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剧《粉丝来信》| 主创揭幕那些“无人知晓”的幕后故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文化广场 Author 广场君




在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李灵和海鸣其实会在舞台上吃橘子。因为这两个角色都患有肺结核,而橘子能够有效地止咳平喘。所以演员们会在排练的时候反复琢磨,如何在自然流畅地吃橘子的同时,不让吞咽的动作影响到自己原本的台词——这样的细节,由于舞台艺术的特殊性,也许常常会被忽略。但台前幕后的创作者们,其实从未放弃用心的设计,无论它们是否会被关注到。


这次,我们邀请到主创团队,与各位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那些“无人知晓”的细节设计。它可能是一束灯光,一个动作,甚至一枚微笑。我们想要捕捉,并放大这样的时刻——因为一部剧最终的呈现,往往是无数个这样的时刻堆叠起来的。而这才是戏剧的意义所在。



高瑞嘉(导演)


一个是《无人知晓》,这是夏光的第一次出场。此时的微岚,内心是非常孤独的,没有任何人会理解他,与他共鸣,他很需要一个支持他的人,这时候夏光就出现了。我们并没有让她直接出现在微岚面前。因为微岚的内心是脆弱的,他接受一件事情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在灯光和调度上让夏光的影子慢慢靠近,慢慢从影子变为了真实的人

 

第二个是夏光最后一次出场,这也是微岚的最后一首歌,其实在“那个春天”出现的除了海鸣还有夏光。微岚和夏光之间一直又有一面镜子,无论是夏光从镜子中走出,或是镜子破碎后夏光离去,这一直以来都是两人距离的象征。在这首歌里,应该是音乐最高潮的部分有一瞬间全场是安静的,这里我们选择让这面镜子缓缓打开,一开这面镜子,夏光就站在那里,这一次她以一个真实的人靠近微岚,微岚也最终接纳了她,接纳了自己。





颜嘉瑄(音乐总监)


其实作为这部剧的音乐总监,我能发挥的地方比较有限。但是也会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做适当的引导。比如《无人知晓》前面那段清唱,我会让他们多用自己的语言说几次。说顺了之后再套入旋律,这样就会有他们自己的色彩在里面;同理,《她的诞生与死亡》,我也经常会试着让他们吵架,先用言语争执的方式,给到彼此一个情境,然后再进入旋律。只有当他们在言语之间找到感觉,再加入旋律,才不会是单纯演唱的状态,而是进入戏剧的情境。





刘艾(舞蹈编导)


从第一次阅读剧本到构建框架和细排,我给《粉丝来信》的舞蹈定位的气质就是“在细腻中传递着诗意与爱”,因此整体并不是大段的舞蹈,而是通过肢体传达人物的内心以及人物关系间的细微情感。


对于细节思考最多的是“夏光”,在“他/她”出现的不同阶段,肢体表达有着非常细微的转变,对此我有重复的肢体动作,但在“夏光”转变的不同阶段中这种相同的动作会发生力量和动机的改变——从一开始“微岚”脑中的声音,渐渐剥离成女性的形象,再到后期这一“灵感女神”导致他心灵的扭曲和掌控,都需要有非常细腻的表达,在排练期间,我也就此跟演员们做了很多尝试和探讨。



上半场最后的“三人舞”也是三人关系和情感的细致表达,但要在几个八拍里完全表现出来,并将他们推至对文学共同热爱的癫狂最高点,需要在每一个调度和动作上做研究,什么时候传信,什么时候换位置,什么时候回到自我的内心,这都需要细致的考虑和编排,最终的效果是让一切看起来流动如水,却在动作交织间透出三人内心的连结,并将此推向情感高点




黄菀卿(歌词译配)


我想分享两小段海鸣唱词中关于“花”的呼应。


在第一幕的《如果见到她》中,海鸣曾说“如果有一天见到她,如果她的心也为我牵挂,那满山的花为她都摘下,我的心不知不觉间因为她绽放”。到了第二幕故事紧接尾声的《海鸣的信》中,他说到“这些文章和书信见证我们的曾经,这一束花希望你能替她收下”。这是海鸣留给微岚的最后一封信,随信是他曾许诺的那束花。

前后呼应的“花”的意向美好却也悲伤。美好的是,海鸣先生一直没有忘记他曾约定要送她的花;悲伤的是,海鸣先生见到了“她”,却最终没能将那束花亲手送给“他”。海鸣先生把花和文章书信放在一起留给了微岚,花虽枯萎凋零,但曾一起创造留下的文字却将永存。“花”就像是一个承诺,也如同一种见证,有些人和事或许只能以遗憾告终,但拥有过如花般灿烂绽放的曾经,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永存于过去的美好。





徐肖寰(舞台设计)


在创作设计时,构思剧情中的画⾯是⾮常有趣的事,就像⾃⼰有了⼀座神奇的剧院,这座剧院的布景、道具、灯光、甚⾄是代替演员的⼈偶都可以按照⾃⼰的想象来构成各种静态画⾯或是动态⽚段。


比如开场。对于剧中的微岚来说,眼前的世界⼀⽚萧瑟与阴霾,似乎没什么值得留恋,因为他的⼼已经被留在了那年芬芳灿烂的春天。偶然听闻的⼀则报道以及其中提到的神秘信件为他带来了⼀扇回望过往的窗。此时舞台的空间中为18岁的微岚漂浮着18扇窗,窗户所构成的空间既是现实世界的⼩巷⼜是重返回忆世界的⼊⼝,随着空中各个窗户的浮沉变化,微岚⼼底封存着的各种记忆也开始逐渐涌上⼼头。当夏光出现时,第19扇窗被点亮了(夏光被设定为19岁)



而在剧情的⾼潮,当微岚⿎⾜勇⽓将夏光封印起来的刹那,夏光筑建起的写作空间崩塌了。⽤来构筑这个空间的⽆数稿纸失去了原有的魔⼒纷纷飘落,就连原本固定在墙上的那些稿纸也⽆法幸免,它们像是寒潮来袭时的秋叶。当稿纸的繁华褪尽之后留下的是⼀道碎裂的镜⾯。写作空间的整个崩塌过程没有轰然的倾倒、没有极速的坠落;⽽是轻轻的,就像微⻛轻轻从指间拂过,即使⽤尽全⼒也⽆法挽留;更是薄薄的,像是某些碎⽚的锋利边缘,⼀⻚⻚割划着⼼中最柔软的地⽅。这样的轻和薄所传来的痛彻⼼扉属于微岚、属于夏光、也属于⼼中带着伤的许多⼈,也包括我⾃⼰。





孔庆尧(灯光设计)


《粉丝来信》是一部非常侧重情感表达的音乐剧,不同于有些非常外化,有着强烈节奏感的音乐剧,它内敛而细腻。所以在做该剧唱段灯光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弱化节奏韵律,强调情节与人物内心表达。


比如《七人会》这段戏里,光区强调书架上的书,呼应七人会的拯救民族武器是文字,用前冷后暖的色彩变化和树影光感的超现实处理,表现他们内心的温暖和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区段末尾时“但愿在这荒凉的冰冷的城市,还能够留下一丝浪漫和艺术”又拉回到现实的无奈,用一束定点光突出孤立演唱者表现这群孤勇者



上半场最后,《细腻的粉丝来信》这场戏,也是微岚、夏光和海鸣三人最激烈的一段戏。不停快速的转换,空间的分割与交融,光与影的转换,红色的压迫感暗喻走向死亡,微岚和夏光同时拿笔,但他们留在墙上的影子却是一个人,海鸣被夏光激励下还是不停地写,虽然作品是绚烂的但生命却是在快速地凋零,镜中世界,幻境,迷幻,神秘,三人向着一条窄光路往前走,最后一束光从天上洒下,形成一条光路,引着他们走向天梯。



诸雅(服装造型设计)


作为戏剧人物造型的塑造者,有时候得学点儿命理,懂点儿星盘,偶尔还得站在街边看个相。以便在关键时刻,上前一把拉住那位缘主,并热切地问候道:“请问您是吃了韭菜馅儿的饺子还是盒子?“除此以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得老老实实通过剧本,按图索骥给角色塑像。这个过程,像极了寻找线索,并回溯那位缘主吃韭菜的经过。而编剧的可爱之处在于,他往剧本里撒了一堆糖,然后躲起来,等着我去捡。正如你所看到的,我把编剧留给我的糖,一颗一颗拨了吃,然后黏在了角色参考里。



剧照摄影:董天晔

▼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