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方自然 | 古典园林01:墙垣上的天然图画

春笋 起萌研学
2024-09-05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春笋。关注壹木自然读书会的“一方自然”活动很久了,看到一群人一起观察一棵树,系统学习和整理相关的知识,持续记录它的变化,从一个点散发出无数个面,最终汇聚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就心生敬佩。

十分渴望能够加入这样的学习小组,和一群人一起成长。原本以为这样的机会不容易遇见,没想到新一年的一方自然开始招募了,更没想到我们的胡五句老师开辟了古典园林的主题,正好也是我希望能够深度挖掘的方向。果断加入这个小组,开启2023“逛园林”之旅。

苏州的园林,三五年也逛不完,读不透。以前总觉得面前有座大山,山路崎岖纵横,不知道第一步跨向哪边。现在有了那么多伙伴一起前行,不管大脑是否迷茫,总之,先把第一步先迈开去再说。


1

 读《园冶》墙垣篇

胡五句组长给我们定的一月份观察主题是“墙”,参考资料是明代计成所著的经典造园论著《园冶》。在出发前往园林之前,我先翻出了我所拥有的版本,也是大学第一节专业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必须人手一本的陈植版《园冶注释》。如果光看原文的话很多内容是无法理解的,很可能误读,有了注释之后大致上就能看懂了。

原计划是将《园冶》墙垣篇中提及的墙都找出来,一一赏析,包括粉白墙、磨砖墙、漏砖墙、乱石墙。不管是何种形式和材料的墙,最重要的便是“从雅遵时”这四个字。书中对于工匠精心雕琢的精致花草禽鸟等复杂样式持有保留态度,认为这种形式既不实用也很庸俗,不建议使用。这倒让我想到了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二者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处。

这次只去了艺圃一个园子,注意力被粉白墙前面的天然图画吸引住了,同时也见到了一些具有避外隐内作用的漏砖墙,也叫花墙洞,所以这次就先分享这两种墙吧。

▲ 出门前先用小豆本的方式做了个阅读笔记

2

关于艺圃 

 艺圃位于苏州城西北,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最初名为“醉颖堂”,几经易主,先后名为“药圃”、“颐圃”等,最终更名艺圃。此后又经历了数次变迁,民国后曾荒废为民居,抗战时也曾被日伪占用,亭榭坍圮。之后它的功能也几经转折,作为中学、剧团、工艺社等,后来一度破坏严重。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艺圃,是1982年苏州市政府在原址上复建的,建设时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布局、风格都与原貌相近,保留了简朴舒朗,自然流畅的气质。艺圃在众多苏州园林中,并非是最热门的,名气相较于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稍小一些,日常游客没有那么密集,反倒是一处可以静赏的园林。


▲ 一路穿街走巷才能找到园子的入口,

切实感觉到大隐于市的意味

▲ 恍惚间真的以为自己处在山野之中

▲ 穿过这个圆洞门,就能见到一处小池塘,名为“浴鸥”

▲在园内大水面见到了一只小䴙䴘,

这里就是属于它的一方自然吧

园内水池北侧是一座水榭,作为茶室用,可能是苏州园林里的茶室赏景视角最佳的一座,环绕水池一周的亭台廊桥,山石草木均尽收眼底。原本此次艺圃之行,是约了三五好友一起饮茶畅聊的,结果到了哪里才发现茶室暂时不开放,万分可惜。

3

粉墙上的天然图画 

初入艺圃,视线就被两堵高墙收束在了极小的空间内,一侧是高高的粉白墙,有植物攀援其上,另一侧也是白墙,不同的是上面开有漏花窗,后面的建筑若隐若现。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的手法,高墙将建筑园林都隐于身后,留下狭窄的空间,转过之后开阔的景色徐徐呈现,便会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留园的入口也是这样的处理,而且过道更为狭窄幽暗,对比就更强了。

▲ 电影《柳如是》的片头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 冬天也是绿意苁蓉的景象

▲ 拐角处一组小景是亮点

粉白墙是极好的画布,原本普通的草木山石,有了这一层画布作为衬底,就变成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天然图画。我们既是在游园,也是在赏诗情,品画艺。这种中式的意境美学,在苏州园林里几乎随处可见。下面就放上一些当天我们所见到画面,与大家一起欣赏。



粉墙与山石、草木




▲ 如果说墙是画纸,那植物就是天然的画笔

▲ 光影是另一种形式的画作

4

避外隐内的花墙洞 

漏砖墙,又叫漏明墙,苏州、上海一带称花墙洞,北方称花砖墙或者透空砖墙。这种墙用在有景可以眺望之处,既可以避免外人的窥视,又可以隐蔽园内的景观。不过在艺圃这种类型的花墙洞并不多,而且大多背后是不透的,不具备漏墙的功能,更像是一种平面装饰,所以我们只是简单记录了几处。

▲ 墙外依稀可见是一户寻常人家

▲ 墙后建筑若隐若现

▲ 视线完全不透,墙后说不定是别人家,

这些漏窗更像是平面装饰

▲ 两墙之间的缝隙也可以用起来,粉墙为底

前面做成漏窗,或干脆直接作为画框

5

小结 

艺圃的墙垣告一段落,其实出发前我心里想的是好好了解一些园墙有关的文化。但是一进入园子,完全就不受控制了。园中假山上蜡梅盛放,下方正好是名为渡香的小曲桥。渡香桥渡蜡梅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隐隐的香气带走了,我同样也沉醉其中。最后再附上一组蜡梅的照片和自然笔记,为这次旅程画上句号。



END


关于我们

自然创作

往期活动




近期招募 

视 频 号

ximalaya

姑苏365叶 / 苏城自然志 / 萌萌da自然 /

《诗经》草木志 / 寻味江村,熏豆烹茶 /

 大熊猫求生记 / 有“鸡”可寻 / 

红杉林里的色彩大师 / 池塘里的冬日来客 /

虎丘湿地年味儿之旅

甜言“莓”语 / 早春山行 /

起萌研学

苏城自然志

自然教育/自然文创/美学手作

研学旅行/深度文旅/公益行动

展现苏州本土自然及人文风貌,

开启苏式自然生活大门,

我们一起萌自然,一起游苏州!

 合作洽谈|19951205465(柠檬老师

活动咨询 | 请添加微信“起萌-柠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起萌研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