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基金会资助力度不足
原文标题:China’s NGOs not spending enough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8XrxQvk4ihVnyZ7OKrC-g
作者:袁渊
翻译:毕一丹 袁渊
2022年8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一汽-大众宣布启动了第三届“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为攻克新能源汽车行业关键技术与工程瓶颈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便推动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自2020年以来,该计划每年选拔14个科研项目并为其提供共450万元的资金支持,项目涵盖了绿色能源、动力电池与充电、氢燃料电池和电驱动系统等领域。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介绍,该计划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汽车环保创新方面的公益资助项目。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第一个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2021年,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的74个慈善项目中(共计支出约1.11亿元),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是少数几个与气候变化或中国“双碳”目标有直接关联的项目。
其他的相关项目包括“宝洁中国先锋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中国大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世界各国的政策、实践、技术路径等情况,并为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出本土化的主张和方案。在2020到2021年间,先锋计划资助全国58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主题调研及实践活动。
此外,还有两个项目虽然在项目名称或描述中提及了气候议题,但缺乏实际上的相关行动。比如,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往年开展过光伏电站项目,但在2021年把重点放在了生物多样性调查、野生动物拍摄、垃圾回收与处理等项目上。而作为江西省林业碳汇试点项目的“零碳蛋糕”项目则似乎处于暂缓推进的状态。
一个全球性问题
据有效慈善中心(The Center for Effective Philanthropy; CEP)近期发布的报告[1]显示,尽管世界各地的慈善领袖都在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所关注的问题和社区,但全球基金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仍然十分有限,在资金捐赠、投资实践和对总体效能的认知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Works Foundation)的数据[2]也表明,专注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基金会和个人捐赠总额在全球捐赠总额中占比不足2%,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减缓气候变化,即减少或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种策略之一。另一种应对途径为气候适应,旨在帮助人类适应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3]还发现,与健康、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相比,气候和相关议题获得的总体资助额度和比例都远远不足。
中国也不例外
同样的,中国目前的慈善拨款仍然集中在教育援助、医疗、救灾以及扶贫和发展方面,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前中国主任温波表示。
他认为,国内针对气候变化的资助较少,主要原因是相关话题的资助目标往往不太清晰。并且,当前的中国仍然面临许多比气候变化更加具体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此外,近年来投入较多的一些救灾类的慈善项目,实际上也和气候议题息息相关。
即使在专注气候议题的基金会内部,资金支持也存在明显不足。前文中提到的CEP的报告显示,美国超过70%的气候基金会负责人都表示,基金会在气候问题上投入的资金占比不足其当年财政总拨款的20%。
温波表示,防止全球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通常被认为是政府的责任。因此,对于慈善基金会和相关组织来说,往往更倾向于关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动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气候议题。但与此同时,这一类的倡导工作的有效性往往难以衡量。
中国基金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中国第一家国家级慈善基金会 —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而直到2004年,中国才发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以规范基金会的管理和活动。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在一年前的采访中曾总结道:“就好像这个行业是四十岁的年龄,十几岁的身体,七八岁的大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法律和相关政策没跟上,公众对基金会在做什么、如何运作知之甚少。
最近的进展
尽管基金会行业的“被迫成熟”带来了许多问题,但中国正在努力弥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空白。
为了应对日益紧迫的气候问题,中国于2020年成立了第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作为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2021年为64个慈善项目提供了445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大多数项目旨在推动中国各地植树造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工作。然而,根据其年度报告,部分项目处于停滞状态或未按计划开展任何实际行动。
此外,2018年启动的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也体现了中国慈善领域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作为中国第一个促进中国环境资助者交流合作的平台,环境资助者网络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等10家基金会联合发起成立,旨在解决中国环保公益领域基础信息匮乏的问题。
2021年发布的《CEGA气候适应资助策略报告》指出,环境资助者网络当前项目整体上缺乏对气候变化因素的考量。该报告为改进项目设计提供了一系列建议,如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认识、优化国内保护区的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功能等等。
但从该报告还可以看出,环境资助者网络现阶段支持的气候项目更侧重于气候适应而非减缓气候变化,而且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可预见的转变。
参考:
[1]https://cep.org/wp-content/uploads/2022/07/CEP_Much_Alarm_Less_Action.pdf
[2]https://www.climateworks.org/wp-content/uploads/2021/10/CWF_Funding_Trends_2021.pdf
[3]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sustainability/our-insights/its-time-for-philanthropy-to-step-up-the-fight-against-climate-change
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