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因中国不顺从,外媒便扣上一顶大帽子:中国外交越来越有攻击性

广眼新视界 前沿卫评 2023-03-20
  相信大家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与前几年的外交风格相比,如今的中国,在外交领域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从去年开始,改变非常的显著。现如今,我们不仅在正规的外交场合主动出击,华春莹赵立坚等发言人,还频繁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回敬那些外国人的恶意评论。这种改变,对于中国而言,自然是有好也有坏,好的一面在于对外输出中国形象,告诉国际社会,在外交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中国可以说不。
  而坏的一面则在于,任何一点变化,都将成为他人抨击中国的理由。这不,只因中国在外交领域,展现出了不顺从的一面,出台了一份“对外关系法”的草案。外媒便要扣上一顶大帽子,以此来质问我们的发言人。近日,在人大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新加坡媒体向发言人王超提问道,鉴于当下中国的外交形式,“对外关系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外交会不会因此越来越有攻击性。
  从上述这两条提问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中国平等的外交政策,非常的不习惯。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将平等曲解成为了攻击性。需要知道的是,“对外关系法”草案主要规定了,中国在反击他国,干涉中国主权问题时有法可依。结果到了外媒眼中,却成为了外交攻击性增强的依据。毫无疑问的是,有攻击就必然有反击,如果他国什么都不做,那中国也没必要颁布新法对外反制,不得不说,新加坡媒体人的这一提问,实在是太过于荒谬了。
  不过这倒也不奇怪,毕竟,中国近百年来的外交风格,转变的速度与变化太快了,快到他们压根就没适应,中国在外交上,已经与美国平起平坐了。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政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的三种风格,首先是“仰视外交”,其次是“韬光养晦”,最后也就是当前的“平等外交”。其中“仰视外交”是一段屈辱史,那时候,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的中国,压根就没有外交可言,只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仰仗他人鼻息。
  而“韬光养晦”则为中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一外交政策,那就没有现在的“平等外交”。而所谓的“平等外交”,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平等地看着世界,另一个则是平等地看待美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中美在外交上的博弈,以“平等互利”,“对等制裁”,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为代表。说白了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种被迫发动反击的外交政策,如果都算是攻击性的话,那“战狼外交”没有什么不好的。
更多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