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不叫“印度”,还能叫什么?

军事评论员 邵永灵 2024-01-3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今年印度是G20峰会轮值主席国,不过在峰会正式召开前,“印度”这个国家名称可能要不复存在了。

据环球网报道,印度计划于本周末在新德里举行今年的G20峰会,但近期有印度网友注意到,在印度政府发给各国领导人的邀请函上,赫然写着印度总统府以“巴拉特总统”的名义邀请各国元首和国际组织嘉宾共进晚餐,而不是曾经常用的“印度总统”。

新德里G20峰会场地也改成“巴拉特”

这一迥然不同的称呼引起了印度网友讨论:难道印度要改国名了吗?

随后印媒的一则报道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猜测。印度《经济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莫迪有可能会在18日至22日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将印度官方名称修改为“巴拉特”的决议。

印人党多位高级别官员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支持莫迪这一决议。印人党议员纳雷什·班萨尔表示,几千年来,印度最古老的名称始终是“巴拉特”,“印度”这个名字是英国殖民者强行命名的,早就该从宪法中删除了。

应该说,即使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某个国家突然更改国名其实并非是特别罕见的事情,比如伊朗原来的国家名称是“波斯”,巴列维王朝建立后,自认为是“雅利安人后裔”的礼萨·汗将“波斯”改为“伊朗”,寓意“雅利安人和土地”和“新的开始”。

有些地方写的还是India

又比如斯里兰卡在独立之初的国名还是“锡兰”,为了去殖民化在1972年将国名修改为“斯里兰卡”……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9个国家修改过本国官方名称,因此印度某一天要自称为“巴拉特”,其实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至于印度为什么要突然修改国名,一方面与莫迪的去殖民化政策有关。

现代所用的“印度(India)”一词是梵文“印度河(sindhu)”的音译,正如前文所说,这个名称是英国殖民者在殖民印度期间使用的。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过,“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既然印度要成为“大国”,那么莫迪等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当然希望现代印度能与殖民历史拉开距离。

印度发出的邀请函也改成了巴拉特

而“巴拉特”或“婆罗多”一词取自于印度教经典《往世书》,意为赖以生存的土地或印度国王巴拉特建立的国家。显然,这个名称更对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口味——印人党负责人莫汉·巴格瓦特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使用“印度”这个词只是为了让那些说英语的人能够理解,但无论什么时候印度这个国家的名字都将是“巴拉特”。

当然了,印度还有第三个名称——“印度斯坦”,是印度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对印度大陆的称呼。从这个名称就能看出,在莫迪等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眼中是有多么“大逆不道”——“印度斯坦”这个称呼甚至没有被写入现代印度宪法中。

除此之外,莫迪突然有意推行印度改国名的另一重因素则是与印度政坛内斗有关。

此前印度26个反对党就曼尼普尔邦暴乱事件联合向莫迪逼宫,并组建了“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其英文缩写正好就是“INDIA”。

反对党和莫迪都说自己代表印度人民

反对党联盟自称代表印度人民,将在2024年印度大选中挑战莫迪和印人党。但耐人寻味的是,如果现在连印度的国名都不是“India”,反对党联盟又如何代表印度人民呢?

莫迪这手改国名的反击手段果然让反对党联盟开始急了。国大党领袖沙希·塔鲁尔拿着印度宪法大做文章,指责莫迪放弃“印度”这个称呼极为“愚蠢”。

另一个反对党“平民党”领袖凯杰里瓦尔讽刺说,要是反对党联盟改名为“巴拉特”,莫迪是不是就打算将印度国名改成“印人党”呢?

反对党联盟对莫迪的指责证明了印度之所以突然修改国名,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与印度政坛内斗有关。

当前莫迪的选情确实不容乐观,今年5月印人党输掉了印度南部最后一个邦,国大党议员拉胡尔·甘地誓言要在2024年“狙击”莫迪。由此看来,随着印度大选临近,莫迪打压反对党的手段和花样恐怕会越来越多。


往期 · 推荐

越南要和中国比填岛速度?

泽连斯基拿“前金主”,给美国一个交待

时隔18年后,黑瞎子岛另一半回来了

登完月后,印度开始“探日”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印度不叫“印度”,还能叫什么?

军事评论员 邵永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