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委员提案:加快推进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在此次两会期间提交“加快推进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的提案。全文如下:
❖
加快推进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的提案
黄 震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2020年我国向世界宣告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和政策工具推动“双碳”工作。碳排放核算是准确掌握我国碳排放家底、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支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是支撑双碳目标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强调要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
建立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其一可从产品侧倒逼企业和产业链减碳,根据国际标准,产品的碳排放核算是基于生命周期的方法(也称碳足迹计量),涵盖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核算不同环节的碳排放,从而指导企业进行产品全生产链碳排放管理,以达到最终生产出低碳产品的目的,并且可通过产品侧倒逼供应链各环节减少间接碳排放,从而实现全产业链降低碳排放。其二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产品碳标签工作的基础,产品碳标签可促进企业生产更加低碳的产品,引导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购买碳足迹小的产品,助力构建低碳社会。其三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 “碳排放边境调节机制”(CBAM,“碳边境税”)政策,意味着除自我碳中和外,欧盟开始寻求减碳措施的外部化,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即将开启。我们应未雨绸缪,利用当下CBAM尚未正式实施的重要机会窗口,建立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体系,为即将实施的碳关税做好准备,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体系,但尚未建立针对产品碳排放核算的标准和核算方法。产品碳排放核算的数据基础薄弱,缺乏碳核算数据库,在核算时通常只能援引国际上一些主流碳核算数据库发布的碳排放因子或碳排放核算结果,从而造成产品碳排放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差,不符合我国国情。为此建议
(1)加强我国产品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库建设,不断提高其科学性与系统性。从国家层面规范碳排放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通过企业碳排放基础数据在线直报系统建设,实现对已有数据进行整合挖掘、缺失补齐,并开展交叉验证,同时实现可追溯,为产品的碳排放核算提供系统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2)建设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成立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机构。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企业产品碳核算方法,建立我国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和标准体系,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清单,建立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数据库。
(3)建立数字化碳排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多方协作,建立跨部门、行业、企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碳信息和数据利用效率,促进产品碳排放核算结果的公开透明。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核算行业准入标准、细化工作流程、统一核算标准、明确核算的法律责任等,提高产品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
(4)要加强产品碳排放核算结果对企业的激励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利用碳税、财政奖励等调节手段为产品进行绿色认证、低碳认证,通过产品碳核算引入产品碳标签,促进企业碳减排,同时能提高大众的碳减排意识。
(5)加大碳排放核算和管理的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高等院校设立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加强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对企业开展产品碳排放核算培训,推进碳核算、核查行业协会建设,规范监督碳核算、核查行业服务,提升我国碳核算、核查队伍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