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在燕园 | 对话北大新青年:共启新篇,发出青年新声
“新”是旧的反义词 是万象更新的新
“新”是新青年的新 也是南新社的新
与北大新青年团队的交流,是一场“新”与“新”碰撞。3月24日上午,南燕新闻社团队与北大新青年团队在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交流,双方在各自组织架构、内容创作模式等内容的基础上,就互联网时代如何传播青年新声展开深入探讨。
北大新青年学生骨干李恬恬首先分享了北大新青年的创办初衷:关照北大青年生活的多个面向,旨在立足历史、着眼社会,回应时代召唤;不划边界,不设标签,传递青年声音。这一目标与2013年南燕新闻社首创微信公众号的“深研学术之理,洞察世态百情”口号有着相似内核,彰显了时代背景下,北大青年敢于创作、敢于表达的理想与抱负。
李恬恬介绍,新青年的内容主要分长文、短文、视频三大模块。长文栏目旨在用“严肃而不失活泼,温情而饱含力量”的文字,描绘北大人物,展现北大精神,追溯北大历史,洞察社会现实。北大新青年学生骨干熊欢、何亚霖依次介绍:短文栏目内容贴近校园生活,文风轻松诙谐,形式新颖多样,与同学们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模式;视频栏目旨在用镜头捕捉北大师生的风采,用画面呈现新时代青年的模样,关心燕园小事,更心系家国天下。
南燕新闻社中文部代表马宸就南燕新闻社的传播实践故事进行分享:南新社依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官方微信公众及南燕新闻社公众号进行内容产出,自2010年创办以来,便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播北大”的使命。从获得“北京大学网络新青年”称号到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校媒联盟”,南新社不断发展壮大。马宸指出,今年是南新社开拓创新的又一年。正如北大新青年在内容创作时勇于探索不设限一般,南燕新闻社在今年重建微信公众号,同样探索着一切可能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北大新青年致力于根植历史、放眼社会,发出北大青年的新声,南新社同样希望立足深圳、着眼未来,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发出北大青年的新声。
交流环节,双方就选题策划、互动环节设置、招新策略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南燕新闻社发展部代表徐世明就“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提升团队凝聚力”提问。北大新青年指导老师黄雪表示,让成员认可宣传内容是第一步。作出成果后要扩展品牌影响力,团结一批创作积极性高的同学。同时,也可以通过团建、周边发放等方式增进大家的团队归属感。
南燕新闻社副社长顾嘉钰就北大新青年“视频策划的灵感来源”提问。北大新青年指导老师李昱洁表示,团队会立足北大的历史和文化,把握当下热点潮流,将二者有机结合。何亚霖随后指出,团队会根据平台调性,结合热点和重大时间节点创作视频,也会在选题会的时候集思广益,采纳同学们的提议。谈到内容发布频率时,新青年团队一致认为“质量大于数量”:一篇稿件只有达到一定标准,团队才会选择发布。
本次“新”与“新”的碰撞交流,为南新社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分享结束,南燕新闻社社长颜宇琛将南新社编写出版的《南燕新青年》系列杂志赠与北大新青年团队。会后,颜宇琛表示,本次与新青年的对话交流结束了,但南北青年的创新实践不会停歇。南燕新闻社将抱守“记录历史,传播北大”之初心,传播“全球视野,AI牵引”之新声,续写北大的深圳新篇。
后记
南燕新闻社(Nanyan News Agency)成立于2010年,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面向校园和社会的唯一校园学生全媒体平台。十四年来,南燕新闻社以“记录历史,传播北大”为宗旨,活跃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宣传工作的全媒体矩阵,始终走在报道学院发展与建设的最前线。在北京大学2017年新年联欢晚会上,时任社长樊洋代表南燕新闻社接受“北京大学网络新青年称号”颁奖。七年后,南燕新闻社团队带着他们在深圳的传播实践故事前往北京学习交流。
文字:马宸
摄影:徐世明
设计:鲍佳怡
总编辑:颜宇琛 顾嘉钰
审核: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
2024,南新“在看”你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