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策略】科技成长主题方兴未艾——主题策略周报四

陈显顺/苏徽 陈显顺策略研究 2022-05-19






声明



▶  陈显顺未创建任何形式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荐股群或实时行情分析群,请广大投资者朋友们知悉。除了公众号“陈显顺策略研究”,更多实时观点请见新浪微博“陈显顺策略研究”。






本报告导读



   宏观环境边际向好,看好强景气支撑的主题方向,产业视角下重点推荐:新能源(碳中和)、智能物联网(AIoT)和国货消费。




摘要




▶   热点事件追踪。特斯拉正式上线Model Y标准续航版;华为Harmony OS2用户已突破3000万;百度智能汽车正在研发当中,预计2023年面世;国常会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1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消费行业中报预告显示高端消费持续景气,新兴消费继续繁荣,大众品触底恢复。

▶   上周市场主题表现分化加剧,绝地求生模式下锂电、半导体相关主题有望延续强势。锂电相关的锂矿(22.9%)、电解液(20.6%)、钴矿(19%)、锂电池(15.2%)等表现强势;半导体设备(13.2%)、中芯国际产业链(9.8%)涨幅居前,稀土板块(31%)成为上周主题热点中的黑马,化工中的钛白粉(13.6%)、纯碱(9.6%)板块强势反弹。上周主题表现整体呈现出收缩战线、集中火力的风格,白马赛道医药板块的回调使得资金更加集中于具备短期强催化的高景气赛道。

   资金追逐热点的力度边际增强,运用产业视角选择主题方向。上周资金继续进攻锂电相关板块,股价明显回落的医药板块资金分歧大,医疗服务、CRO呈现资金净流入态势。估值高低并非资金抉择的关键要素,产业思维下二级市场投资越来越需要长期视角,对产业空间的展望和技术变革的深入理解成为主流思维,但二级市场投资与产业投资的差异在于资金周期和预期兑现速度,二级市场可在短期内兑现长期产业逻辑,这也使得情绪择时是二级投资必备的素养,同时也使得二级参与者有比产业投资者更频繁的交易决策。

▶  行业轮动处于健康状态,市场风格整体呈现均衡特征,北上资金重回流入。申万二级行业中稀有金属(19.7%)、林业(10.6%)、工业金属(8.6%)、化学原料(8.3%)涨幅领先,与上上周行业指数全部资金净流出相比,上周市场资金热度回升,从行业维度看各行业之间涨跌相对均衡,行业轮动处于正向循环的健康状态,资金乐观情绪不断推动新的板块性机会。北上资金净流入83亿元,两融余额再创新高,在友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利率下行大势下权益资产吸引力增强。

▶  主题投资展望:宏观政策环境边际向好,资金热度回暖利好主题投资。强势主题往往能获得资金的持续关注,走出波浪上行的趋势行情,按照事件催化多、涉及面广、短期难证伪三个特征继续重点推荐:新能源(碳中和)、智能物联网(AIoT)和国货消费。






目录




1.  国君策略“主题投资”相关个股


2.  上周热点板块回顾


3.  主题投资展望

3.1.  主题一:新能源(碳中和)

3.2.  主题二:智能物联网(AIOT)

3.3.  主题三:国货消费


4.  风险提示


1

  国君策略“主题投资”相关个股



2

 上周热点板块回顾


上周市场主题表现分化加剧,绝地求生模式下锂电、半导体相关主题有望延续强势。上期主题周报提出“行业景气和业绩持续性成为检验主题行情的试金石,锂电、半导体等景气行业体现出相对优势”,在上周热点板块表现中,锂电相关的锂矿(22.9%)、锂电电解液(20.6%)、钴矿(19%)、锂电池(15.2%)等表现强势,热度不减;半导体设备(13.2%)、中芯国际产业链(9.8%)涨幅居前,而稀土板块(31%)成为上周主题热点中的黑马,化工中的钛白粉(13.6%)、纯碱(9.6%)板块强势反弹,上述板块带动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再度走强。与此同时,医药板块整体回调,医疗服务(-8.2%)、CRO(-8.1%)领跌。上周主题表现整体呈现出收缩战线、集中火力的风格,白马赛道医药板块的回调使得资金更加集中于具备短期强催化的高景气赛道。




资金追逐热点的力度边际增强,龙头主题吸金效应显著。上周资金继续进攻锂电相关板块,稀土板块也有大额资金流入,大金融板块的失血现象缓解,股价明显回落的医药板块资金分歧大,医疗服务、CRO呈现资金净流入态势,而医美和新冠检测是医药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板块。估值高低并非资金抉择的关键要素,产业思维下二级市场投资越来越需要长期视角,对产业空间的展望和技术变革的深入理解成为主流思维,但二级市场投资与产业投资的差异在于资金周期和预期兑现速度,二级市场可在短期内兑现长期产业逻辑,这也使得情绪择时是二级投资必备的素养,同时也使得二级参与者有比产业投资者更频繁的交易决策。



行业轮动处于健康状态,市场风格整体呈现均衡特征。从申万二级行业表现看,涨跌幅前十的行业从股价表现、资金净流入维度看,相较上上周更加均衡。稀有金属(19.7%)、林业(10.6%)、工业金属(8.6%)、化学原料(8.3%)涨幅领先,中药(-5.6%)、医疗服务(-5.3%)等医药相关行业跌幅居前,而电源设备、半导体、钢铁也呈现较明显的资金净流入特征,银行、计算机应用等板块资金流出明显。与上上周全部行业指数资金净流出相比,上周市场资金热度回升,从行业维度看各行业之间涨跌相对均衡,行业轮动处于正向循环的健康状态,资金乐观情绪不断推动新的板块性机会。




北上资金重回流入,锂电板块分歧加大。北上资金周度波动剧烈,上上周净买入金额创年内新低后上周重回升势,净流入83亿元;从单日净买入个股的情况看,万华化学(11.5亿元)最为亮眼,新能源中的亿纬锂能、赣锋锂业、隆基股份净买入规模居前,而宁德时代(-8.9亿元)、赣锋锂业(-6.5亿元)单日净卖出规模最大;两融余额在资金热度回暖的背景下再创新高,达到1.79万亿元。北上资金动向对权重指数有一定带动效应,5月底以来的持续回落伴随沪深300指数震荡调整,短期北上资金重回升势有望带动沪深300指数上攻,两融余额新高显示场内资金做多情绪维持高位,在友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利率下行大势下权益资产吸引力增强。





3

 主题投资展望


宏观政策环境边际向好,资金热度回暖利好主题投资。强势主题往往能获得资金的持续关注,走出波浪上行的趋势行情,按照事件催化多、涉及面广、短期难证伪三个特征继续重点推荐:新能源(碳中和)、智能物联网(AIoT)和国货消费。


3.1.   主题一:新能源(碳中和)


催化剂事件: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新贡献。中国将为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会议决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7月6日,国网浙江电力在杭州萧山与当地政府试点推出“双碳大脑”,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节能降耗。“双碳大脑”通过创建碳地图、碳足迹、碳管理、碳减排四个板块,实现看碳、析碳、降碳等三个功能,助力政府科学决策、企业节能减排、社会精准治理和城市数智建设,为县域节能减碳提供了“国家电网方案”。

 

2021年7月1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1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从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着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完善制度政策,夯实基础工作以及开展全民行动共八个方面进行说明。工作目标:2021年,单位生产总值(GDP)综合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5%左右;全市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450万吨标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控制在900万吨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00万吨以内;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1%、3%和2%;细颗粒物(PM2.5)浓度巩固改善,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与上年持平并力争有所提升。

 

7月8日,特斯拉正式上线Model Y标准续航版。续航里程525公里,百公里加速5.6秒,最高车速217公里/小时,起售价27.6万元。






涉及面广:

 

碳中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大时代。与碳中和直接相关的光伏、新能源电池、风电、燃料电池、储能等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而已有较大体量的水电,年装机量稳定增长的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也将受益友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只有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才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举措。为此,在“十四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强技术进步来节能提效。

 

碳中和对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类似一轮供给侧改革。“30·60”目标和能耗总量、强度“双控”政策下多地纷纷出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高耗能产业的新上项目审批,过剩产能化解,能耗总量控制,节能技术应用,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政策逐步落地。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供给端的产能增量受限,行业整合有望加速,优质产能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龙头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掌控能力提升。

 

碳中和将深刻改变企业行为和居民生活方式。实现碳中和并不只是国家层面或部分高耗能行业的任务,碳中和需要政府、企业、居民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角色不同但目标一致。从居民角度,自下而上的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转变也推动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智能家居、新型消费电子、装配式建筑渗透率的提升,垃圾分类、可降解材料等生活节能的普及。



3.2.  主题二:智能物联网(ALOT)


催化剂事件:

 

华为:Harmony OS2开启升级以来,用户已突破3000万。

 

李彦宏:百度智能汽车正在研发当中,预计2023年和大家见面。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智能汽车未来更像机器人,或者说,未来主流机器人的长相,更像智能汽车,百度的智能汽车正在研发当中,预计2023年和大家见面。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4月底,苹果 iPhone 12系列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亿部,而实现这一目标距离发布仅仅只过了 7 个月。作为对比,上代 iPhone 11 系列销量破亿则用了接近 9 个月。

 

京东发布了6月手机销量排行榜,iPhone12的销量高达182万部居榜首。iPhone11、Redmi K40、小米11紧随其后。苹果发布了iOS 15的首个公测版,iPhone13系列手机已经正式入网,型号一共7款,并且整个系列手机已经出现在欧亚经济委员会(EEC)数据库中,iPhone 13依旧和iPhone 12系列保持一致,一共分为4种机型:iPhone 13 mini、iPhone 13、iPhone 13 Pro以及iPhone 13 Pro Max。

 

2020年6月2日晚间,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2(即鸿蒙系统),鸿蒙系统是面向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以手机操作为主,链接汽车、智能音箱、可穿戴等设备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与Android等系统具有根本性不同。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随着每个人身边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我们已步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每个人、每个设备都是万物互联大陆的一部分。”

 

2020年6月17日,华为举办了5G+AR峰会并发布《AR洞察与应用实践白皮书》,呼吁促进5G+AR端到端产业链的发展。

 


AIoT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智能单品渗透率持续提升并进一步向互联互通阶段迈进,AioT芯片作为底层支撑,长景气周期已至。


涉及领域广:

 

AioT无线通讯芯片需求攀升,龙头厂商占据绝对优势。AioT无线通讯芯片是实现互联互通的核心硬件,2021年全球AioT连接数达到140亿个(YoY+20%)。为了满足智能终端设备在多应用场景中的差异化需求,产品逐步向多通讯协议集成的方向发展,融入AI算法的AioT通讯芯片需求攀升。对企业在多协议集成、DSP处理功能优化、通讯标准升级、云平台对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赛道壁垒将进一步加高,龙头厂商竞争优势尽显。


消费类AioT与智能安防AioT终端设备升级需求率先爆发,拥有全产品线布局的核心处理器SoC供应商最为受益。1)全屋智能化加速推进硬件产品迭代叠加海外客户拓展,核心处理器需求有望量价齐升。全球智能家居出货量增长率预计达17.5%,国内智能终端SoC企业抓住TWS耳机、家用机器人等高增长爆品市场需求,未来有望持续深入客户多样化终端产品中。2)AioT 赋能智慧安防,核心产品IPC SoC需求保持22%增速,同时供需错配背景下国内企业中高端AI安防产品有望加速渗透。基于在以上两大场景中产品需求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因此拥有全面产品线布局的核心处理器SoC供应商将最为受益。

 

汽车与工业AioT蓝海市场进入提速期,率先布局车规级工业供应链且产品可扩展能力强的企业最为受益。车规级工业供应链验证壁垒高筑,行业先发优势强。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发展加速,汽车存储器、智能座舱芯片等需求将实现爆发。目前国内全志科技、博通集成等为代表的企业均在汽车领域率先布局,先发优势显著,基于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丰富技术积累,叠加公司开发实力与产品可扩展能力强,在车联网大潮中将最为受益。




AioT主要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层。

(1)感知层为AioT的基础部件,包括RFID、传感器、摄像头、车载雷达、 AI 算法等,主要用于信息获取;

(2)传输层是AioT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通道,主要包括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蜂窝网等无线通信;

(3)平台层是各种信息汇集处理的云平台,包括底层支撑平台、连接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平台等;

(4)应用层是AioT的主要赋能终端,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能家居等等。

 

在AioT价值比例方面,传感器芯片占AioT总价值的10%,模组智能终端占AioT总价值的15%,通信服务占总价值的10%,平台服务占比约为10%,而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增值服务应用服务则占比达到55%。

 

重点推荐:

全志科技(SoC产品线齐全,智能视觉芯片+车联网芯片打开增长空间);

博通集成(WiFi芯片加速放量,拓宽车联网芯片布局);

乐鑫科技(物联网WiFi/蓝牙 MCU龙头,市场地位持续巩固);

恒玄科技(智能音频SoC领导者,向智能家居及智能可穿戴领域纵深发展);

瑞芯微(产品线持续丰富,深度受益智能安防与智能硬件需求爆发);

晶晨股份(多媒体SoC芯片领航者,产品结构优化海外市场渗透,提振盈利能力)。



3.3.  主题三:国货消费


消费行业中报展望:高端景气、新兴消费繁荣

 

整体消费行业逐渐恢复过程中,1-5月份增长略微低于大家预期,消费力分化显著,高端消费持续景气,新兴消费继续繁荣,大众品触底恢复。

 

白酒:2021H1白酒板块改善显著,从中报预期来看,高端持续景气,次高端景气提升,中低端陆续恢复。展望2021H2:宏观经济边际向上,消费力持续恢复。1)高端酒景气依旧:财富效应驱动下,2021高景气有望延续;2)次高端景气提升明显,酱酒继续火热;3)中档有望持续恢复,从目前看略低于预期;4)低端总体保持平稳。茅台批价(2760元)维持高位下五泸千元价格带充分受益,汾酒、酒鬼酒全年目标积极下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重点布局高端+成长性白酒企业。

 

大众品:从中报情况看,大众品受消费力影响明显,恢复略低于预期。展望下半年,随着消费力持续提升,大众品有望陆续恢复,但恢复速度相对较低,继续向龙头倾斜,龙头价值凸显。短期看,原料包材等成本上涨催化提价、加速行业竞争格局优化;长期看,龙头产品结构升级、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关注低估值和边际改善两大主线,优选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具备性价比的行业龙头。

 

美妆行业Q2继续保持景气。6月淘系美妆板块恢复中高速增长,抖音持续放量,有望驱动重点公司Q2业绩高增,积极布局中报行情!根据淘数据,6月淘系美容护肤行业GMV250亿元,同比+23.9%,受618大促影响增速较前几月有明显提升。抖音平台持续起量,6月抖音直播护肤+彩妆品类GMV合计约为45.0亿元,环比增长19.3%,占淘系GMV的比例降至13.8%,主要由于大促月份流量向淘系、京东等头部平台集中。整体看,薇诺娜、珀莱雅、玉泽、润百颜、夸迪等品牌均通过差异化的“大单品”打造,不断塑造品牌力,在大促期间实现爆发。考虑到2020Q2疫情影响下美妆公司业绩基数较低,我们预计重点公司2021Q2业绩有望实现高增,积极布局中报行情。

 

汽车:预期的修正完成,静待销量的改善。市场对Q2乘用车销量拐点的预期已经较为充分,接下来需要观察Q3的改善程度。维持由于判断:H2乘用车板块将迎来业绩(Q3补库存,Q4终端消费改善)和估值(高端电动车的持续催化)的双重提升,继续看多乘用车板块。继续推荐“自主品牌+汽车科技+高景气度细分产业链”三条投资主线。

 

原材料、缺芯以及运费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乘用车整车和零部件公司业绩。Q2大宗原材料涨价大幅影响汽车公司成本,同时缺芯问题也影响了行业销量,从全年角度看,Q2是业绩的地点。乘用车销量的拐点愈发明确,预计Q3开始逐步改善,Q4销量有望超预期。Q2缺芯对乘用车生产端影响达到最大程度,行业最悲观预期的时点已经过去。Q3开始,随着缺芯问题的缓解,行业将进入补库存阶段,批发销量将逐步改善;Q4随着畅销车型的供应问题解决,终端优惠力度较H1加大,部分推迟的购车需求将得到释放,乘用车销量将超出市场预期。对于零部件板块,随着高端智能电动车型的快速上市,部分高端零部件配置的渗透率提升将超出市场预期;同时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将带领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全球化进程。

 

纺织服装:行业持续复苏,龙头业绩亮眼。近期多家港股/A股公司发布业绩或预告,大部分重点公司均表现良好,其中运动与中高端品牌表现亮眼。长期来看,我们最看好景气度较高同时竞争格局较好的运动服饰,推荐申洲国际、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同时建议关注中报预期良好的比音勒芬、太平鸟等。


国货品牌宣传力度加码以及消费者文化自信提升的双轮驱动下,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关注度、认同感以及信赖感显著增强。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在同等商品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货的比例高达84.2%,国内消费者选择购买国货的前三大主要原因分别为“性价比高”、“因为是国货所以支持”、“品牌值得信赖”,这显示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支持一方面来源于国货品牌优秀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后国内文化自信程度提升的必然结果。此外,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关注度提升亦体现在平台类国货APP月活规模增长上。国货品牌孵化平台“小米有品”2020年4月月活跃用户规模达212万,同比增加142.2%;优质国货产品提供平台“网易严选”在2020年4月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79万,同比增加25.4%。国货品牌崛起即代表着国内文化自信的提升,也表明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供应链完备度已经世界领先。




涉及面广:聚焦文化自信和制造崛起

 

1)飞驰的民族自信:汽车智能制造领航。推荐: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

2)颜值经济时代:国货美妆崛起。推荐:贝泰妮/爱美客/华熙生物/珀莱雅/青松股份/上海家化。

3)穿在身上的自信:国潮服饰演绎东方时尚。推荐:李宁/安踏体育。

4)舌尖上的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行稳致远。推荐:青岛啤酒/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中国飞鹤。

5)视听盛宴来袭:主旋律电影大年的行业复苏。推荐:光线传媒;受益:万达电影。

6)积极拥抱新时代:中华老字号的新机遇。推荐:同庆楼/光明乳业/广州酒家;受益:三元股份。



4

  风险提示


美联储超预期收紧流动性,美元持续走强,美债利率上行的风险;

消费复苏节奏不达预期,居民消费倾向维持低位的风险;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免责声明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

公开研究报告发布平台“陈显顺策略研究”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陈显顺:首席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士,清华大学金融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2017年建立国泰君安策略五维数据体系,2019年构建“4X4”、“CORE”体系框架。曾荣获2018年新财富评选团队第五名,2018年水晶球、金牛奖、II等评选名次。


方奕:联席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国际比较


陈熙淼:资深策略分析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喻雅彬:资深策略分析师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黄维驰:资深策略分析师

南京大学材料物理学学士,产业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流动性研究


洪烨: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学士,中国人民大学财务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苏徽:策略分析师

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9年个股研究经验

负责领域:主题策略/个股组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