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师HTeacher| 遇到全课程后,这位老师决定换种活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全课程 Author 丁翌
2014年一个普通的夏日,全课程核心专家常丽华老师,应邀来到青岛双语小学讲座。
她为老师们介绍了诞生不久的“全课程”教育模式,从包班制讲到期末大剧,从生态教室讲到整本书共读,台下老师们掌声雷动。
不起眼的角落里,青年教师封雪听得忘了鼓掌,震撼得说不出话来,“那场讲座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原来老师可以这样活着。”踏上讲台的第七年,封雪决定换种活法。
HTeacher is a column dedicated to the stories of HTNIA teachers. Today we bring you the story of Snow Feng , a primary homeroom teacher.
封雪 Snow Feng
南京赫贤学校中文教师
全课程专家组成员
从事语文教学15年
青岛名师
曾任青岛赫德学校课程主管
曾任北京赫德学校年级负责人
30岁之前,封雪的教学生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大学毕业,回到青岛,考教师编,做村小教师,打磨课堂,参赛,进城,当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结婚生子……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平静自足地退休。
“我不喜欢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但也不知道教育生涯要向何处去。”封雪说,“直到听过常丽华老师的讲座,我才发现当老师可以活得如此精彩。”
封雪自此大量阅读名师著作,学习名师课例,系统重构自己的教学流程。每晚哄睡了儿子,她才能开始静下心来学习思考。长夜漫漫,封雪的眼中却始终有光。
变化在细枝末节中发生。给五年级的孩子讲屈原时,一个男生突然问:“屈原是自杀的,当年日本侵略者也有很多人自杀,同样是为了国家而死,有什么不同呢?”
按照传统的教学流程,这个问题严重偏离主题,没什么讨论价值。但封雪灵光一闪,反问:“你是基于什么做出的判断?我们来讨论一下,两种自杀行为真的一样吗?”
这次,她没有抢先给出价值判断,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家纷纷给出自己的分析:“我认为一样,因为自杀都是不值得的。”“他们都是为国家自杀,但他们背后的国家不一样。”“侵华日军是在侵略战争中自杀的,他们投身不正义的战争,因为无法胜利而死。这样的自杀没有任何意义。屈原是在楚国被侵略时,走投无路才自杀的,他希望唤醒更多人。”
一番对比讨论下来,课堂不但没有偏离主题,学生们对屈原反而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生命的价值也有了更多思考。许多学生也因此对于历史更感兴趣,开始主动阅读相关资料。
封雪觉得,那一刻自己的课堂才算是真正发生了变化。但具体哪里变了,她还说不清,只知道这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她继续学习、钻研,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比赛、听讲座的机会,不放松任何一堂常态课,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考。2018年,她终于迎来了改变的契机。
这年夏天,封雪去刚成立的北京赫德双语学校学习交流,已经是北京赫德校长的常丽华,对她四年来的成长赞叹不已。适逢全课程创始人、赫德中方总督学李振村老师也在听课,聊过一阵后,李振村老师向封雪抛出橄榄枝:“要不要来全课程学校挑战一下自己?”
“人疲劳到极致,就会兴奋得失眠。”这是封雪的“全课程初体验”。
接到全课程团队邀请后,封雪几乎毫不犹豫地离开体制内,成为青岛赫德双语学校的创校教师。
学校在初创阶段,课程体系、中外方关系、教室生态都需要慢慢建立,封雪也乐在其中:“全课程教室就像我和学生们的独立王国,我希望不辜负每个人的每一天。”在她看来,全课程的教室生活简单而纯粹,甚至是“每天只做一件事——享受课程带来的一切”。
适逢全课程核心专家王云在青岛指导,带老师们共读。封雪便以此为契机,探究目标指向更加清晰的课程模式,不断尝试在课堂上营造“对话场”。
全课程三年级鼓励师生共读整本书《一百条裙子》,这是一本有关校园霸凌、歧视、艺术、友情、梦想的小说。通常,老师们会带学生通读故事,理解友情、尊重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发生误会,犯了错误要及时道歉”。
封雪则在王云指导下,从全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旺达没有做完一百条裙子,甚至根本没有做裙子,伙伴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们开始根据故事设定、人物性格改写剧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可能仍然不受欢迎。”“可能变成老斯文森一样的人,让伙伴们避之不及。”
封雪借此引出更深的话题:“你最像故事里的谁?在遇到类似旺达的伙伴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角色的影子,学生们深度解读文本后,反观自己的内心,认为“我有的时候像是佩琪,在面对有些事情时又像马蒂埃,我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
《一百条裙子》上完,封雪也对共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许多作品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引导他们寻找故事与生命的连接,深刻地审视自己,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会变成谁’。这是全课程整本书共读给我最大的启发。”
经过青岛赫德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封雪又动身北上,前往北京赫德双语学校跟岗带班,在常丽华的指导下,尝试给课程理念升级迭代。
在北京赫德做课程,最难的是创新。“学校的课程资源太完善了,几乎可以‘即插即用’,想要做出新花样很不容易。”封雪笑着说起这个幸福的烦恼。
在动物课程上,封雪带着学生把各种动物图案贴在教室里,请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一种动物,制作海报,上台演讲。
设计海洋课程时,封雪在学校之前的案例上,侧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请学生们分组研究“为什么海洋里的生物如此多样?”关注海洋的环境保护问题,再用幻灯片、海报、手工作品等各种形式展示成果。
常丽华看到封雪几年来的蜕变,有心进一步锤炼她,便时时提醒:“创新是最好的学习,只有大胆迭代现有课程资料,增补新内容,你才能与课程产生深度连接。”
封雪试着舍弃了部分成熟的课程内容,重新设计学习单,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模板,鼓励学生们自由创作。听过孩子们的展示后,她设计了“新闻发布会”环节,由同学们提出建议和疑问,再请展示的小组课后补充素材,优化内容,准备二轮、三轮的展示。对于这些探索,常丽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也充分看好封雪的提升空间。
2021年,封雪结束了北京的跟岗之旅,加入新成立的南京赫贤学校。在赫贤,一切都是崭新的。
“朋友不多,或者没有交到朋友的孩子,是失败者吗?”
2022年夏,二年级“交朋友课程”的教研现场,老师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小学部中方校长王云,启发大家顺着思路说下去,“如果不讨论交朋友,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关系呢?”
封雪侃侃而谈:“一年级的课程里,我们已经引入交朋友的内容了。二年级不妨探索‘独处’吧?让孩子们知道,没有朋友家人陪伴的时刻,要如何更好地生活。”之后的课堂上,封雪带来了故事《当我感到孤单》。
这个故事以诗的方式呈现出孤独可能发生的场景,以及孤独带给孩子的感受。很多句子和配图都非常触动人心,所以,即便故事情节并不如何跌宕起伏,孩子们也非常专注,读的时候也不自觉地放低了声音。
故事读完,封雪带学生们思考“孤单是什么?哪些时候我们会感到孤单?孤单带给你什么感受?怎样描述这种情绪?”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新冠疫情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于“孤独”并不陌生。他们纷纷讲述自己的“孤单时刻”和孤独况味——
“姐姐对我发火时,我感到孤单。”“买菜时被人挤来挤去,没有人帮助我,我感到孤单。”“朋友欺骗我的时候,星期天自己一个人买早餐,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我感到孤单。”
“当我感到孤单,世界是灰白的。”“孤单像一棵没有叶子的树。”“孤单的我像被抛弃的气体,像一个小点,像一只掉下悬崖的小猫,像没有颜色的彩虹……”
当孩子分享孤单的体验,这些原本有些阴郁的瞬间,仿佛被阳光洒过。封雪动情地说:“亲爱的孩子,当你感到孤单,请试着想起,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有着同样的感受。”
接着,封雪引出了第二个话题:独处也许会让人获得额外的快乐。
讨论仍然从二年级学生最爱的绘本故事开始。
《别烦我》里的老奶奶,为了给孩子们织毛衣,离家远行寻找清静,却总被人打扰。最后她飞上月球,进入时空虫洞的寂静之地,终于织好了毛衣。《我的秘密朋友阿德》刻画了一位“阿德”,他总在作者独处时出现,陪伴作者度过噩梦,解决麻烦。《我的秘密阁楼》则讲述了一位小男孩独处时的幻想世界。他玩腻了玩具,在想象出的阁楼里结识朋友、周游世界,乐此不疲……
起初,孩子们把独处置于“交朋友”的对立面,并不觉得独处有什么好。讨论“为什么老奶奶要独自出门”“为什么小男孩经常是独自一个人”时,大家纷纷说:“因为她交不到朋友!”“因为没人愿意陪他玩儿。”“有可能他的脾气不太好。”
随着封雪将讨论引向深入,孩子们逐渐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交到朋友”,二者并不冲突。而独处可以给老奶奶力量;“阿德”其实是小男孩独处时的伙伴——可以是一本书,一件玩具——给人以独处的勇气;独处更会让人在平静中放飞想象,获得无尽的精彩和乐趣。
“过去我们鼓励孩子社交,强调要给孩子们陪伴。其实在疫情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不一定能得到有效陪伴,也并不总能从他人处获得情绪价值。那么学会独处,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尤为重要了。”封雪这样解释课程设计的初心。
课后,孩子们制作了自己的“秘密阁楼”,他们或用文字描述,或用绘画,或用纸板做手工,展现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反馈也让封雪感慨万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真正感同身受的人。孩子们的讨论和作品更是展现了这种差异性,也是课程的价值所在。我想,除了基础的语言要素之外,‘独处课程’也许并未教给他们什么大道理,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定会让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盈。我自己也在课程的设计实施中得到了成长。”
2023年,是封雪做全课程的第五个年头。
在小学中低段深耕多年后,她对于课程的实践越发游刃有余。此前的阅读、听课、案例研究,此前常丽华、李虹霞、王云等专家的指导,经过岁月沉淀,如今已开始逐渐兑现。
她带一年级做“动物课程”时,某天学生带了一只恐龙玩偶来上学,结果大受欢迎。封雪发现,小朋友对恐龙的热情,远超常规的鱼虫鸟兽。经过集体教研,一年级改做“恐龙课程”。以西宫达也绘本《你看起来很好吃》为主线,带着学生研究恐龙,开“恐龙展览会”,再引导学生围绕“恐龙蛋是怎么来的?它的父母是谁?你和它会有什么新的故事”写绘自己的恐龙故事。对生物知识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尝试创造自己的“神奇动物”。连期末大剧也围绕恐龙展开,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每天盼着上学研究恐龙,写恐龙故事。
做“海洋课程”时,横向上,了解海洋环境,生物种类;纵向上了解海洋生物的生存方式。封雪引导孩子们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研究制作鲨鱼海报,然后去讲述,去汇报。之后她又带着孩子探究海洋生物的护身绝技,学习不再是通过老师讲授,每个孩子都是彼此的老师,在教室,随时随地都有学习发生。
最后孩子将自己所学应用到“新生海洋生物”的制作当中,结合外形以及“行走”方式、生活环境、饮食方式、护身绝技、繁殖方式等方面,通过海洋筒的方式展示自己创造的新生海洋生物。真正的学习就是将所学应用到新的思考创造中。
诸如此类的探索还有很多。做全课程五年,今天的封雪,面对全课程项目学习时,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圆融的状态。她不一味追求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而是在深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做出更适合学生,更好玩儿的项目课程。
对于课程的改良与迭代,封雪有个形象的比喻——不必重新发明轮子。
“我不是天才教育家,也不是课程的缔造者。我能做好的,就是在全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打磨出更有意思的项目,让他们每天盼着来上学,每天都有点新的收获。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成长为更完美的自己。换句话说,我每天也盼着来上学呀!”封雪的笑容温柔而诚恳。
左右滑动扫码报名各学段开放日
2021年,倡导植根中国、拥抱世界、面向未来的南京赫贤学校,将为南京乃至全国国际化教育4.0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南京赫贤学校位于江宁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由南京空港开发区管委会下属投资公司和义格教育共同投资,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可容纳约2000名学生。学校于2021年9月开学,志在培育“植根中国、拥抱世界的终身学习者和建设者”。
我们寻找有共同教育理想的家长同行,点击“阅读原文”,将有咨询老师为您一对一解答。至赫贤,致未来!
图文编辑:Marco Mei
校对:董冰 审核: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