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至上”的评价体系我真的受够了

Remix教育编辑部 remix计划 2021-01-23


 

大家好,我是催催

相信学者们对“论文至上”这四个字都深有感触

对于这样一个评价体系

我已经受够了

 

首先介绍一下“论文至上”是什么意思

按字面理解就是

在评价大学、大学老师的时候以论文为至高标准

 

             

 

大部分大学老师是博士学历

而博士毕业的要求清一色是看论文

 

虽然清华大学从去年开始不硬性要求论文了

但博士毕业后到了高校应聘教职依然要看论文

 

                             

(图片来自@中外学术情报)

 

去大学应聘时要看论文

好不容易进了高校

项目申请要看论文

评职称要看论文

在“非升即走”的系统中

论文发不够就要被踢出学校

论文成了衡量学术的“唯一真理”

 

这种“论文至上”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还要说到80年代

那时候正值社会转型期

学术界缺乏公正的评价体系

那要怎么来判断谁学术水平高呢?

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评价体系

就很容易出现”拉关系走后门“

再者说

有些领域专家也不够

没办法做同行评审

 

             

 

所以就引入了SCI

SCI是理工科学术期刊索引

算是国际通行的学术评定标准

不看资历、不看人脉

就看你能不能在这些公认的国际期刊上发论文

这个评价方法不失为一个公正透明的选择

也帮助了中国学术与国际接轨

 

90年代

国内建立了南大核心期刊(CSSCI)

作为人文社科类论文发文指南

到现如今

SCI作为理工科发文至高标准

CSSCI作为人文社科发文至高标准

在中国学术界保留了下来

 

后来

我国从顶层设计上稳固了这套评价体系

1995年

211工程(21世纪建设100所大学)启动

1998年

985工程(98年5月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启动

2019年

”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启动

 

这三个工程都以论文来作为选择标准

也就是让论文数量来衡量一所大学的好坏

发论文多的学校评定层次高

层次高意味着给的经费多

一句话概括:论文越多,给钱越多

 

             

 

别说什么“谈钱就俗了”

学科建设、学校发展都离不开钱

招聘厉害的学者要钱吧?

给学生建教学楼、图书馆要钱吧?

搞科研、买器材、买书也都要钱吧?

大学不得不为了经费挤破脑袋

 

这种数据化考核的顶层设计逼着大学紧盯论文

于是大学想尽办法让老师发论文

这个压力自然地被压到了高校老师身上

“论文”拥有了衡量学术的至高地位

于是

一个完整的“论文至上”的评价体系形成了

 

             

 

也许局外人会认为

这种局面是公平的、合理的

 

但2020年教育部和科技部两部发文呼吁:

应破除“论文至上”

说明了问题早已出现

 

“论文至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是学术腐败

 

由于论文成为了学术的至高评价指标

权威期刊获得了巨大的权力

拿人文社科类通行评价标准CSSCI(C刊)来说

学者、科研人员、博士等都有发C刊的硬性要求

比如很多学校都规定

评教授必须要有顶级C刊发文

然而一个学科一般就一两个顶级C刊

C刊数量十分有限

远远不能满足发文需求

 

据时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估算:

2010年,

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发表论文248万篇,

而需要发论文的人数达到1180万。

审批部门又在限制学术期刊的刊号

导致学术期刊数量极其有限

 

期刊编辑手握选择论文的权力

可以决定哪篇论文发表、哪篇论文被刷掉

意味着他们掌握了博士毕业、学者晋升的“生杀大权”

缺乏监管的巨大权力带来滥用和腐败

金钱交易随之而来

再加上监管系统不完善

就自然形成了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的温床

 

学术期刊成为了捞钱工具

 

大家应该还记得2017年震惊学界的《求索》案

南大核心期刊《求索》的主编乌东峰被爆出

利用职位伙同论文中介出售版面

三年共收取至少825万元

(坊间传言这个数字是上亿……)

帮忙在《求索》上发表了337篇论文

 

另外

论文至上的评价体系之下

发文需求大增

僧多粥少

有权力、有资源的人竭力占据学术资源

造成学术垄断

 

期刊被前浪学者、被机构垄断

由于裙带关系、名人效应

越是知名的教授越容易在重要期刊上发文

期刊还常常与机构合作发文

甚至有单位花费十几万“包刊”

花钱让期刊定期发表该单位的文章

期刊变成了学术圈资本交换的通行货币

 

有学者回忆

自己在80年代上大学时

给《文艺研究》投稿

一投就中

而现在的青年学者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许多核心期刊只认老资历、有名望的教授

一切与资历挂钩

然而有名望的教授写的东西就篇篇都好吗?

恐怕很难下此判断

 

学术垄断就像一潭死水

功成名就的人一直霸占着学术资源

新鲜血液就很难注入进来

导致学术成果更新迭代缓慢

年轻学者难出头

 

再来说说这个评价体系对学术质量本身的影响 

学术腐败和学术垄断带来了学术垃圾

 

腐败与垄断之下

期刊发文不再是质量至上

而变成了金钱至上、关系至上、好处至上

期刊上的论文就不再是质量最高的

代表这个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

而可能只是给了钱的、有关系的

 

年初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过一起新闻

《银行家》期刊收录了主编和他儿子的书法、散文作品

前前后后竟然有几十篇

 

                           (主编儿子王青石发表于《银行家》的作品《四季之歌》 图片@新京报)

 

注意,这可是学术期刊《银行家》

号称“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

可不是什么儿童文学

 

在《银行家》期刊上

发自己儿子写的

“小草绿了,迎春花开了,春天开了!“

真的合适吗?

 

这不是把学术期刊当成自己家菜园子了吗?

明摆着是公权私用

甚至可以说是以权谋私了

 

说到论文质量

论文至上这套评价体系钳制了学者的研究

学者发文大多不是为了科研

而是为了职称、为了生计

中国科协2018年《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93.7%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说

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职称晋升要求

而非为了学术兴趣

当学者们被逼着把做学术当成谋生工具时

真的还能有好的学术成果出现吗?

 

把“发论文”当作唯一真理是否是一种本末倒置?

恐怕答案是肯定的

学术应为本

论文只应是评判学术水平的方式之一

 

对那些勤勤恳恳的、

真的想把学术做好的学者

这个评价体系让人感到窒息

 

“论文至上”体系下

学者普遍被逼着写论文

想要在高校立足就必须快速做出自己的成果

文科学者做项目一年半年就必须出阶段性成果

三年、五年就必须结项

学者很难慢慢做项目

谁还能凭兴趣细细研究一个问题研究几十年?

 

 

“论文至上”就像急支糖浆广告里的豹子

让学者无法停下脚步细细体会学术的乐趣

只能拼命奔跑

奋力逃命

忘记了学术本身的意义

 

有学者明明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却因为短时间出不来成果、

成果不适合发文这类的原因而放弃

 

很多学者为了发论文想尽办法

一些学者甚至走上学术不端的不归路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年的11月发布数据

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世界第二

但同时中国SCI论文被撤稿的数量却连年走高

截止到2020年6月22日

全球共有23,425篇SCI撤稿

其中中国就有10,303篇

占了44%的比例

远远高于美国(4125篇)

而剽窃是论文被撤稿的首要原因

这个数字多少可以看出来

我国的学术质量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在接受《当代文坛》采访时

提出了一个构想:

给学者卡里打一笔钱

学者爱写多久写多久

因为真正有志于学问的学者

自我要求比外部考核高得多

不用担心做不出东西来

 

当被问起这种方法会不会导致资源浪费时

他说:

“学术就是养十个懒汉的同时,出一个大师。”

“一百部平庸之作,不如一部精品有价值。”

考核标准不应该以标书判定

而是以“学术辩论”判定

一种立场是否立得住

要经过学术争论的考验

而不是自说自话,最后靠论文数量来取胜

 

这套构想乍听起来非常理想化

却道出了学术评价的最终目标——

给学者充足的空间去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不应该以论文为唯一评价标准

而是同行评定、辩论、

各个学科分类评价等方式结合

 

民国根本没有C刊

也没有什么考核系统

西南联大却培养出了那么多学者

可以称得上大师辈出

 

我们现如今有如此严格的论文评价体系

每年产出着大量的学术论文

却大师寥寥、垃圾遍地

不得不说

此乃中国学术之悲

 

参考资料:


http://www.xhby.net/js/jy/202003/t20200303_6540905.shtml

探索 | 破除“唯论文”“SCI至上” 后,科研评价该看什么?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41882.html

为什么说“SCI至上”只是结果,而非原因

https://mp.weixin.qq.com/s/bzbIydTQPeqoda_BGsbS2A

文艺批评 | 黄平: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六个难题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128587

32所重点院校博士毕业发文(核心 & C刊)要求!

http://news.sina.com.cn/c/2018-09-09/doc-ihiixyeu5332276.shtml

落马官员有多名情妇并育有多子 其中1人受贿曝光

http://news.sohu.com/20160303/n439204984.shtml

马光瑜:应禁止期刊收费发表论文

http://www.sci666.com.cn/58201.html

中国SCI论文撤稿占44% 2012年起撤稿数量持续上涨

https://money.163.com/20/0118/12/F362FSOK00258105.html

《银行家》父子稿仅冰山一角:学术腐败严重得多

https://mp.weixin.qq.com/s/6NaTL2zHBcSqV3_ZSPuW3g

感谢师娘、发表散文,核心期刊如何成了“腐败重灾区”?

         

             

作者 | 催催

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上方关注,精彩文章不错过~


高人气文章推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取消本科,你怎么看?

彭兰、吴飞访谈录:疫情时代的公共信息传播(上)

彭兰、吴飞访谈录:疫情时代的公共信息传播(下)

杜骏飞访谈实录丨疫情下的舆论场与知识分子立场(一)

杜骏飞访谈实录丨疫情下的舆论场与知识分子立场(二)

Remix教育发展年会学术作品评奖规则发布


Remix

读者群


微信号后台回复“进群”即可。广告党、推销党勿扰哦~


REMIX教育的目标是打破壁垒,促进高校与业界的交流融合。这里不仅有深度的互联网行业案例分析、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最新企业课题招募信息,还有一群有趣且想要站在时代潮头前面的人。


 投稿转载、合作联系微信号 | Remix-Xiaokai



 点击在看笔芯小编,bi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