009年在线视网膜病变检测挑战赛第二名,研发的新一代安全可靠用于计算机辅助非侵入式糖尿病监护的视网膜图象系统荣获2011年瑞士日内瓦第39届国际发明展特等金奖。利用手提眼底相机对糖尿病进行个性化医疗监护的移动视网膜图像系统获2015年香港创新竞赛第二名,由香港创新科技基金支持的智能胎儿监护带项目荣获2016年瑞士日内瓦第44届国际发明展银奖及特殊奖。
尤教授还是多个国际学术界重要杂志的副主编,包括国际知名杂志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和模式识别,并为许多知名杂志审稿,同时积极参与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系列的组织工作。
曲松楠,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教授,首批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港澳)项目。
主要从事“碳纳米点发光及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兴趣:(1)碳纳米点带隙可控的高效发光;(2)碳纳米点固态发光器件;(3)碳纳米点在生物成像及癌症诊疗中的应用。相关成果在Adv. Mater.,Light: Sci. Appl.,Adv. Funct.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累计发表SCI论文120余篇,SCI引用9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5篇,H因子43。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等荣誉。
蒋利军,正高工,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氢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IEA Hydrogen TCP执委会中国代表,国际氢能协会荣誉理事。
长期从事氢能和储能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完成30余项国家863、973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获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4项,文章300余篇,国家标准3项,专利200余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
徐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副所长,兼任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生长研究,研制成功2~6英寸氮化镓单晶材料。发表论文13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在ICNS、IWN、ICCG、APWS等重要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30余次。
王炜,蓝橙实验室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所、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感知技术研究所视觉感知负责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 广东省智能家电产业智库专家。
主要从事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及其在先进制造领域应用研究。深入攻关高精度三维成像、智能感知算法、实时视觉伺服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以智能感知传感器、工业视觉运动控制器及机器人视觉平台产品为核心的工业视觉产业落地。作为企业方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承担多个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完成数十个研发项目成功落地应用。至今在TIP、ICRA、IROS等领域高水平期刊及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30余项。获上海市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美的中央研究院项目特等奖、美的中央研究院领航之星等荣誉。
关注“南海科技”微信公众号
掌握科技最新资讯↓
关注“南海科技”微信公众号
掌握科技最新资讯↓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6
点“在看”告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