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铜川市委关于开展向禚振西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中共铜川市委关于开展向禚振西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21年9月30日)
近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追赶超越取得新成效,涌现出一批政治坚定、忠诚履职、敬业奉献、勇于担当的先进典型,为推动铜川新时代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注入强大的正能量,禚振西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禚振西,女,汉族,1938年生,中共党员,山东高密人,现任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耀州窑研究会名誉会长。 禚振西同志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3年来到铜川,主持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此后,长期扎根铜川开展工作,为耀州窑遗址发掘和弘扬耀瓷文化奉献了毕生精力。
禚振西同志以留住历史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为己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全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择一事而终一生,将青春年华和毕生所学无私奉献给耀州窑文物保护和传承弘扬耀瓷文化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先进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为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爱岗敬业奉献、笃行实干担当,积极投身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努力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禚振西同志学习活动。
一、要学习禚振西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禚振西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坚决执行组织决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克服困难,不辱使命。 1973年5月,铜川灯泡厂进行基建,挖出大量的耀瓷碎片。 省考古研究院党组织决定,由禚振西同志带队,组成一支3人考古队到铜川市开展耀州窑遗址考古工作。 面对组织信任,她毅然告别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从西安来到黄堡镇,主持进行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她白天带领队员现场挖掘,晚上回到附近工厂女工宿舍,在上夜班女工床铺休息,足迹遍布黄堡、陈炉等地数十平方公里的山梁沟峁,出土瓷片和窑具2万多件,为日后耀州窑考古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84年,受陕西文物考古所委派,禚振西同志与同为考古所研究员的丈夫杜保仁同志再次来到铜川,主持了长达15年的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期间,她以考古工作站为家,常年驻守工地,顾不上照顾父母、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中,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热爱。 禚振西同志生于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坚定了毕生追随共产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她常讲: “我的学术生命是党给的,是党培养了我,我就应该用毕生所学把专业搞好! ”学习禚振西同志,就是要像她一样,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矢志不渝奋斗终身,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二、要学习禚振西同志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进取精神
文物考古需要超越常规工作的毅力和艰辛付出,更需要夙夜坚守的毅力和甘于奉献的定力。 在两次带队进行耀州窑考古工作中,禚振西同志坚持走在前面、干在前面,认真履行考古队长的职责使命,克服物质匮乏年代人员少、设备简陋、生活条件差等诸多困难,不避风吹日晒、严寒酷暑,夜以继日发掘、废寝忘食整理,攻克了发掘施工、研究论证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彰显了一名考古工作者不畏艰辛、知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先后挖掘珍贵文物200多万件,让烧造出“精比琢玉耀州瓷”、位列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的耀州“十里窑场”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首次发掘出多座唐三彩作坊和窑炉,将国内外考古界和陶瓷研究界的目光聚焦到铜川。 在窑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铜川市先后建立起“耀州窑遗址”“唐三彩遗址”,并于1994年建成耀州窑博物馆,成为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所古陶瓷专题博物馆。 1998年禚振西同志退休后,欣然接受耀州窑博物馆聘任,担任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长期主持耀州窑遗址发掘与研究工作。 2002年先后带队用5年时间完成上店、陈炉、立地坡等窑址考古,发掘出30多处烧造区,20多座窑炉,陶瓷标本20多万件。 她主持的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获得全国首届田野考古奖,被列入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和“陕西十大考古发现”。 耀州窑遗址、陈炉耀州窑址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陈炉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学习禚振西同志,就是要像她一样,把担当干事作为自身职责所在、价值所在,紧盯一件事情,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善于作为,以执着和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要学习禚振西同志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禚振西同志把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作为工作基本要求,坚持大胆推测,用实证说话,构筑起耀州窑学术体系,填补了中国古陶瓷史多项空白。 在前后长达40多年的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中,她经常一边实地勘察发掘,一边深入研究考证,广泛查阅大量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书籍资料,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并自费到甘肃、宁夏、江苏、浙江等全国100多个耀州窑系及其他窑址考察调研。 2003年,已经65岁的禚振西在陈炉上店、立地坡等遗址考古时,每天沿着山路步行达15至40多公里路程,辗转多个发掘点查看工程进度、遗址现象,尽心尽力指导科学发掘。 经过深入扎实的工作,揭示出唐至元明各时期耀瓷的特征,系统解决了其时代区分问题,理清了每个时期耀州窑制瓷史,填补了北方地区该段制瓷史的空白。 同时,对耀州窑与柴窑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促成耀州青瓷复仿烧制。 她主持编写了《唐代黄堡窑址》《五代黄堡窑址》《宋代耀州窑》等考古报告以及《陈炉耀州瓷精粹》《中国耀州窑》图录和《耀州窑瓷鉴定与鉴赏》等8部专著,其中《耀州窑瓷》以日文版出版,发表专业论文近200篇,先后荣获陕西省历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陕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8次、三等奖5次,陕西省文物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 1997年获得英国东方古陶瓷学会“希尔金奖”,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学者。 学习禚振西同志,就是要像她一样,专注所从事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在推进本职工作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四、要学习禚振西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禚振西同志生活简朴、淡泊名利。 由于在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她个人先后荣获建国50年“陕西十大杰出妇女代表”“铜川市建市6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等多项荣誉。 面对这些,她常说: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无数考古工作者呕心沥血和团队合作的成果,是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支撑,才有了耀州窑这座千年名窑的重见天日”。 她物质至简,但精神丰盈,对培养年轻同志慷慨相助、精心培养。 在对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期间,她坚持挤出时间为省、市年轻考古工作者讲授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物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经常亲自下厨为大家改善生活。 在考古工作站和耀州窑博物馆,她多次举办中国古陶瓷和耀瓷的鉴定教学,悉心指导考古队员撰写文博研究文章、编写考古发掘报告,形成了多篇高质量的专业论著。 同时,还担任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诸多学生已成为省、市文博工作业务骨干或文物考古研究专家。 她多次受邀到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讲学传业,让更多的人了解耀州窑,使耀州窑和耀州青瓷蜚声国内外。 如今,她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不忘初心、在考古路上求索不辍,组织编写《金元耀州窑址》《陈炉耀州窑址》研究报告,积极为耀州窑文物保护和耀瓷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学习禚振西同志,就是要像她一样,淡泊名利、立德树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汇聚起推进事业前行的力量。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禚振西同志学习活动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结合起来,与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宣传“时代楷模”“三秦楷模”等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与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进一步牢固树立“勤快严实精细廉”的良好作风,严守规矩、不逾底线,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抓落实,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实干者,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
来源:铜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