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工大吉丨8位哲学家告诉你,人为什么要上班

听哲学 2021-03-14
↑↑关注回复 “干货” 免费领取哲学干货大全1份
特别推荐
西方哲学史目录大全丨珍藏贴

春节结束·开工大吉


让哲学家告诉你,人为什么要上班



有句谚语说,“哲学烤不出面包“(Philosophy bakes no bread.),意思是哲学没有实用价值。


哲学听起来象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学问。哲学不能烤面包,不会帮你把工作做完,也不能教你如何升职加薪。要追求实际过生活的技能,也许学编程、学烹饪还更有用一些。


接下来,就让我们和哲学家们一同思考,工作的意义。



01.

苏格拉底:你为了什么而工作?


扫码上图-解锁苏格拉底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循着类似的路径走:出生、无忧无虑的童年、求学、毕业求职,就此有大半的人生都花在工作上,直到退休。当我们大叹着“工作好累”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工作?还是你不知不觉就加入了就业大军里?


发掘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立刻去做。


苏格拉底也很强调道德知识的追求。他认为,要做一个有德的人,就要学习与实践正确的道德知识,如同人要学会一项技能(做木工),必须费心学习、反覆练习一样。这种追求、实践真理的哲学,也是工作的基本态度。苏格拉底最忌讳“不懂装懂”,认为人应该抱持着“自己什么都不懂”的谦虚心态,尽量求教发问,才能磨练自己的智慧。




02.

柏拉图:如何成为理性的工作者?


扫码上图-解锁柏拉图


不论在工作或生活上,你自以为是一个理性的人,具有追求知识的能力,凡事都能够客观做判断,不受传统与情绪左右吗?针对这个问题,柏拉图的看法颇为悲观,认为人有“偏爱看起来似真的事物”的习性,并不具有获得知识的本能。


探求真正的知识,需要强大的好奇和毅力。


有天,一名囚犯挣脱锁链,逃出洞穴,终于看到了“真相”,惊觉在洞穴里看到的全都是虚假的幻影。他决定返回洞穴,将真相告诉同伴,要大家走出去看看真实的世界,没想到却遭到同伴的讥笑,甚至因此触犯众怒、惨遭杀害。


藉由寓言,柏拉图强调,一般人容易受到生活空间的局限,导致目光短浅、见识浅薄,同时暗指,求知并不是轻松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好奇心与毅力,因为学习是一个适应痛苦的过程。不过,一旦取得成果后,人对于知识会更笃定,进而会想去帮助别人认清真实。




03.

黑格尔:理想和现实只能二选一?


△黑格尔


“我放弃毕业旅行了。一方面是父母一直都反对,另一方面收入那么少也不是办法,现在打算先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大学毕业快10年的现在,你收到老同学捎来的讯息,心情一沉,思绪不禁掉入当年一起挥洒青春的岁月。


别忘了还有第三条路:接受现状,静候梦想时机


“难道舍弃理想就无法继续前进吗?”黑格尔认为,在理想和现实二选一的答案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为了追求理想,而刻意选择现实。”黑格尔最著名的“辩证法”主张,任何事物(正题)都有一个相对立的事物(反题),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便会出现更上一层次、将两者都纳入其中的第三种立场,也就是两者的“合题”。


由于理想不属于现在,现实却近在眼前,因此理想和现实可以说是互为正反题的存在。透过黑格尔的角度,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兼容两者的第三条路:透过接受现实,达成追求理想的目标。因为暂时接受现实,既不致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等待时机成熟时,还可以朝理想迈进。


“正反合”辩证法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为:正、反、合。“正”,可以是某个观念、理论、态度等;“反”则与“正”持矛盾对立的观点。当两者的立场冲突,会浮现出另一个更复杂的第三立场,将两方面都考虑进去,成为两者的“合”。之后整个过程再度启动,一切持续进行下去,成为万物不断发展的动力。



04.

尼采: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扫码上图-解锁尼采


大多数人面对逆境时,都会产生负面情绪。沮丧时,责怪自己一无是处;愤怒时,抱怨所有人都和自己过不去;焦虑时,害怕自己会失去重要的东西。有时候,负面情绪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有时候却让人深陷痛苦的深渊,久久无法自拔。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带着“错误的假设”看待人生。


这个世界原本就同时存在着美好与不幸,但是人往往一厢情愿地假设应该只有美好。就像人哪有完美、不犯错的呢?即使再怎么小心预防,依旧有可能遭遇突发状况。扭转看待困境的方式,解放勇气和创造力。不过,即使人们能够接受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当自己遭遇困境时,难免还是会落入负面思考、怨天尤人。


德国哲学家尼采选择用比较有建设性的方式来看待困境。他认为,不该把逆境视为阻碍,而应该视它为进步的契机,因为它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设法改善现况。


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俯首皆是。工作上遇到的挫折,其实是在提醒你“目前的方法行不通”“还需要再加强”;病痛折磨、亲友离去、经济困顿等打击,其实是要人们一步步学会坚强。所以尼采才会说:“深沉的痛苦让人变得高贵。”他深信,受过痛苦磨练的人会比世上最聪明的人懂得更多,因为“你熟知、并且经历过他‘一无所知'的世界。”



05.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

工作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的期待



碰到人生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对照起自己虽然不满现况、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的茫然,我们难免“人比人、气死人”,愈想愈沮丧。


如果你拿这个烦恼去问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他八成会这样回答你,“别人的目标和意义是别人的,你的是你的。只要你相信这件事情对你有意义,那就去做吧,别管其他人!”他的这套实用主义,发端于19世纪末的美国,实用主义说穿了就是“真理是管用的东西”,主张“如果你相信某个结果对人类是有益处、有用的,那么它就是真理。也就是说,所有对人有用的结果,不管其他人的想法如何,那就是真理。”




06.

海德格尔:

被日常琐事埋没、失去自我?


△海德格尔 · 扫码解锁


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一会被待办事项追着跑、一下子又被会议和外务行程缠住身。在某一个瞬间,你甚至以为自己就要窒息了,不禁自问:“我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人类的存在状态分成两种:一是“非本真”,也就是上述“被日常事物淹没、失去自我”的状态;另一是“本真”,指的是人们一再反躬自省、试图了解自己的理想状态。


因此,生命便是自我实现的唯一场域。如果能时刻提醒自己“生命有限”,以“死亡”做为思考人生、工作的基础,站在未来的时间点,回过头来检视现在,就可以找回真正的自己,也能够看到存在的意义。




07.

齐克果:做跟大家一样的选择比较保险?



如果有机会重新做选择,你会选择怎样的工作与人生?是再次无意识地任由自己跟随大多数人的脚步向前走,还是清醒地选择一条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关于工作与人生,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之父、丹麦哲学家齐克果说过一个生动的故事:


人生就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表面上,是由农夫驾着马车,实际上却是老马拖着农夫回家。因为农夫醉得不省人事,根本没有清楚的意识,完全依靠识途老马带他回家。


齐克果的比喻,点出了现代人面临的困境:“识途老马”代表社会既存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大多数人不假思索、日复一日地依此生活,如同酒醉的农夫毫无意识地任由老马决定他的去处。面对这种从众的心理现象,齐克果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要清醒过来驾驭自己的马车,不能被马拉着跑、随波逐流地活着。“一个人只有在清醒的时候,才能决定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做自己。”


此外,世上并不存在固定的答案或参考标准,人必须透过自己的生活,不断地回应外在环境,而每一次的选择,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冒险。




08.

萨特:为什么人一定要工作?


扫码上图-解锁萨特


一旦遇到任何做不到、不如预期的事情时,你是一个急着找借口推托,将责任归究于外在环境与他人?还是会自己一肩扛起责任的人?


在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大哲学家萨特(Jean-Paul Sartre)的眼中,人们对于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负有责任,非但不能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更不能把责任推给“神明”(暗喻不存在的事物)或人性。


他认为,这么做将会构成自我欺骗,因为所有言行的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萨特主张,人不能受到强迫,一个人就算遭到监禁或被人用枪抵着头,也可以选择究竟是要屈服,还是要反抗到底。


换句话说,不论会发生什么后果,人们做决定的权利都不会被剥夺。只不过,在拥有选择权绝对自由的同时,也必须背负绝对责任的沉重后果:


1. 焦虑。当人们知道自己所背负的责任有多重大时,自然会产生焦虑。萨特认为,人们每做出一项选择,都不只是个人偏好而已,而是等同于向世人宣告,这就是人生应该采取的方式,都是在为全人类立下模范。

2. 背弃。由于存在主义者主张无神论,因此不论做任何选择,在道德方面都没有任何人能指引我们该怎么做,只能见机行事,慢慢建立自己的道德体系。

3. 绝望。世上没有天意(因为无神论),人们只能仰赖自己的意志与行为;也因为没有天意指引,对于人们的行为不必怀抱任何希望。


文章来源@人间wz



2021·哲学心愿


点击图片领取👇










听哲学粉丝·好课福利群





开启报名

新朋友 - 上图扫码 - 报名


老听众不必重复添加直接联系你微信里的小助手报名
只有入福利群才能享受相应福利哟所有福利券均为@听哲学 内部渠道价



0基础入门哲学 👇 本平台研发独家图书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第1季(适合新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