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发展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陈晨 中国全科医学学术平台 2022-03-22

本文来源

陈晨,彭麒桦,石建伟,等.基于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体系探索中国引入社区儿科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发展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9):2472-2476.

作者:陈晨,彭麒桦,石建伟,黄蛟灵,周良,刘茜,杨燕,陈宁,刘翔,俞文雅

通信作者:俞文雅,助理研究员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原文请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官网:www.chinagp.net

 

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发展概况与经验鉴析


01

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模式


美国的社区儿科医生培养中,从普儿科医生培养角度,可概括为“4+4+3”模式,即4年大学本科教育、4年医学院校教育和3年儿科住院医师培训。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之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在医学院教育阶段,主要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接触临床后开始在相关病房和门诊学习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基本知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可进入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主要训练临床技能,解决儿童常见病、小伤、部分传染病及与患者的沟通问题等。住院医师培训完成后,绝大部分儿科医生会通过儿科医师协会的资质认证考试,获得普儿科医生认证。从家庭医生培养角度,本科教育和医学院教育与普儿科医生培养一致,其区别在于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接受的是3年家庭医生专门的住院医师培训。完成家庭医生住院医师培训后,申请获得家庭医生资质认证,具备解决儿童常见病的能力,尤其在郊区和农村,承担了重要的儿童基本医疗保健工作。

02

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目标

 

根据美国国家共识定义并由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社区儿科医生的8种核心能力,结合AAP《社区儿科自我评估》的内容及专业经验,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目标是为了让社区儿科医生具备以下10项能力:(1)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交流;(2)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以保障儿童权益;(3)能够提供无障碍的、连续的、全面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服务;(4)护理诊疗有特殊医疗需求的人群,如患有残疾的儿童;(5)能够与多学科团队合作;(6)能够与学校和儿童保育场所的工作人员合作,以改善儿童的健康和教育环境;(7)收集人口数据;(8)为儿童、家庭和社区提供健康咨询;(9)有相应的宣传演讲能力;(10)了解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经济、教育等。

03

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内容‍‍‍‍‍


  1. 医学院校教育。除了医学基础课程外,儿科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儿科基础知识,包括保健、生长、发育、行为、营养、防护、青春期问题、新生儿问题、常见急性疾病、常见慢性疾病、治疗学、儿科急症等,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认识各类儿童时期的发育和行为问题、疾病状态下的儿童行为。因儿科的特点较明显,培养内容要突出儿童与成人诊疗的区别。此外,所有医学生要学习儿童基本医疗保健的内容。


  2. 住院医师培训阶段。《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计划要求》规定,儿科住院医师计划“至少要包含5个教育单位,其中要包括社区儿科的部分”,其中社区儿科的培训内容针对社区儿科医生的10项能力。在家庭医生住院医师培训的儿科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在儿科、新生儿科有进行一定时间的轮转学习,内容包括儿童或青少年患者的照顾、保健、急救和慢性病的管理等。

04

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形式


  1. 医学院校教育。美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没有指定统一的教材,但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情景模拟视频教学法(特别适合重症监护和创伤/急诊医学教育)、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小组教学等。


  2. 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为了使医生更好地融入社区的工作环境,著名的儿科医生Anne Dyson创立了社区儿科培训计划(CPTI),其培养团队由住院医师、社区诊所主任、研究人员、教师和儿科医生等多个学科的人员组成,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课堂式教学、网上教学、体验式学习、定向文献阅读、参与学术会议等。

 

中国社区儿科医生培养体系的思考

01

优化当前培养模式,解决社区儿科医生质量和数量不足问题


中国的社区儿科医生培养中,从本科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培养角度,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在此期间,对于儿科相关的教育和培养,主要体现在相对侧重儿科各科室轮转。但是,该模式培养出来的普儿科医生由于社区医生待遇、职称晋升等现实问题,鲜有愿意在社区从事儿童基本医疗保健工作。从全科医生培养角度,5年本科培养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一致,此后再接受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中,儿科方向培养较弱,2个月轮转的儿科教育显然不够,因而实际获得资质的全科医生,在儿童基本医疗保健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弱。同时,为解决社区全科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国家也推荐“社区符合条件的执业(助理)医师转岗培训模式”。但是,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和全科医生在儿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目前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出具备从事社区儿童诊疗工作能力的社区儿科医生。

02

突破当前培养内容的局限性,推动医学院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连续性培养

 

医学院教育阶段,有必要在儿童生长发育、行为保健、各类儿童时期的发育和行为问题、急救等培养内容方面进一步丰富,突破当前局限性。毕业后教育阶段,增加在社区儿科临床的轮转和学习时间,加强对社区常见儿童健康问题(如儿童支气管肺炎、腹泻病、贫血、川崎病、新生儿黄疸、营养缺乏性疾病、皮疹鉴别等)的培养,同时鼓励对社区儿科医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继续教育阶段,可借鉴美国儿科资质评估学习维护平台(MOCA-Peds),推动连续、定期的继续教育与资质认证评估学习。

03

丰富当前培养形式,满足社区儿科医生的从业要求


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主要是在医院进行,特别是在儿童医院,培训主要是通过在各个专科的轮转进行;全科医生有关儿科的培训,只需要在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儿科进行2个月的轮转,带教老师主要是儿科专科医生。这两种培养形式的共性是在专科或综合性医院进行,都缺乏对社区卫生环境的了解,难以为社区儿童健康问题提供全面的预防和诊治,其培养出来的社区儿科医生难以独立承担社区儿科的工作。因此,借鉴Anne Dyson创立的CPTI,除了儿科专科医生,应该鼓励有儿科从业经验的社区全科医生进行带教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增加公共卫生、法律、医学伦理相关的课程,鼓励社区儿科医生进行多学科合作。

编辑 | 张亚丽

识别二维码

获取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阅读-《中国全科医学》杂志青年编委招募
《中国全科医学》严正声明!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继续入编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改革进展及发展策略
于晓松教授团队: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配置与建设标准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五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践
典型案例—基于全科医学安宁疗护多专业团队服务模式
国内首家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建设实践
中国特色国际一流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罗湖样板”的深度剖析
我国体医融合的社区实践:典型模式、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
厦门市“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激励机制


联系我们

官方电话

010-63052088 83525550;0310-2067118

官方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官方网站

https://www.chinagp.net/Magazi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