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稻两吃、脆而不倒,走近中国中化“科技稻”

中国中化 2023-06-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就曾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相信您一定听说过“一鱼两吃”

但是您听过一稻两“吃”吗?

今天小化就带您了解一下

可以一稻两“吃”的神奇水稻

“脆秆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肉类消费量从1980年的10公斤上升到目前的70公斤左右。

与肉类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我国优质饲草,尤其是商品优质饲草供应量严重不足,缺口高达40%~60%。人们对肉类的需求激增,而饲草量不够,就带动了饲料用粮消耗量的激增。

如今,我国饲料用粮在粮食总需求量中的比重已经由上世纪50年代的20%上升到40%。预计到2030年将占粮食总需求量的56.5%。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增产,但进口量依然居高不下,饲料用粮的比重增加是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8亿吨,秸秆利用以肥料化利用为主,占比43.2%,饲料化利用仅占18.8%。

在众多农作物秸秆中,水稻秸秆的再利用具有很大潜力。我国种植水稻已有47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产出稻谷的同时,每年也产生近3亿吨秸秆。传统水稻秸秆养分含量低、消化率低、适口性差,因此,水稻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仅为2.8%,传统水稻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还是“还田”。

另一方面,传统水稻的秸秆韧性足,难以折断粉碎,水稻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秸秆粉碎设备,导致收割机成本和油耗增加。而且传统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会影响下一季的农作物种植。此外,在传统淹水耕种条件下,大量新鲜水稻秸秆还田,会增加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

如何改善水稻秸秆的品质?如何提升水稻秸秆的“口感”?成为了水稻科学家的研究课题。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中化下属荃银高科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历时多年研发,终于培育出能够同时保证稻谷产量和秸秆品质的新品种“脆秆稻”。

通过近些年的示范种植,相较于普通水稻,脆秆稻体现出五大优势:

秸秆组成优

脆秆水稻秸秆变脆的背后,其实是因为秸秆成分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纤维素含量降低11.9%,而半纤维素含量增加15.7%。

粉碎效果好

机械收割后,脆秆水稻超过3/4的秸秆长度短于10厘米,而普通水稻秸秆短于10厘米的不到1/6。

对照品种

脆秆水稻

机械收割后秸秆长度对比实验

营养价值高

青贮后的脆秆水稻,其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普通水稻分别提高16.6%、55.9%和39.3%

脆杆水稻营养成分测定报告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评鉴)

饲喂效果佳

在饲喂肉羊的对照实验中,脆秆水稻表现出适口性好、采食量大、饲料消化率显著高于普通水稻和青贮玉米的优势,相同时间内对肉羊的增重率比普通水稻和青贮玉米分别提高21.2%和17.1%,效果显著。

谷草同兼顾

脆秆水稻每亩能够产出600~700公斤稻谷和1.4吨新鲜秸秆原料,稻米品质优良,食味口感好,实现稻谷高产优质与秸秆高效利用的理想契合。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好奇:既然脆秆稻的秸秆是“脆”的,那么风一吹岂不是很容易就倒了?这可难不倒我们“才华出众”的脆秆稻。

脆秆稻在旺盛生长的苗期,并不具有脆性,要等到开花成熟后才逐渐变脆此时,颗粒饱满的稻米早已长成,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脆秆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2020起,荃银高科在安徽、湖北、四川、河南等地开展脆杆稻多点试验种植工作,目前共推广了28个试验种植点。

即使在2022年夏天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下,试验种植的近3000亩脆秆稻也整体表现稳定。不久前,全国最大“脆秆稻”试验种植点——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1000亩脆秆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稻谷超600公斤,新鲜秸秆1400公斤。在帮助水稻种植户增产增收的同时,还帮助养殖户节省饲料成本25%,真正实现一种双收、一稻两“吃”。

粉碎后的脆秆稻秸秆打捆后将作为动物饲料

未来,中国中化将继续加快

脆秆新品种选育

探索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

农业发展新模式

通过对脆秆稻秸秆的综合利用

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产业化水平

帮助水稻种植户和养殖户增产增收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


来源:先正达集团中国

近期热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