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志愿者日这天,一群工程师和视障人士聚到了一起

在12月5日,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携带着温暖力量的腾讯志愿者齐聚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举行“腾讯为伴”项目志愿者启动会,并与专业人士一同探讨视障产品的更多可能性。

图:启动会现场)

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视障者,2700多万听障者。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在《“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推进信息无障碍,促进数字包容。社会和行业对于残障群体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

深圳市是我国最早就无障碍城市建设专门立法的城市之一。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政府、民间、企业的共同推动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政府在环境无障碍方面已经做出许多努力,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信息无障碍方面,视障人群在居家、购物、出行、办公等场景中,如在用药禁忌、食品保质期、电子产品型号、商店招牌等关键信息辨识上仍存在很多困难。

(图:视障工程师孟琦在超市购物)

来自为伴项目的健翔平时接触很多和视障相关的信息,他发现在公司内部有很多团队都希望将技术能力应用到无障碍场景中,切实帮助到视障群体。在几位核心项目成员的号召下,多个团队迅速聚在了一起,与长期专注于无障碍研究的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一道,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态,最终确定了开发“腾讯为伴”信息无障碍智慧助手的目标。

(图:TEG公益会长 孙健翔 介绍项目背景及里程碑规划)
“腾讯为伴”是一款面向视障人士的移动应用,通过调用手机摄像头和AI视觉识别算法对物品上的文字进行提取、识别和播报,可用于盲人居家、购物、出行等场景,保障视障人士信息获取的需要,以及生活的安全便利。
产品开发分两期进行,一期产品可实现摄像头实时文字识别、优先报读重要信息、无障碍化适配,主要着眼于室内场景,以小程序开发为主。二期进阶功能可实现户外红绿灯、斑马线、盲道、障碍物识别和提示告警功能,以穿戴式设备等硬件赋能为主。以视障群体为着眼点,用摄像头采集配合AI毫秒级算法识别的能力,语音播出盲人想要了解的环境信息,解决盲人在盲杖之外无法满足的信息获取需求,进一步保障视障人士的起居、出行安全。后续还可向老年、文盲等弱势群体推广。
(图: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杨骅现场分享)
有了项目构思,并不意味着就能立即落地执行。团队还需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验证需求是否真实有效。为了验证设想,健翔和团队小伙伴发放了大量调查问卷,最终收回400多份来自视障群体的问卷反馈,问卷结论与他们的设想一致。
但这还不够,他们联动深圳市无障碍信息研究会,通过实际接触和走访,进行用户深度访谈,再次验证需求的真实性和优先级。经过前期大量的用研工作,最终他们明确了一期开发的功能点、输出了需求文档和产品原型图,并请到团队里的技术专家做了详细的技术架构设计和功能拆解。
(图:用研同学深入视障人士生活中进行深度访谈)
“腾讯为伴”项目组提供专人对接志愿者,并提供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过程指导;技术志愿者将主要利用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技术开发,他们对利用技术改变视障群体日常生活困境、建设无障碍智慧环境怀揣着热忱的使命和担当。
(图:技术专家王雄做腾讯为伴技术架构介绍)
在启动会上,95后的周富贵是一名视障人士,原先的他是一名推拿按摩师。为了提升视障人士的生活品质,他自学编程,设计出许多适合视障群体使用的产品。现在他已经是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无障碍专家。
每次打开电脑,他都需要把鼻尖贴近屏幕,再把字体放大五倍,才能用左眼仅存的视力看到屏幕上小小的英文代码。富贵通过开发一些无障碍工具,帮助残障群体更好地使用互联网产品。作为一名低视力视障者,他每天都需要尽量贴近屏幕,再把电脑屏幕上的内容放大300%-400%,才能通过左眼仅存的视力进行工作。但他丝毫不觉得辛苦,并为自己能够成为信息无障碍行业的从业者而感到骄傲。
当科技为他们弥补了部分障碍带来的信息鸿沟,残障群体有了更多就业的可能性,并逐渐出现在各个行业和岗位中,他们也一样在这个世界里发光发热,通过工作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
(图: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无障碍专家 周富贵现场分享)
(图:启动会现场项目志愿者合影)
从2014年开始,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就与腾讯志愿者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从“盲健同行”视障工程师IT培训课,到有声演播、口述电影等活动,志愿者通过活动加深了对视障朋友的了解:他们不需要被同情,而是他们和健全人一样的需求能够被看见、被尊重、被满足。作为“腾讯为伴”项目组的一员,我们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视障群体更平等地获取信息,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关怀障碍群体,关注无障碍建设,就是在关怀某个时刻的自己和家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腾讯技术公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