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试听课丨叔本华:禁欲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吗?

书杰 听哲学 2022-01-15

叔本华:禁欲能让人获得永恒宁静吗

选自《哲学100问》第2季

文字 · 声音丨书杰


免费试听 

上图扫码 - 解锁叔本华(微信收听)



人要彻底摆脱人生的痛苦,就要从根源处解决问题。


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和生命意志的无限冲动。人们之所以被欲望裹挟前行,是因为人们承认了欲望,并对生命意志表示认同和肯定,之后又不断感受到欲望带来的痛苦。


因此解决办法就是——对意志本身进行彻底否定、禁止一切欲望,断绝对世界的任何迷恋。唯有如此才可进入无我之境,达到超然状态,从而获得人生永恒的宁静与解脱,实现人生的涅磐。




01.

无欲,是人生最后的目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放不下”有过很深的体会。放不下这个,放不下那个 ……我们总会被世俗牵绊,长期处在 “放不下”的状态中患得患失。我们要赚更多的钱、我们要更大的房子,我们要考更高的分数、我们要升职……人生路漫漫,何时是个头?欲望何时才能得到最终的满足?


在叔本华看来,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这是生命意志的自然本性使然。肯定生命意志,就意味着人要受到生命意志和无限欲望带来的煎熬。


该如何摆脱这生生世世的烦恼?彻底否定生命意志,彻底禁欲。不再对世间的花花草草有丝毫迷恋。叔本华说:


“无欲,是人生的最后目的”。


无欲,是一切美德和神圣性的最内在本质,也是人从尘世得到解脱的途径。这有点像佛教里说的涅磐境界——意志的寂灭:向这个世界屈服,把自我欲望和意志降至最低点,以最为卑微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


彻底否定生命意志,是一种对人生的绝望态度。当你不再有任何希望,也就不再有任何痛苦。那些撩动你人生的骚乱,还有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在你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


你或许会说,如果真要这样,那就选择死亡吧!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不再留恋世间的一切。但叔本华认为,死亡并不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而是对生命意志的肯定。因为生老病死都是世间的常态,生生死死也都是意志演化的结果。在叔本华看来,自杀并不是否定意志,恰恰是肯定了生命意志。况且,自杀也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南。



02.

摆脱痛苦的三个步骤


既然死亡不是明智选择,人存于世,该如何做到彻底否定生命的意志,从而彻底摆脱痛苦呢?叔本华认为,有三个步骤。


一是彻底禁止性欲。


叔本华说:

“两性关系是一切行为举止的中心,它虽然不可见,被重重遮掩,却处处显示自己的力量。它是战争的根源、和平的末日……它像一个竭尽全力登上祖传宝座、一统天下的世袭君主,我们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它居高临下,带着讥讽和轻蔑俯看着人类的低劣行径……”

在叔本华看来,性欲是生命意志最坚决的表现。一方面,性欲的不断膨胀让人不断处在寻找性欲对象的状态里,身体的饥渴也会让自身处于痛苦中;另一方面,即使性欲的满足能让人获得短暂的身体快感,但这也带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生殖活动。新生命的诞生也意味着这新生命要开启一趟新的痛苦旅程。


所以叔本华对“性欲”嗤之以鼻,他认为只有彻底的戒除淫欲,才能做到对生命意志的否定。


二是甘愿受苦。

痛苦是个净化炉,人只有在痛苦的炉火中不断经受煎熬,体验到绝望之后才会转向内心世界的关照,重新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甘愿受苦”就意味着不去抗拒自己经历的痛苦,当痛苦来袭时不要反抗,去享受痛苦的过程,去体验生命的绝望之感。


当有人对自己做了不义之事,欣然接受别人的不仁不义,接受自己遭受的任何损失;当有人对自己傲慢无礼时,欣然地去接受,把这当成磨练自己的方式。这里分享特蕾莎修女的一首诗: 


人们常常不讲道理,不讲逻辑,自以为是;无论怎样,原谅他们。 

如果你心地善良,人们可能会指责你别有用心;无论怎样,要心地善良。 

如果你成功了,你会赢得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正的敌人;无论怎样,要争取成功。 

如果你诚实坦率,人们可能会欺骗你;无论怎样要诚实坦率。

你数年苦心营造的东西,有人可能会将毁于一旦;无论怎样,要努力营造。  

如果你找到详和与幸福,他人可能会嫉妒你;无论怎样,要享受幸福。 

你今天去做好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无论怎样,应去行善积德。

献给世界你最好的一切,也许永远都不够;  

无论怎样,去献给世界你最好的一切。


— —特蕾莎《无论怎样》

 

这首诗和叔本华要表达的是同一意思,无论这个世界怎样不堪,无论外界对自己有着怎样的伤害,我们甘愿承受这份伤害并以德报怨,如此才能真正达到 “意志的寂灭”。


三是物我相忘的人生涅磐。


当我们断绝了一切欲望,断绝了对世界的任何迷恋,通过承受痛苦来抑制、降低甚至泯灭意志,最后达到的便是一种真正的超脱——物我两相忘之境,即自己和世界真正融合在一起了。


你的喜悦和忧伤,也是大自然和世界的喜悦和忧伤;你的得到和失去,也是大自然和世界的得到和失去。当你和世界融为一体,当你身处无我之境,你便能体会到清心寡欲带来的不可动摇的安宁。貌似尘世间的一切,不过尔尔。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一切都将走向寂灭,如此这般,人生还有什么值得去争、去抢呢?


人生到此,恍然间大彻大悟。于是,你挣脱了欲望对你的束缚,你不再是欲望的奴隶,你成为欲望的主人。


叔本华提倡的意境类似佛教中的涅磐境界。人的贪、嗔、痴、怨会导致人生的烦恼,而消除生死的根本烦恼,就是通过戒、定、慧,达到四大皆空的状态,从而获得一种欲望寂灭的永恒安宁。




03.

极度的悲观主义


叔本华为我们营造的人生状态实在太悲痛了:这个世界貌似不再有什么乐趣,一切都是不幸的。快乐稍纵即逝,痛苦才是人生的永恒状态。人一直被一股盲目的力量推动,只有认识到这股力量的本质,才能真正获得解脱。


我想到了《论语》里的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越年轻,就越容易被欲望裹挟,年轻人无法摆脱这股意志的自然力量。而年龄越大,人就会看开很多事情,逐渐摆脱欲望的枷锁。到了老年,人是最自由的,因为那时的人看清了欲望的本质,跳出了欲望对人的控制——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就是叔本华——一个极度悲观的非理性主义者。


此时,你也许会陷入深深的疑惑:既然人生处处是艰难和痛苦,那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身处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我们有时很需要叔本华的这种克制精神,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欲望的积极意义。人生丰富多彩,我们还是要放眼于世界的美好,适当的欲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就自我。当然,我们理解叔本华,但也未必全盘接受。


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层面,叔本华是极度悲观的,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则和叔本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宣扬的是一种强有力的生命意志——面对困难、面对人生的悲痛,要大胆地挑战自我,大胆地去和命运抗争。


这个人就是——尼采。


——来自《哲学100问》第二季  作者:书杰



完整课程 · 系统学习
《哲学100问·第2季》
人,诗意地栖居(现代西方哲学)

0基础哲学启蒙课


扫码订购 · 微信收听


上图扫码 - 微信平台 - 在线收听 


一次订购 · 永久收听


购课赠送:哲学逻辑图已购课程用户获得PDF电子版


逻辑图领取扫码添加小助手

👇

立即订购《哲学100问·第2季:人诗意地栖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