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为何要追求权力?│读罗素的《权力论》

听哲学 2021-03-14

哲学干货大全 · 从入门到精通(第二季)





权力是一种能力,是对他人和资源的支配能力。正由于此,它具有极大的魅力,引发个人、家族、王室、党派和集团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引起学者对权力问题的广泛讨论。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就是对权力给以高度关注的学者之一。


  权力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从积极角度看,它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从消极方面讲,它也是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施专制和暴政、发动战争的工具。因此,人们在认识和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力图对它做出必要的规制。


  罗素的《权力论》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罗素从分析权力欲入手,论述了教权、王权、革命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权力等各种权力形态,认为,人对经济的需求尚可得到满足,但对权力的追求则永不满足;正是对权力的无止境的追求,引发多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探索权力欲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便找出规制权力的方法;只有节制个人、组织和政府对权力的追求,才能真正实行民主制度,防止战争,保障个人自由和平等。


● 人为何要追求权力


  罗素在开篇就明确指出,人有众多欲望,但权力欲和荣誉欲是最主要的两种。二者虽有密切关系,却不等同。英国首相的权力多于荣誉,而英王的荣誉则多于权力。获得权力往往是获得荣誉的最便捷的途径。权力欲是人们追逐权力的根源,是产生社会变化的主要动机。


  针对正统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利益是人的基本动机的观点,罗素提出,“当适度的享受有了保证的时候,个人与社会所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他们可以把追求财富作为追求权力的手段,他们也可以放弃财富的增加来确保权力的发展”。


  权力欲的冲动也有两种形式:成为领袖和对领袖的追随。“当人们心甘情愿地追随一个领袖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依仗这个领袖所控制的集团来获得权力;他们感到领袖的胜利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胜利。大多数人觉得自身没有能力把他们的集团导向胜利,于是就想获得一个智勇兼备足以成就丰功伟业的首脑”。罗素认为:从宏观角度看,权力的大小和实施程度以及权力的来源方法,在不同的社会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军事专制国家、神权国家和财阀统治国家,其不同组织和集团的影响力各不相同;而教权、王权、民权、以及战争等诸种权力形式,其来源方法也迥然各异。但从微观角度讲,权力服从的根源基本相同。权力分配不均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一向存在,而领袖和追随者则构成了每个社会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力关系。那么,权力服从的根源是什么?罗素指出,“一切服从的现象,根源都在于恐惧,不论我们所服从的领袖是人还是神”。使人服从领袖从而成为追随者的动力在于其内心深处的恐惧,服从可以获得安全;而促使人发号施令成为领袖的动力在于精英因其地位、信仰或技能而产生的超凡自信心。


● 现实权力何以构成


  现实权力何以构成?罗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分类方法。“对人的权力”和“对无生物或非人类的生物的权力”是最基本的两种分类。他认为,我们对待动物时所采用的权力形态最简单明了,因为那时我们无需伪装或借口。所以,考察人对动物的权力形式对于分析社会的权力构成最有帮助。


  基于以上分析,罗素进一步分析了现实社会中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和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等不同权力形态,区分和论述了基于组织制度的组织权力和基于“学问”和“智慧”(不论是真的还是信以为真)的个人权力,并在考察不同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的权力、革命的权力和强暴的权力的不同形式。


● 权力如何得到规制


  罗素深刻认识到权力具有不断扩张的特性,明确提出要节制个人、组织和政府对权力的追求。他并不仅限于寻求“权力制约权力”、“法律约束权力”、“多元社会团体规制权力”这些政治学层面的一般路径,而是以更加宏大的视野,提出了全面的社会救治方案。他认为,权力规制需要具备4个方面的条件,或者说,需要从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宣传条件、心理与教育条件共同入手来改善权力。


  所谓政治条件,就是要在政治上建立多数人统治和保护少数的机制,通过实现中央与地方分权、公共部门内部分权制衡、以及促进各种社团的繁荣,来约束公共权力;


  所谓经济条件,就是指实行民主性的社会主义,通过土地和资本的国有化,实现对经济管理权力的监督;


  宣传条件则是指,社会应该倡导言论自由,弘扬宽容精神,在科学、文化、艺术领域不强求一致;  


  而心理和教育条件则是指,要教育人民避免激动狂热情绪,消除恐惧、憎恨心理和破坏性,要具有理智生活中的科学气质。


  此外,罗素还对权力行使者加以道德性规劝。他告诫人们要始终把权力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要让权力结出善果,首先需要有某种善良的目的。这种目的必须在实现后能有助于满足别人的愿望,而且实现目的所用的手段不可使附带的流弊超过目的实现后所可得到的良果。


  罗素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来展开他对权力的分析,他始终遵循着自己的体悟来阐发对权力的理解和感受,正由此,罗素在对权力的论述中充满了个人洞见和智慧。可以说,《权力论》不仅是一本知识性著作,更是一本思想性著作。


延伸阅读:




推荐收听

哲学微信群讨论

添加助手微信zhexue100zhushou入群

《哲学100问》听友专享

《哲学100问》

最通俗、最系统的哲学零基础入门课


课 程 大 纲

哲学100问 · 第1季(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喜马拉雅FM平台第一季


喜马拉雅FM平台 第二季

获得课程PDF资料

记得加小编微信(很重要)

zhexue100zhushou


 ▼微信在线收听第1季,点击「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