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AI应用爆发前夜,现象级的爆款or陨落?
Editor's Note
《AI增长观察室》是我和yeling一起做的播客节目,主要观察增长特别快的Ai产品。今天主要主要聊聊AI视频的机会点,AI特效类视频工具还有机会么?什么是主要的增长手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Icapter Author yeling
《AI增长观察室》首期更新!本期我们聊到最近2个月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ai视频产品-Viggle,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用户量已从0增长至600w。它会是AI视频届的midjourney么?它又是如何实现病毒式传播的,我们试图分析与解构viggle的增长路径。
除了聊viggle外,我们同样也聊了聊AI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早期产品模式的异同,谁会成为ai时代的抖音和tiktok?enjoy~
先来一段小小的视频看看viggle是啥吧!
视频来源指路:AI Automation Labs
以下为本文目录,可同步播客内容阅读,也可直接进行针对性阅读:
00 为什么会关注到viggle这款产品
01 在AI视频领域,与Sora, runway类生成式AI视频产品有什么不同
02 Viggle的主要增长路径及来源:二创魅力无限
03 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是什么:把用户想象力变成现实
04 如何看待特效类产品昙花一现,模版产品是否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05 总结!viggle做对了什么
06 ai时代的平台,从社区开始
00 为什么会关注到viggle这款产品
Eva:我们先分别说一下,为什么关注到viggle这款产品?
Yeling:因为我是一个discord的深度用户,在今年的四月初就关注到discords上这样子一款产品叫viggle,主要是给AIC端用户做一个换脸的工具。换脸工具其实有比较多的产品出来,最开始也没有特别的关注,直到四月中,有一个小丑跳上舞台并且转身的视频在youtube上爆火了,才开始认真看这个产品。
Eva:我了解到Viggle是在五月的时候,它实在是太火了。应该是三月到5月,官网的访问量是从原来不到1万,到现在涨到了六百多万。六百多万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呢?就是midjourney当初在爆火的第二个月,差不多访问量是在300万左右。
viggle 官网,24年5月访问量636w
midjourney官网第二个月访问量达到362万,现稳定在1877万
01 在AI视频领域,与Sora, runway类生成式AI视频产品有什么不同
Yeling:其实viggle这个产品,我会比较想把它跟纯生成类的ai产品做对比。比如说像runway这种,runway是从0到1,用户通过说一段promt直接去生成视频。但是我作为用户来讲,我其实是完全不知道我生成的是一个什么东西,我要炼很多次视频,同时也无法控制生成效果。但是当我使用viggle的时候,我对于我上传的视频以及我上传这个图像最终会生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是有预设的,viggle能很快的,并且可控的把我想要的视频生成出来。
Eva:因为我现在是视频的从业者,我之前聊了很多ai视频的创作者,就是一开始从pika、runway包括之前大火的sora,它其实是一类逻辑。要不然是写文字,要么是传一张图,然后我通过一个以猜测式的方式来去告诉他你可不可以这么动,或者是向左动需要用动。
我记得我当时亲眼看到一个AI的视频创作者,他说他想要做一个差不多3秒的镜头,是一个人从悬崖上跳到了火场里。就这样的一种偏大片的这一类的镜头。如果在电影界或者是短片界,它的拍摄成本会非常高。但是其实它炼这个镜头应该是炼了得有几个小时。他要不断的去调这个图的效果,调完图之后,再去看它下落的轨迹是不是逐渐的变小的,是不是符合物理的世界物理规律的。可控性很差,也是让很多的AI视频创作者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
Yeling:但是你要让一个模型去理解这个物理,并且理解这个用户想要的是什么,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Eva:对,那现在其实我不用理解了,直接找一个现场或者别人拍好的一个视频轨迹。只要照这个轨迹用动作迁移的那个方式去迁移下来。那其实他的那个逼真度、可控性或者是真实度其实都得到了一些保证。所以我感觉这个在AI视频生成领域是另外一种途径,还蛮值得期待的。
02 Viggle的主要增长路径及来源:二创魅力无限
Yeling:用户生成的这些视频,天然得就有传播效果。因为上传的视频一般发生在用户身边的,符合物理世界规律的视频,很利于二创。那这个就来到了viggle的增长路径,eva你看过它的用户来源目前是怎么样的呢?
Eva:自然搜索会比较多,直接访问,其实这是它的官网直接的路径。但是我们知道如果用户已经可以自然搜索了,说明他可能在别的地方上看到了这个产品。然后我也看了一下他的主要用户来源,基本上是来自于三个。youtube占了80%,twitter占了18%左右,剩下的话包括facebook、discord这些。这个还其实还挺出乎我意料的。因为youtube的创作者基本上偏中视频的,或者KOL会比较多。
viggle用户来源
Yeling:Youtube上什么类型的内容比较多?
Eva:有很多viggle的偏教程类,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去真正的用AI去做这种生成类的视频,跳舞的这种视频。因为AI视频的产品天生的就是所见即所得,我们当时我还看了一下,他在TT上的一些,我估计可能用户可能不是能直接的分辨出来这个视频的效果到底是viggle做的,还是可能是一个真人在跳舞。
Yeling:那是不是说viggle的种子用户,主要是专业的内容创作者,或者说是有创作能力的创作者。通过获得专业内容创作者的宣传,来让普通用户提升信任感,有尝试意愿。刚才提到了18%是来自于twitter。twitter本身又是一个社区的情况下,其实本身也会形成一个链式反应,让大家看到效果。转发,转推荐,是这样的一个路径。
Eva:我感觉这个应该是大部分Ai视频的情况。因为你想kol的粉丝多,他的带货能力强,粉丝的意愿度也会高。但是产品真正能不能爆火还是取决于UGC用户愿不愿意玩起来。viggle600万用户的用户,大部分都是UGC用户。这其实取决于普通用户看到你的效果,愿不愿意为你尝试和买单。所以他的discord社区运营也很重要,就是真正的不断的去刺激每一条消息,刺激普通用户,原来可以这么玩,我还挺期待他是下一个midjourney的,视频界的midjourney。
Yeling:它是不是很像阿里的一个产品,通义千问出的全民舞王,只不过自由度相比viggle可能差一点,全民舞王是只能用官方的跳舞的模板让用户二创,我记得在去年也有了很大的传播量。
Eva:对,去年通义千问12月到1月的时候,靠着这个二创跳舞能力,基本上下载量每天从1000达到了10万,就是翻了100倍。对,因为这个传播它就是在抖音疯狂的传播。他他一开始他比如说是两只一个小狗来去洗澡跳舞,后面逐渐的演化成了两只小金毛,越来越多的人去跟拍,包括在抖音,后来还有很多的明星去跟这些小金毛去跳舞,到最后发酵了可能有一个月。
通义千问下载量变化趋势
Yeling:真的,二创的魅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之前看到了很多的偏特效类的产品。比如说一键变芭比,就这种偏图片的特效,它是因为前后的对比非常明显。因为你现在的样子配上了一些音乐卡点,变成一个另外的样子,就会达到很好的二创效果。而用户的创意又是源源不断的,你的这个会动的图片,它可以不断的替换人猫狗,包括影视作品、个人IP,比如说你让甄嬛跳舞这些都可以,所以说我们一直觉得ai视频类产品还是很适合后续去往这种模板化的方式去发展的。
03 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是什么:把用户想象力变成现实
Eva:我们聊了这么多,yeling你觉得这类产品,它真正的目标用户和行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Yeling:就现在viggle的产品架构上来讲,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个工具产品。也就是用户是以一种尝鲜或者说是好玩的心态,先去尝试着用我的照片跟我的视频去合成一段新的视频。其实我们也在持续关注viggle后续的用户留存,看是不是有一些新的玩法,就像eva刚刚说的,视频类产品其实有天生的传播属性。当我们所有的图片可以动态化成为一个视频,那可能原来是静态绘本中的人物可以走路了,kpop偶像可以是从静态变成视频了,我们的二次元的立绘可以变成可以跟我真正去交流的视频了。那未来会不会出现有新的内容形态,比如用户ugc的AI动画,AI短片,可以把普通用户的想象力变成一段真实的视频。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这个产品是有更多的后续想象空间的,不止步于工具。
Eva:比如说就说刚才你说的那个绘画绘本,那种日本动漫什么的,它的动态的成本肯定是比较高的。但是通过了这个技术能力,我普通人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来去给我的孩子去讲他的故事。最开始电影或者小动画片,它的一个生成方式不就是画了很多的结构图?你把它连贯起来,只是一般人做不到。现在这样子之后,比如说画家你画完了之后,你马上就可以让你的这个作品生动起来,变活了。父母讲绘本也是,然后包括现在很多的一些高难度的电影动作,这些其实听起来还真的还有想象空间。你说的让我特别想去做一个我一直不敢做的一些事。比如说什么跳伞,然后跑酷,赶快就过过过眼瘾瘾的瘾,过过眼瘾。
Yeling:哈哈对,这类视频在Tiktok上会有非常病毒式的传播。
Eva:你这么一说,我真的觉得这个产品太适合Tiktok了。因为TT很大的一部分,就是跳舞、音乐类的其实是非常多的。有一些博主你可能要一些比如说高难度的动作,他肯定是在拍摄成本上是非常高的。但你用这种方式起号,我应该都很容易去起号了。
Yeling:你可以去起个号了哈哈哈。不光如此,有很多营销广告,可能只是面部嘴部动起来,如果用viggle我全身都能动起来,那点击效果不得翻倍。
Eva:其实我们刚刚说的这两个就是Tiktok传播以及营销广告,可能更多是跟我们普通人生活更相关的。但其实我觉得对于专业的动画或者说专业的视频创作者来讲也非常有帮助。像美国的一些大片儿,国内的一些专业的动画片、电影这种。确实现在的使用门槛或者使用成本还是比较大,也许这类工具的出现也可以让这类的视频创作再降一个门槛。
04 如何看待特效类产品昙花一现,模版类产品是否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Yeling:其实从去年年中到现在,也看到了一些我们所谓的AI换脸,模板工具给用户生成舞蹈动作的产品,但好像它们很快就都昙花一现了。对,因为这类产品基本上属于娱乐尝鲜类产品。如果他只有UGC用户的尝鲜,那它真的就只是一个现象级的爆款,然后再现象级的陨落。
Eva:其实模板是真的在拉活拉新上是有巨大威力的。比如说剪映也是靠模板,带了很多的用户量,包括canva也是通过模板。因为模版能真正的是把门槛降到最低。这里面有一个说法,就是一个模型的使用肯定是有大神能把它使用的最好,他肯定要去找非常好的一个动作轨迹,动作视频。大神把这个效果做出来之后,大家会疯狂点赞。但是这个大神的轨迹一旦变成了模板,任何人都可以低门槛的去生成了之后,那他的传播路径又是指数级的变化和增长,就是非常适合C端的二次裂变和传播。对,就让我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产品,像是妙鸭哈哈。
Yeling:妙鸭和remini其实还是最近的产品。再往前拉的话,靠模板跟二创起来的产品,可能在14年到18年之间有很多产品出来。图片编辑类的就有无他相机、黄油相机、脸萌,小咖秀这种,我们不能说这些产品是昙花一现的吧。
Eva:小咖秀对吧?小咖秀我觉得还蛮像这个产品的。
Yeling:对,都是先通过大V生产好看的照片,官方生成模板,普通用户用模板生成好看的可传播的视频或者图片,然后再传播一下。
Eva:都是满足了用户好看有趣的这个诉求,然后他就会自愿使用分享再传播。
Yeling:那这么看,还蛮担心viggle的商业成本的,毕竟以前的产品毕竟不需要cover 算力成本,它如果收入打不平它的成本的话,那它其实就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情况。而我们就比如说这种AI特效,它其实的商业化可能更多的是付费模板。就比如说你付费解锁对吧?付费可能第二次、第三次你可以使用它达到一个平衡。但是其实这一类用户已经到第二次愿意使用的,它其实也很少。我其实还挺担心他能不能真正的去跑通它的那个商业化模型。
Eva:我看Viggle现在也有百万用户了,可能它现在的算力成本还是可以承担的。从商业化角度看,有一些这种特效类工具,它的商业化路径就不是用特效来去收费的,特效只是它增长拉活的一种方式。收费可能是它背后的工具,就比如说剪映,他可能是用模板快速的拉新拉活,但他可能真正的付费大头是在它的视频编辑,视频剪辑,对吧?刚才说到的一些图像类的工具可能都是这个逻辑。
05 总结!viggle做对了什么
Yeling:ok那最后我们来收拢一下,其实viggle这三个月来的一个快速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它生成的这个动作效果确实好。我们一般看动作效果的话主要是看几个方面。基本动作包括行走、跑步、跳跃;身体动作包括扭动,弯腰;特殊动作包括说什么舞蹈类的动作,以及手部和面部表情它都能很好的cover住。
Eva:所以其实他在人物的识别上确实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因为之前在很多ai图片生成产品,经常被说手部不精准哈哈哈
Yeling:对,除了动作以外,我们当时测试也有尝试着上传不同角度以及画风的照片跟视频上去,包括说只有单人正面的视频,它可以生成背后视角视频,效果都还挺不错。只不过如果上传的视频里面有双人交互,那效果可能还没有特别匹配。
Eva:刚刚是说的生成效果好,另外一个是它对于普通人或者说普通的创作者,门槛确实低。
Yeling:嗯,最后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二创和社区,其实他找discord这个场景找到的非常好。我看他们官网的主流程也会导到discord上,因为这类其实就是要让用户玩起来,才能去形成真正的审美裂变。好像这一波AI产品的第一步,或者说第一个脚印都踏在discord社区,你有想过为啥不?
Eva:discord其实是一个大家既可以使用又可以玩儿的地方,成本就比较低。但国内的社区,比如说像小红书、抖音,你只能看完了之后你要记住这个产品叫啥,再反过来搜索。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有巨大的产品损耗的。你不能看完了就直接用吧。
Yeling:对,国内好像一直都没有一个让普通用户好好玩儿产品的地方,虽然有一小撮产品经理包括我自己都有做过中国版的discord,但好像就是没有一个产品出来。
06 ai时代的平台,从社区开始
Eva:yeling你觉得,或者说你能看得到viggle这种产品未来的发展路径吗?
Yeling:其实现在看viggle或者这类产品的未来挺模糊的。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产品,我们也同样会担心它会不会像其他AI生成工具类产品就只是昙花一现,或者说用户尝鲜完了就离开了。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它会成为一个平台,或者说从社区类产品成长为一个平台类产品,用户跟用户之间真正的玩起来。
Eva:平台的产品怎么理解呢?
Yeling:平台类产品的话,它是有用户上传内容,也有用户消费内容的一个双边平台。之前看泛c端产品的时候,会有个明确的分界线,就是工具类产品和平台类产品一般不互通。纵观过去,其实也只有快手一个产品是从工具长成平台的。那如果从现在这个时代再看平台类产品的话,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有一类工具产品,从社区出发,未来会发展成为平台类产品。用户在使用工具的同时,在社区中互动交流,形成双边平台。
Eva:平台类产品通过用户上传和消费内容实现双边互动,比如小红书和抖音,用户聚集多了,就能做很多商业化。希望Viggle能有更好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前景。
AI增长观察室是由两位曾亲历移动互联网增长时期的产品经理,yeling和Eva共同发起的一档播客。如今我们分别作为ai方向投资人以及头部ai产品的增长负责人,我们将定期从不同视角聊聊AI领域的潜力产品。新节目上线,欢迎订阅转发~
如果大家最近看到有意思的产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可能会在后续节目中看到它们!
感谢大家的收听,阅读和关注。期待在下一期的《AI增长观察室》中与大家继续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内容仅作研究及讨论,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