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古文学

上古薦書 丨 曹錦炎主編:《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西湖論壇(2021)論文集》(附:高世名代序、黃德寬致辭)






《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西湖論壇(2021)論文集》

曹錦炎 主編

2022年12月出版

98.00元

9787573205353


目録


高世名:漢字與書法(代序)

黃德寬:致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西湖論壇

鄔可晶:金文“儔器”考

岳曉峰:曾侯與編鐘銘文“䍢天下”“營宅土”劄記

周波:燕璽“潮汕山金貞鍴”考釋

王挺斌:璽印考釋兩篇

石連坤:三晉私璽複姓述考(九篇)

鵬宇:浙江出土東漢三國鏡銘選釋

石小力:清華簡《五紀》中的二十八宿初探

李松儒:談清華十《四時》《四歲》《病方》的製作與書寫

吴毅强:清華簡《攝命》字詞補論

段凱:上博簡《內禮》篇“冠不力”重釋

楊奉聯:說上博九《舉治王天下》的“首丩旨身䱜”

孔德超:《岳麓秦簡(肆)》詞語解詁(四則)

范常喜:胡家草場漢簡《詰咎》“冶人”條補議

郭永秉:從新出清華簡資料看《説文》古文的來源

田煒:從上博簡《孔子見季桓子》看楚文字中的“草化”現象

盛郁龍:從戰國楚簡看文字的隸變

趙熙淳:半繪文字設計源流考——從鳥蟲書到日本現代漢字設計

馬明宗:《復》卦卦義再論

劉剛:《荀子·勸學》“錯簡”問題申論

邊田鋼:漢語史視角下的《淮南子》校釋新證——立足於西漢前期字形、詞義和字詞關係

陳夢兮:古書“視民如傷”用字流變與古訓探析

高罕鈺:先秦時期“盟約”制度演變的辭彙史考察


漢字與書法(代序)

高世名


首先,我代表中國美術學院,歡迎各位學者的到來,祝賀“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西湖論壇成功召開。

五年前,我開始策劃一個計劃,叫“文明基因工程”,這個工程有三個主題:一曰文字,二曰器道,三曰山水。這個工程可以打通美院幾乎所有的學科和專業,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美術學院的學術視野延伸到上古時期。藝術家要到源頭飲水。只有追溯到文明生發之際,藝術才能汲取到開端的力量,才能體味到創始之氣象。

關於山水,我從2016年開始,策劃了“山水宣言”系列展覽和影像創作,目前正在從中國畫、影像、聲音、建築等多個專業進行探討;關於器道,我邀請斯蒂格勒教授和許煜教授來推動當代技術哲學的研究,未來會與手工藝術和工業設計、智能設計相結合,以期反過來通達於中國的禮樂制器之道。至於文字,我們邀請曹錦炎先生加盟,創辦了漢字文化研究所。其實,中國美術學院有數支圑隊在做漢字的研究與開發,除了書法、金石和古文字,還有平面設計、字體設計、新媒體藝術、聲音藝術等各個專業方向,都希望從漢字中找到形式和意象,探索漢字的視覺形態和形式基因,以期貢獻於當代的藝術創作和設計創新。

漢字與書寫之間的黏連度非常緊密,這導致了書法這一獨特文化和藝術形式的産生。書法是聯通文字和視覺兩個文化系統的橋梁。我們都知道,書法之“象”根植於文字之“形”。書法需要辯識和閲讀,儘管它同時也是“象”,是視覺品鑒和凝視觀賞的對象。書法是二維平面上的三維運動,同時又是時間中筆筆生發的演歷,所以也可以説書法是四維的,若再加上聲與義,書法就是名符其實的“高維創作”,在迹與象、意與態之間相互激蕩。

“書寫—文字”的關係與“繪畫—物”的關係有著微妙卻根本的不同。文字之於書法,不是視覺表現之對象,更像音樂家演奏之樂譜、演繹之主題。正如在最原始的歌唱中,音調與辭章二者共生一體。在歌唱中,音調與意義彼此激蕩。音調決非簡單的媒介與手法,與詞義相比,它更加切近歌唱之本源。書法與歌唱一樣,保持著這種原始的同一性,文字和書寫相互煥發,成就萬千氣象。

視覺與語言彼此激蕩,文字與書寫相互煥發,這是中國文化最爲獨特動人之處。作爲書寫的書法,是在時間中逐步顯現、釋放、生長出來的,書寫者於日積月累的書寫中熟極而流,惟流動而變化生焉,惟變化而快意生焉。書到快意酣暢之際,信筆遊繮,無理而生趣,筆筆生發,恍惚以成象;諸般形容迹象隨機而生,不可預計,亦不可復現。

我常常想,書法最根本的造化,是漢字。黄賓虹先生講自己以“六書指事之法”入畫,他説:




凡山,其力無不下壓,而其氣則莫不上宣,故《説文》曰:“山,宣也。”吾以此爲字之努:筆欲下而氣轉向上,故能無垂不縮。凡水,雖黄河從天而下,其流百曲,其勢亦莫不準於平,故《説文》曰:“水,準也。”吾以此爲字之勒:運筆欲圓,而出筆欲平,故能逆入平出。


書道之大,正是由於它通達於漢字的文、字、書、形、聲、義——由字上溯至“文”,那是天地文章之“文”,是世界的紋理與迹象,這就是文明源頭上的書法之根。書寫於文明史的終極意義,就是回到天地紋章的原始狀態中,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俯仰之間演歷倉頡造字之際的生發氣象、變幻萬端。從歸一而至於歸零,由萬端而至於無端,自莫名而臻於無名,由是循環在手,低徊於心,有迹無形,今古蒼茫。

感謝曹錦炎先生,讓我有這個機會在這裏、在各位專家面前談一些很個人的思考。最後,讓我們向中華文明的探源者、古文字的研究者們致敬。



致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西湖論壇

黃德寬


在中國美術學院漢字文化研究所成立周年之際,“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西湖論壇”今天開壇會講,蒙曹錦炎教授邀請,謹代表“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會并以個人名義,向論壇的舉行致以熱烈祝賀!

中國美術學院是一所美術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著名學府,結合學校“雙一流”建設成立的漢字文化研究所,推進漢字文化研究與美術學科的交叉創新發展,對古文字與漢字文化研究是一個重要拓展,其未來發展值得期待。漢字文化研究所,立足於國家重大文化工程的實施,舉辦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更是切實推進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一項有力舉措。

新形勢下,加强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是適應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强國的戰略需求。爲此,繼有關部門設立古文字冷門絶學國家社科基金專項、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之後,國家又適時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這一重大文化工程。這些舉措,爲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的研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最好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座談會的賀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爲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總書記要求:“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希望廣大研究人員堅定文化自信,發揚老一輩學人的家國情懷和優良學風,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爲推動中華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賀信精神,把握歷史機遇,擔負起時代使命,爲推進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做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需要一代代學者持續不斷的努力奮進。青年學者代表國家學術發展的未來,也是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的根本力量。“西湖論壇”邀約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代表性青年學者開展交流研討,對推進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是頗具遠見卓識的行動。希望這個論壇能一届届辦下去,將“西湖論壇”辦成從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的青年學者的盛會和高端學術交流平臺!

最後,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青年學者學術精進、不斷取得新成就!


2021年5月28日

責編:毛承慈;排版:王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