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到中国科幻:着眼基石,面向明天
全文5818字,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票房及舆论评价
01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由中国大陆导演郭帆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原著小说并执导的中国首个现象级系列科幻电影。
截至2023年2月15日,《流浪地球》两部曲分别以46.8亿和36.5亿的票房占据了中国电影票房榜单的第五名与第十名。
不少网友在看过电影后大呼平均50元的票价对不起电影,《流浪地球2》的周边众筹甚至达到了一个亿,足以见得在大多数人心中《球2》十分精彩、物超所值;也有人认为《流浪地球》相比《星际穿越》、《黑客帝国》等世界经典科幻电影仍有差距。
虽然有褒有贬,但《流浪地球》电影所带来的关于影片细节的舆论讨论热度和二次创作热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当年《流浪地球1》的上映使得2019年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电影科幻元年,而《流浪地球2》的出现则引领2023年成为中国电影科幻的再出发的一年。
《流浪地球》两部曲
02
电影《流浪地球》于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主要内容为:在未来的几十年之中,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有可能发生爆炸迅速膨胀,吞没地球,即“氦闪”。为了躲避这场灾难,人类集结全球力量,在北半球和赤道之上建立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驱使地球离开太阳系,用两千五百年的时间去往4.2光年之外的新家园。在《流浪地球》计划启程之中,经过木星利用“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之时,地球的行星发动机出现故障停转,致使地球陷入一场可能撞击木星的危机之中。电影主角刘启与其父亲刘培强,及世界各地的救援力量一起,天地联合,最终点燃了木星大气,利用爆燃冲击波推离地球,成功避免了本次灾难,继续踏上这段风险未知的旅程。
电影《流浪地球2》则于4年后的2023年大年初一登上银幕。这次的故事讲述的则是《球1》前传--在木星危机发生之前的事情。电影通过类史料记载的方式,重点展现2044年太空电梯危机和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两这个时间节点。通过刘培强与图恒宇两个人物角色分别串联起“移山计划”(后更名流浪地球计划)与“数字生命计划”两个应对方案。在月球即将突破地月洛希极限的关键时刻,数字生命计划的成果直接促成了流浪地球计划的实施,挽救人类于危难之中。而作为这两个危机的幕后黑手MOSS,也在彩蛋中透露目的,为第三部埋下伏笔。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gnwork在mc里还原太空电梯及方舟空间站的阶段性成果
从《流浪地球》
到中国科幻:
着眼基石,面向明天
03
撰稿人:邹明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媒体传播系20级学生,影视迷与科幻迷。
首先对《流浪地球2》做一个总体评价:我认为它非常完美地继承了《流浪地球1》优秀的风格,可以说延续了我国科幻电影的起步之路。但同时由于我国电影行业的局限性,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但瑕不掩瑜,《流浪地球2》十分值得一看。
先来说说《流浪地球2》的历史意义。如果你是一个数码产品的爱好者,那么你应该会知道一个定律叫做“逢三定律”,意思是一个产品一般到了第三代才会成熟。但这一定律在影视行业却恰恰相反,有许多作品都是在开山爆火之后,第二部第三部都在走下坡路,比如《第一滴血》、《环太平洋》、《唐人街探案》等。所以《流浪地球》的成功,即便作为我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让人感到惊艳,我也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巧合,即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科幻电影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而《流浪地球2》的出现,证明了郭帆团队已经打通了科幻电影从前期策划,到现场拍摄,再到后期包装宣发的全套流程。这对于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是具有一个更大的里程碑意义的,它意味着《流浪地球2》的成功在郭帆团队方案的引导下,具有可复制性,促使我国的科幻电影拍摄发展真正踏上正路历程。
《流浪地球2》作为《流浪地球1》的第二部,在叙事逻辑上却是一的前传。为了避免观众逻辑线的割裂——即在已经知道流浪地球计划会成功的情况下,观众容易在一开始便失去对剧情的期待,郭帆导演将第二部以回忆录的方式来呈现(亦有人认为是Moss视角,但呈现方式相同),恰如其分地照应了《流浪地球1》太空史诗般的叙事方式。
《流浪地球2》采用了双主角叙事。由吴京和刘德华两个银幕老戏骨扮演的刘培强和图恒宇分别将移山计划与数字生命计划巧妙地结合到一起——这两位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你死我活,而是互相成就——这也是中国式的叙事。
从视觉效果上看,无论是服化道还是精致的特效,以至色调影调,包括影片的剪辑包装方式,《流浪地球2》都与《流浪地球1》做到了一致。我在片尾特别注意了参与《流浪地球》电影制作的美术和视效团队,发现果然与《球1》一样,都是维塔工作室和moreVFX。
比起一些国外的系列电影,《流浪地球》难能可贵的是开启了一种新的科幻片的视觉风格。
如果说哈利波特系列同霍比特人、指环王的视觉风格比较类似——高饱和 高对比 低明度的西欧奇幻风,美国的复仇者联盟系列走的是高饱和 高对比 高明度的宣传片式风格,那么《流浪地球》则走了一条低饱和 高对比 高明度的新赛博朋克风格,这种风格属实难得一见。在游戏《赛博朋克2077》与《银翼杀手2049》中所呈现的赛博朋克风格都是暗调与蓝调的。相比之下,异画开天所制作的三体动画虽然也走了这种风格,但只是为了掩盖贴图精度低和建模细节不足的问题,可以见得把控这种风格需要一定底气。
电影海报
再从细节刻画上说,《流浪地球2》一如既往地厉害。郭帆导演还将极繁主义也融入到了电影之中。不同于非影视工作者认为的拍片就是找到什么景就拍什么景,流浪地球这种科幻片的置景大部分来自于棚搭和建模,这是最能体现一部作品是否用心的地方。例如:建模上的资产复用、贴图混乱、前后景分离、不做细节直接通过暗调或贴照掩盖等等——这些缺点你可以在被舆论批得体无完肤的三体动画上找到。而《流浪地球》则处处隐藏着惊喜,充满了彩蛋,甚至精细到每暂停一帧都可以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以一点为例:时间制从24小时更换为60小时后,有一幕投在晓曦的手机上,其显示时间为38:27,这个是24小时制绝对不会出现的数字。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流浪地球》系列可谓在“致敬”和“毁地标”上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在影片中被水泡被冰冻被陨石砸的地标包括但不限于央视大楼、中国尊、上海中心大厦、鸟巢、自由女神像、伦敦桥…而其中的自我致敬,像“月球撞地球”、“两行泪”、“没有硬件破解个p”,这种跨越时空的梗也十分挑动观众的记忆。
非常值得称赞的是在《流浪地球2》的制作过程中,导演组还请到了不少中科院的物理系教授来作为技术指导。光是太空电梯这一点,其中作为绳缆的纳米材料备份、火箭-电磁-牵引三段式的上升结构、下降时用于隔绝大气摩擦产热的“冰盾”,都是咨询中科院教授的结果。很好地避免了如《流浪地球1》中计算木星洛希极限错误的事件(在《流浪地球1》影片中,木星对地球的洛希极限在木星之外。而实际上,由于木星属气态行星,密度小体积大,故其洛希极限实际上在木星的内部)。
电影海报
同时,图丫丫房间里的独角兽致敬了银翼杀手,最后的讲话镜头设计致敬了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所进行的炉边谈话,开头的红点与后面的月亮方碑致敬了《太空漫游2001》,门槛机器人致敬《星际穿越》中的tars,最后的小方格致敬《星际穿越》中的四维空间,太空中的小蓝点致敬卡尔·萨根的《暗淡蓝点》等。
镜头语言方面,在第一部的时候就有人指出《流浪地球1》的镜头语言设计比较平淡,但第二部看下来,《流浪地球2》在镜头语言方面有了精进。
判断一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是否优秀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是是否存在一些硬性问题,与越轴、错位卡、关节等有关;第二个是是否有一些不一样的创新点,例如三体电视剧中的红蓝双性打光非水平远景构图;第三个是是否创造了一些非同一般的、经典的电影视听语言,例如《星际穿越》中经典的pov对接镜头、《肖申克的救赎》中经典的雨中呐喊俯视镜头、《银翼杀手2049》中经典的躺楼梯镜头。《流浪地球》运用两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标志性的运镜方式:在飘渺的大气和发动机的火焰中,掩过太阳光芒的地球缓缓向半人马座出征。
当然,除开此经典镜头,郭帆还在影片中大量运用了大气的360度环绕拉远镜头(大疆称其为盗梦空间模式)和“从零到无穷大”的拉远长镜头。不过《流浪地球》却很少把长镜头运用于人物刻画之上,更多的是在展现空间关系的cg动画之中。也或许是科幻题材并不适应这种方式,看起来用cg来制作长镜头有点取巧——不过融合得很舒服,倒也无妨。
电影海报
优点说完了,还是得说说缺点。
观看《流浪地球2》的过程中,给我这个老二次元最大的感受就是,融入了太多的搞笑元素。例如一句“别浪了,增援到了”,这是一句网络用语,不知道是否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还是为了缓解紧张氛围,但是在战机飞行这样生死存亡的时刻讲出来确实比较让人出戏。
其次,《流浪地球2》有关于moss诞生、数字生命上传、预言方面的情节逻辑,说实话,让我有点懵,我并没有弄清楚其中间的关联。郭帆导演在此挖下了一个坑等以后填,但部分逻辑又与《流浪地球1》的情节相冲突——应该是剧本的衔接问题。期待在第三部中能自圆其说。
最后,是有关剧本交代的问题。《流浪地球2》虽然是前传,但全片以历史角度来叙事,即使字幕直白地指出xx危机发生还有多久,但还是有没看过《球1》的观众在观看《球2》时对于故事背景产生疑惑,而且影片节奏也并不是十分紧凑。这一点确实难以权衡,需要《流浪地球1》开头的聪明的处理方式,在这里我也建议大家补完《球1》之后再去看《球2》。
郭帆导演是一个极具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主义情怀的人——这在中国所主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下并不冲突。
在《流浪地球1》上映时,人民日报称赞了其“中国式的家国主义”。在第二部中,则可以看到其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不仅有在“联乌反俄”背景下的宣扬中俄友谊精神,还有在恐怖主义冲突下的充分体现全球军民的团结精神。仿佛是在映射现实。
对于网友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两个月提出的关于“歼击机发动机构型不正确”的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电影内已经做了修改。对于李雪健老师在预告片中原声较为模糊的问题(李雪健老师做过手术),但是在网友的建议下(虽然我个人支持保留原声),郭帆导演还是重新用AI技术配了音,并且配音也很符合原音的特点。对于已经逝世的吴孟达先生,影片中使用了AI进行人物还原,还在片尾标明:“此片谨献给吴孟达先生。”这无不体现着郭帆导演的人文关怀。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点,也是比较令我惊喜的一点,那就是流浪地球对于AI技术的应用。
这几天互联网上ChatGPT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国外一大批学校禁用了ChatGPT以防论文造假;国内B站平台已经开始有人拿ChatGPT当电子宠物养;微软甚至解散了一年前刚赶上风口的元宇宙小组,转而研究AI聊天机器人,并把AI加入了自己的搜索引擎Bing中。
网络上关于ChatGPT收集信息的合法性和伦理性还在争论不休,而在前两个月,AI实时生成画作的事情就已经使众多绘画爱好者们感到不快,早年在AlphaGo前败下阵的八冠王棋手柯洁更是直言:“AI让围棋无聊透顶,人类棋手失去存在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郭帆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利用AI的新路子——就像电影中数字生命派和移山派的争执一样——两者之间并不是非要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使用方式来让他们和平共存,以创造最佳成果。
电影海报
当然,利用AI来辅助影视创作也不是《流浪地球》独有的。同作为刘慈欣小说改编影视作品的《三体》,为了规避影片中人物肖像权问题,也部分使用了AI生成的人脸素材。
作为曾经刊登《三体》的科幻世界的副主编,姚海军曾在文章《写在“基石”之前》之中写到:“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基石,我们并没有什么限定。因为,要建一座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石料。对于那样一座大厦,我们满怀期待。”
《流浪地球》二重奏与《三体》电视剧版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已经完全有能力产出属于自己的硬科幻影视作品。《三体》与《流浪地球》只是第一步。在未来,不仅是刘慈欣,像何夕,王竟康,韩松……我们相信他们的优秀科幻作品也都将一步步登上银幕。
独属于好莱坞个人英雄式的科幻时代应当结束了。
期待中国科幻走出更加灿烂的一步。
作者彩蛋:
笔者个人在五刷《流浪地球2》后对以上情节逻辑提出了一个新的猜想——那就是郭帆可能在下一盘大棋!
如果你比较熟悉刘慈欣全部的科幻小说,那么你就会知道,郭帆是一个“缝合怪”。他在两部《流浪地球》中几乎把大刘的小说都缝完了。
太空电梯和冬眠来自《三体》,木星撞地球来自《全频段干扰阻塞》,Moss逃亡缝上了章北海,木星危机后老何的一句“哪还有七天啊”原封不动地搬了《山》等等。但是,你会发现,还有两部大刘非常重要的小说他们没有缝,《镜子》和《太原之恋》。
针对现在群众主要疑惑的Moss为什么可以向1987年的人们发出发生在2044的警告,大家目前主要认为的点是:Moss作为一台量子计算机,可能能够穿越时空。
但是!刘慈欣是硬科幻派的代表人物,而作为《流浪地球》电影监制的大刘,应当是不会允许这种软科幻情节出现在里面的。更何况,一旦穿越时空的设定出现,便会打乱《流浪地球》整部的科幻架构,引入了一个完全无关的设定,这是毁灭性的。
所以,笔者猜测,按照《镜子》和《太原之恋》的设定,或许情况是这样的——
在1987年以前,已经有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太阳氦闪的现象。但也许这位天文学家像《三体》之中的叶文洁一样,受制于某种原因,没有向人类发出警告,而是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创造了某种软件,像《镜子》中的计算机一样,来计算人类在未来的流浪地球计划中会出现的重大事件的时间点,并发出警告。
这个软件在很久之前就被根植入了计算机的系统之中,或是像killer5.2一样传播进了人类所有的计算机之中,但由于一直没有表现出杀伤性,故得以逃过杀毒软件以存活。
所以,人类才会接二连三地收到来源不明的类警告信息,以帮助人类停止内耗,重新团结。
这个猜想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可以由一些细节来验证的。
1987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同一天内我国还向全世界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从1987年到后来收到的类警告信息中的时间点越来越精确。按理来说,这种精进的精确着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一次危机都足以让人类灭亡一次。所以我认为,精确的原因是:从1987年的晶体管计算机,到550c,再到550w,计算机算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时间越来越精确。
在计算机并网之时,出现了一段电影各种画面的倒放。这个倒放不仅包括并网之前的内容,还有在《流浪地球1》中,实际上发生在2075时候的内容。这或许就是在表现这个可以模拟全世界运作的软件的推演过程。
在计算机并网之前,图丫丫房间的门一直是处于关闭状态的,而在联网之后,图丫丫房间的房门是打开的并且无穷无尽。这可能就是对于各个计算机并网最直接的描写。
文字 | 邹明阳
编辑 | 张弛
责编 | 武慧媛 孟祥慈 高云霄 张梓瑜 王祖恩 张智豪 郝宇龙
返校时间到!这份攻略请查收~
特别企划 | 关于爱情,我想说……
周三映像 | 拾梦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