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2021年第3期
发现与研究
1
河南辉县赵庄西晋墓发掘简报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辉县市赵庄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了一批汉至清代墓葬。其中西晋墓4 座,形制上有竖穴土坑墓和斜坡墓道土洞墓,出土了一批陶、铁、铜器(含铜钱),其中M127墓壁有“元康五年”题刻,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有墓壁题记的西晋土洞墓。这批墓葬的发掘,对豫北地区西晋墓葬的分期、断代以及丧葬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咸阳韩家村北周墓发掘简报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4年1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韩家村配合基本建设时发现了4座古墓葬。其中1座长斜坡墓道带天井、过洞的土洞墓为北周墓葬,编号为M1。该墓葬虽未发现墓志,但形制完整、规模较大,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多,为北周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3
隋韦赜及夫人墓的发现及墓志读考
李尔吾 朱连华
2014年10月,为配合基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北发掘了一批汉、唐时期墓葬,其中M116为韦赜及夫人荥阳郑氏合葬墓,出土墓志一方。本文以墓志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记载,对墓志所涉韦氏家族世系、子嗣进行考证,并对韦赜介居之地、郑氏卒地、逍遥公房成员葬地及韦、郑两大家族联姻状况等作进一步探讨。
4
滁河流域周代文化遗存分期初探
赵慧群
安徽滁河流域为文献所载诸族活动频仍之地,区域考古学文化面貌混杂不清。本文选择了吴大墩、蒋城子两个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结合其他文化遗存和烟大古堆、何郢遗址遗存资料,将该地区周代文化遗存分为五期两段。通过对各期文化特征梳理和分析,为探讨该地区文化因素构成、属性及族属活动范围奠定基础。
探讨 · 争鸣
5
温明文化属性探讨——从造型与装饰角度分析
阴星月
温明是流行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的一种高等级葬具。早期,由于考古发掘材料有限,对此类器物称秘器或漆面罩。近年来,随着最新考古资料的发现,可确定此类器物确为温明。本文以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从造型结构与装饰角度,对温明类器物的文化属性进行研究,并试析其短暂流行的原因。
6
山东隋唐瓷业技术来源及生产中心迁移探析
杨君谊
本文对山东地区隋唐时期窑址出土瓷片进行成分分析,在与同时期瓷业遗存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其制瓷技术可能来自古相州安阳窑,但釉药配较落后。隋唐时期,山东的瓷业中心从寨里窑址逐渐转移至泗水流域,至唐中晚期淄川的磁村窑再次兴盛,笔者试从自然环境、瓷器销路、生产工艺等方面分析山东地区瓷业中心在隋唐时期迁移的原因。
7
公众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认知模式探析
刘逸堃
文物保护与修复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但文物工作者与公众之间尚存在着诸多隔阂。本文通过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定量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究了公众对文物的主观认同以及对保护修复理念的客观认知,并通过构建“文物认同度”和“文物修复倾向”两个维度的概念来对公众的认知情况进行分类描述,为文物价值的创新利用以及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公众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史迹考述
8
曾公(田求)编钟铭文“慎㢈京社”补释
王 凯
9
伯
查飞能
10
襄阳南朝墓董永行孝画像考释
李 琴
11
隋《韦惎墓志》所见关中郡姓链接的婚姻关系
周沫如 周晓薇
12
墓志所见唐岭南贬谪官员家族兴替与政治和社会文化之关系——以《呼延章墓志》为例
程 刚 程 霞
文保科技
13
纸质文物油渍清洗材料的筛选及评估
柳 凯 何秋菊 周 华
14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遗址表面絮状物及其中真菌的现状研究
罗 强 严淑梅 李 华 杜维莎 景博文 杨 莹 李晓溪 夏 寅
博物馆天地
15
基于ICOM提案对博物馆定义的再思考
于觐诚 钱益汇
ICOM曾在2019年为拟定新的博物馆定义征集了269个提案。对提案进行数据分析,能够挖掘其文本内涵,为新的博物馆定义提出合理建议。分析结果发现:定义在宏观角度具有“经济”的隐藏属性;微观角度下,2019年“新的博物馆定义”删改增补了博物馆功能,却割裂了提案和2007年定义中合理的部分。因此新的定义应表明博物馆机构性、不采取宣言形式、明确非遗作为收藏对象且功能涵盖文化教育层面,并直面博物馆的经济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