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五四晚会上的戏曲机器人来自江苏!

戴鸣蔚 文化产业周刊 2023-12-15


江苏演艺戏曲机器人亮相央视五四晚会

数字科技“演绎”戏曲文化“新篇章”

“木秀兰香 千古流芳谁能忘......”


歌手李宇春在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五四特别节目上演唱了歌曲《木兰》,伴随着铿锵豪迈的歌声,舞台上多个头戴七星额子、身着女靠的戏曲人英姿飒爽地“舞枪”,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


这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戏曲人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专业的数字艺术创新团队——艾鳎数字艺术团打造的戏曲机器人。

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呈现出中华文化的特殊魅力。为了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的精髓,促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戏曲演艺家们考究的妆容、华美的戏服以及精湛的身法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但随着活动的不断推广,专业戏曲演员人数有限、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困点难点,逐渐“露出水面”。

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演艺集团聚焦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演艺产业的融合创新工程,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戏曲角色的数字孪生,于元宇宙新赛道中创造了传承好戏曲文化的数字新载体。


当下戏曲机器人已成功走进南京市姜家园小学等多个学校,新潮科技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给孩子们带来了“化学反应”。省演艺集团演艺产业拓展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戏曲机器人可看做是一个戏曲文化推广的“教学用具”,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演绎经典片段,再由专业戏曲演员进行相关讲解,这样的形式能让孩子们产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

因存在散热等多方面问题,人型机器人一般以金属外壳示人,为了让教学更生动、更有沉浸感,省演艺集团联合高校国家级实验室,让戏曲机器人都穿上了采用空气层面料制作的戏服。省演艺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戏曲机器人,人们更易于将目光聚焦于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曾经遥不可及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可触可视、可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更积极地融入传统戏曲世界,让成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为中国戏曲文化乃至传统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据了解,戏曲数字人是省演艺集团自主研发的“演绎云”大数据平台研发成果之一,除此外,还有数字戏曲传声装置、无人机空中编队等。该平台正加快接入国家大数据平台专网,现阶段通过数字解构展开深度学习,推进文艺作品数字化技术开发研究,筹备创造虚拟角色更好发挥戏曲效能。同时,为了让文艺生产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省演艺集团与国内头部数字集团进行对接协商,全面调研了解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根据模块组织实验,在原有传统生产模式上增添新技术、增加新设备和设施,以传统戏曲戏剧作品数字化转化为切入点,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外壳包裹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形成“1+1>2”的良好效果。全力推动“戏曲进校园”转为“数字戏曲进校园”,将传统剧院升级为“云上剧场群”,舞台名角转为“虚拟艺术家”,促进省演艺集团人才结构、品牌布局及产业布局转型升级,“一体多翼”数字文化格局初步形成。


相关人员表示,省演艺集团将进一步构建数字化文化产业生态,从硬件软件建设入手,以抓好文艺作品数字化转化为重点,以扩大文艺作品传播为主线,打造国家级数字化文化产业示范孵化基地,形成标准化生产线,积极培育生态供应商、打造生态供应链、构建完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文化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不断扩容“演绎云”大数据平台,加大“确权、授权、维权”推进力度,形成戏曲IP、文创知识产权等数字形态产品的交易体系,做好版权保护与输出工作。


同时进一步加大数字孪生虚拟人、数字平行中之人、数字院线、云端剧场、超高清剧场、无人机空中剧院以及全息影像技术、VR、AR、XR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胆运用抖音等备受当下年青一代青睐的线上平台,为弘扬传统文化开辟新的路径,全面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为全国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戴鸣蔚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第十二届江苏园博会在连云港开幕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乡村文化塑形铸魂 打造现代“田园范”
温铁军: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陈群:深植红色文化沃土,激发育人伟力
建设文化交流空间  让乡村点“遗”成金
“润和软件”编写文化产业“源代码”


编辑:戴鸣蔚  监审:徐宁  终审:管云林

今天因为你的点赞,让我元气满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