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有多层含义,一指有芒的麦子收获,一指有芒的水稻种植,因此人们多半会很忙碌。看了一些书这样的解释,有些疑惑,种麦子的地方也会种水稻吗?哪些地区两者都种,不然不至于又收又种忙得不得了。可能是个人认知的局限性,或者曾经出现过一些区域是这样耕作的。 芒种表示进入仲夏时节,草木此时皆繁茂,比如我的鸡爪槭,茂盛得不成样子,显得发型凌乱,眼见着它一年比一年壮大、密集,大概是青春成长期的状态吧。 树干侧边还长出一个小枝,处处细节无一不透着生命力旺盛。 正想着再不知可以观察什么,不知不觉用手触摸了树干,粗糙中带着一丝光滑和凉感,是分散的绿色树皮带来的,它也在进行着光合作用,为生命流动发光发热。稍微用力推一推树干,一股强大的反推力袭来,真是结实!不记得哪本书看过,大意是观树时,要去拥抱树,“撞击”树,感受树的力量。 从树底仰望,枝叶间透出点点光斑,枝干和叶片清晰通透起来,这迷人的逆光呀! 江南的芒种,气候特点为多雨,多到连续一两个月陆陆续续、淅淅沥沥,连绵不绝,加之温度升高,室内物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多有发霉情况,又因此时杨梅、青梅等成熟,芒种期间的雨便得了个好听的名字——“梅雨”,发霉不算好,古人却很乐观,想了这么个雅致的名字。 6月10日是端午节,又是下雨的一天,不过这一天可以接受下雨,毕竟赛龙舟需要河水满一些,人们也往往将这天的雨称为龙舟雨。伞,走在小路,一抬头,看到雨水正顺着鸡爪槭叶片尖端滴落,一个念头划过:叶片有尖端莫不是为了方便雨水滑落?于是由鸡爪槭的掌状叶开始,又看了其他的叶。 金叶女贞表面光滑,凝集了一些雨滴。顶端有些尖,聚集的雨水大一些后,可以顺着尖端滑下去。 海桐叶也很光滑,不同的是前端有一些弧度,不是很尖,整个叶序是轮生状,所以海桐是通过光滑的表面,以及叶序让雨水从叶下顺着中间滑下。当然,叶片还有些翻折,还也可以让雨水从侧边滑下。 新的南天竹叶,有一层蜡质的感觉,聚集的雨水更加浑圆,有荷叶上面水珠的效果。成熟叶颜色深一些,水珠不明显,被雨水浸润的老叶有些反光。 红花檵木呢,有明显的微毛,整体部分浸润,部分成凝集水珠,新叶显得更为光滑。它们是不是通过表面的微毛来阻挡雨水渗透呢? 宽大的芭蕉叶具有光滑表面、平行叶脉以及波浪状边缘的特点,雨水会先顺着叶脉形成的凹陷滑到边缘,最后从边缘波浪位置低的地方扑通而下 桂树叶片先端尖锐最明显,非常容易形成水滴状,24年1月,2月份,冻雨来袭那段时间,桂树叶尖处的冰更为明显。
想要去查阅一些关于叶形叶缘等与防水的相关文章,极为少见,也许关键词不对,或者没有查阅文献。公众号文章表达最多的就是荷叶,因其表面的疏水结构而有了很好的防水效果,也会很容易将过重的雨水倾泄出去。还有一些文章表述叶缘裂进去,形成锯齿等是为了快速散热、排水(蒸腾),促进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其详细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叶子的不同特点,其防水措施是不同的,我的猜测是,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植物,防水措施会更多样,效果更好。植物在野外生存,有着丰富的风吹雨淋日晒经验,早已形成了独有的适应环境的措施。
三、动物居民和访客
每次去看那几棵鸡爪槭时,辨别不了叶片大小变化,脱落的位置新芽依然如故。叶片上不断增加的洞让我总想寻觅作案者,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下面的某蜘蛛在守株待猎物,昨夜一晚的雨才停歇,影响了捕猎,早早迫不及待就织好了网。
蜘蛛的猎物是这只蝽吗,它是路过还是也来这里觅食,树上的洞与它们有关吗? 残缺的鸡爪槭翅果显示,它们也可以成为某些动物的食物。我不是破案高手,只想做一个随缘的观察者,谜题是什么无关紧要,这简单的追踪过程就颇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