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大哲学系入学致辞 | 关于哲学专业学习的三点思考

听哲学 2021-09-29

↑↑关注回复 “干货” 免费领取哲学干货大全1份


特别推荐

哲学互动群丨9月30日前·点击报名


理想就像排骨,它不香吗?


本文为哲学系强基计划导师代表苟东锋副教授

在哲学系2020级新生入学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同学,看到大家就让我想起自己刚入学那会儿,对于 未来的若干年 既有憧憬,也有困惑,正如各位现在的状态一样。作为一名中浪(注:在场有一批比我还前面的浪,不允许我使用“前浪”这个词,说我是只能算“中浪”),我觉得有必要向你们这些后浪讲讲我的经历和感受,以作为你们 想象未来的参考 。
记得2005年,我大学毕业,恰逢我所在的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学校教务处决定邀请部分复旦在读、毕业和工作的校友写一本纪念复旦的书。书名叫《我的阿拉丁神灯,在复旦》。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我也受邀撰稿。
这本书的策划人后来成为我人生中一位重要的导师和朋友,她拥有有趣的灵魂。在她看来,一所好的大学都藏有阿拉丁神灯,神灯会帮助那些真诚的孩子实现他们的人生愿望。那本书写的是复旦,我想华师大也有阿拉丁神灯。
据说神灯可以帮助找到神灯的那个人实现三个愿望。那么我也讲三个方面的心得,分别用三个词来概括:  第一个词是:“志愿”。
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了华师大哲学系,一起坐在这里来参加这个入学典礼。然而,你们真的想好要学哲学了吗?
讲一下我的经历。我当时是以第二志愿被录取到哲学专业的。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对于非功利性的事业,换句话说,对不能马上变现的东西都缺乏兴趣。哲学以及大部分基础学科都受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而被轻视,甚至鄙视。因此,当你选择了基础学科特别是哲学,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你与整个社会对抗。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个人当时的解决方式很朴素,但直到现在依然奏效。当时有两个信念支撑着我:
第一、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学习哲学肯定是没错的。要搭一个房子,基础要牢,这是千古不灭的道理。
第二、我感觉自己对哲学一无所知。虽然不是很肯定,但我隐约觉得高中接触的哲学,课本上说的那些,并不是真的哲学,至少不是哲学的全部。
自知自己无知,所以第一步就是老老实实求知,而不是关心别的什么事。后来,我了解到,原来“自知其无知”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洞见。到现在,我自己的感悟是,求知未必会使一个人越来越有知。当你知道得越来越多时,你反而会对自己所知道的那些东西没有十足的把握。
因此,当你觉得想要放弃哲学时,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的懂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也就获得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第二个词是“大海”。
各位,上海其实是一片海,大学是一片海,华师大是一片海,华师大哲学系也是一片大海。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希望你不要被眼前看到的有限的景物所迷惑,永远要明白,它的背后有一片大海。
因此,我们来到大学,实际上是来看海的。
不过,看海这件事,既让人兴奋,又使人迷茫。这就像刚入学那段时间,我来到了图书馆。我从前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书,几层楼高的书山书海。这使我对世界之广大和精彩有了一种具体的想象。然而,过了一会,我就怅然若失,这么多书,我哪一天才能读完呢?用脚指头算一下也不可能,读不完啊!各位迟早会理解我的这种心情,因为华师大图书馆比复旦的更大。
后来,我逐渐明白这样几个道理,可以用来平复这种焦躁的心情:
首先、不要被各门知识和各种专业的复杂表象所迷惑。佛教说:“一粒沙可见三千世界”。其实每个专业都是一个小宇宙,而这些小宇宙最终是相通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每个都是一片天地,另有乾坤。所以,我们首先应当立足自己的专业,去探索自己那个小宇宙。
其次、为了不被自己那个小宇宙锁住,入乎其内,却跳不出来。就要尽可能多地探索自己那个专业以外的世界。以便反过来重新认知自己的那个小宇宙。比如哲学史上,宋明理学家反对佛教和道家,但凡是有成就的理学家都“泛滥于诸家,出入于佛老几十年,返求之六经而后得之。”
最后、看书或者学习,要阅读经典、寻找名师。当然,遇书跟遇人一样,往往并非事先安排,而需看缘分,缘分到了,美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想,如果你们建立了这几个原则,再去图书馆,再去听课、听讲座,你的心情一定会释然和平静很多,也会收获更多。
  第三个词是“理想”。
选择哲学的人骨子里都是理想主义者。可是,理想主义者总是面对来自现实主义者的灵魂拷问:那个啥,理想能当饭吃吗?
我曾经实实在在地遇到过这个问题。当我读博时,一些原来中学和大学的同学,有的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的通过创业差不多实现了财务自由,也有的继承了家产过上了舒服的日子。我却还在追求理想。更要命的是,我所读的这个专业的理想就业岗位,全国就那么几个,我有机会吗?
这个问题让我困惑了很久,还好,我所学中国哲学专业给我提供了帮助。我因为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专门去研究我们的古圣先贤是如何看待吃饭问题的。后来,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了一篇王阳明有关“治生”(经济)问题的论文(《<传习录>中的治生问题》),这篇文章后来成了我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核心期刊的文章。虽然吃饭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却也意外得到好几百块钱的稿费。
我的体会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义利之辨的古老问题。
首先、义和利、理想和现实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冲突的,可以两全其美。问题在于人们往往人为放大了这种冲突,认为选择了理想,就是不顾现实,选择了现实,就是没有理想。事实证明,我现在不是过得挺好吗?
其次、选择理想的人固然要放弃一些所谓的幸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选择理想的人不能获得一种更大的幸福。我想告诉各位,理想是有味道的。或者用冯契先生的话来说:“理智并不是干燥的光。”
孟子有言:“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物质利益通过耳目口鼻的感官使我们快乐,理义也可以通过心使我们获得快乐。这种快乐达到一种什么程度呢?孟子认为,差不多等于吃到肉那么香。所谓“刍豢”就是肉,就是排骨。因此,真理或理想就像排骨一样,它难道不香吗?
由此可见,对于追求理想或求道之人而言,除非你求的是假道,如果是真的,那么这种道足令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有了它,你的人生会大不同。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希望大家在华师大都能找到自己的阿拉丁神灯!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书杰作品  -👇

《哲学100问》

系统入门西方哲学简史·提升逻辑思维


苏格拉底丨柏拉图丨亚里士多德丨笛卡尔丨休谟丨康德丨黑格尔

叔本华丨尼采丨罗素丨维特根斯坦丨胡塞尔丨海德格尔丨萨特丨加缪丨马克思

阿多诺丨梅洛·庞蒂丨福柯丨罗尔斯丨汉娜 · 阿伦特丨波普尔丨库恩等

80位哲学家 + 350期音频课 + 16大篇章  + 250张逻辑图



点击试听👇


名著解读👇



主讲人


书杰

《哲学100问》主理人,@听哲学 创始人

哲学青年作家,哲学界最美声音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哲学专业背景。

⊙ 专注于哲学大众化普及工作,拥有多年哲学线上教学经验。

⊙《哲学100问》三季课上线至今全网播放已突破1000万次,深受大众欢迎和喜爱。播出平台:喜马拉雅、微信读书、蜻蜓FM、懒人听书、好好学习APP等

⊙ 已出版《哲学100问》第1季和第2季图书。


你将获得

0基础入门西方哲学

2500年西方哲学发展的核心逻辑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开阔视野80位哲学家的智慧精华课程资料 + 思维导图心灵的宁静



课程订购

喜马拉雅会员享8折优惠

1季:古典哲学2季:现代哲学3季:后现代哲学
上图扫码 - 微信订购 - 喜马拉雅APP - 已购收听


一次订购  -  永久收听

课程独家资料

购音频课免费获得250张思维导图(电子版)


资料领取

扫码发截图至小助手微信领取250张逻辑图 + 入哲学群👇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第1季(适合新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