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周记20230305]罗辑又要大逆不道了
点击蓝字“投资行者” 关注罗辑
投资行者
罗辑
本文为第185篇原创
全文约2500字
阅读时间约6分钟
股神巴菲特上周末发布了《2022年致股东信》,老师上课,当然是要仔细聆听了。(如需股东信原版,后台回复「06」即可)
罗辑挑选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来和大家聊聊。
1、巴菲特面对错误
巴菲特坦然承认自己犯过很多错误,但也举了一个例子说明,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保证自己可以有足够的好主意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如果在1990年买入了一只股票,并且股价一直持平,维持在13亿美元的水准。
这项投资在今天只会占比伯克希尔净资产的0.3%。
巴菲特是这样总结的这个现象:
“鲜花盛开,杂草自然枯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几笔成功的投资就足以创造奇迹。”
“The weeds wither away in significance as the flowers bloom.Over time, it takes just a few winners to work wonders. ”
用现实情况来理解就是,亏损的上限是100%,而盈利的上限却不止100%。
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买入的坏公司不视作亏损,而是好公司的成本,只要仓位控制合理,好公司总会使总体获得不错的回报。
当然,这也包含一个前提,就是不要卖出好公司,补仓坏公司。
俗称:“摘下鲜花,浇灌野草。”
所有的投资书籍,都在和大家说这件事很简单、很容易做到,但事实真的这样吗?
以前段时间的腾讯举例子,从700多港币跌至200港币,那时的腾讯算是鲜花还是野草呢?
在那个时间节点,能够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真的容易吗?
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在下跌时也就无法买入足够的份额,又怎么会有足够满意的回报呢?
在上面的例子中,将好公司和坏公司简单的类比为鲜花、野草。
彷佛公司就明确的贴有这个标签一样,但实际上,鲜花可能变成野草,野草也可以变成鲜花。
而一家公司质地到底怎样,到底是鲜花还是野草,辨识起来是需要深厚商业知识的。
一方面由公司经营决定,另一方面也由外部环境决定。
2、运气的重要性
我很喜欢一个观点,成功一定有运气因素,失败一定有个人因素。
以投资伯克希尔并成功的投资者为例。
从1965年到现在,伯克希尔股价涨了37874倍,创造了无数的亿万富翁。
这些投资者依靠的是超凡的眼光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1965年的伯克希尔,只是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业公司,直到两年后,伯克希尔才开始转型。
就算再精明的投资者,也无法预测伯克希尔两年后的行为吧?
那如果说投资者是下注巴菲特这个人呢?就像买基金一样。
这里面同样有很大的运气因素。
首先要足够了解巴菲特,但这并不容易,此时巴菲特的资产刚刚达到400万美元,并算不上出名。
在互联网还没有发明的年代,想要知道这么个人属实挺难。
所以可以发现,多数的「终身持股人」都是奥马哈人。
这就好像汉朝的开国功臣多为沛县人一样。
可是出生地和时代总是自己无法选择的,生的太早、太晚、太远都会错过最大的涨幅。
需要强调的是,我很佩服可以终身持股伯克希尔的投资者们,他们肯定拥有超凡的投资智慧,只不过不应当忽略运气的重要性。
并且从两个维度来说,看待别人的成功应当学习其特殊的能力;看待自己的成功才应当放大运气的因素。
我之所以将运气看的如此重要,既不是悲观,也不是酸。
而是在罗辑看来。
成功本身就是一个概率事件,就算成功概率是99%,仍需要对剩下那1%产生敬畏。
在投资中,无数人被毁灭的原因,都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就如霍华德所说:“投资界有老投资者,有胆大的投资者,但没有又老又胆大的投资者。”
还有一些内容原本想写,但考虑到最近管控肯定比较严,而上次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就不试探了。
罗辑想就这次股东信,再谈谈对巴菲特的看法。
按理说我是没有资格评价他老人家的,但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就当是黄口小儿的一孔之见吧。
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简明扼要的阐述了应该怎样学习大师。
不是模仿动作,而是学习思想。
比如说巴菲特现在的投资逻辑和具体行为,就已经不再适合投资者学习了。
因为他需要考虑的首要目标,已经不仅仅是资金回报率,而是生意可容纳资金的大小。
2022年末,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为1286亿美元(约合8946亿元人民币),这就使得巴菲特几乎不会关注「小生意」,即使这笔生意的潜在回报率会更高。
这个大前提却是和普通投资者没有关系的。
举个例子:我和一个开汽车修理厂的朋友聊天,他说,一家修理厂的开店成本大概是70万,预计三年可以收回成本。
我算了一下,年化回报率26%很优秀啊。
A股这种回报的公司倒不是没有,但无一不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一家普通的修理厂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回报呢?
并且这还是一个比较差的行业,店和店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化,汽油车增速也在下降。
矛盾在哪呢?
最终发现,主要在人力成本的计算。
朋友所谓的收回成本,是将自己的人工成本计算为0得出的,如果按照正常工作水准去发工资,回报率将会大大下降。
并且这种方式容纳资金量也是有限的,有70万可以开个修理厂,要是700万呢?
开10个吗?
那由谁来管理呢?
如果是7000万呢?
开100个吗?自己怕不是就把自己卷死了。
替换到巴菲特身上一个道理,太小的行业付出太多精力根本不划算。
所以可以发现,巴菲特最近20年,买了很多的公共事业,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2000年巴菲特买入了部分股份,而现在伯克希尔已经持有其92%的股份。
但该公司的增长并不亮眼,2000年盈利为1.22亿美元,2022年为43亿美元,年化增长率17.5%,大幅拉低了股神的水平。
那么另一个公共事业股,BNSF(美国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表现如何呢?
2009年伯克希尔买入该公司,当年该公司净利润为17.21亿美元,2022年该公司净利润为59.46亿美元,年化增长率10%,表现更差了。
但圣太菲铁路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分红率极高,比如2022年在盈利59亿的情况下,公司现金分红达到了50亿。
从这个角度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为什么巴菲特会买入这家公司了。
在手握巨大现金的情况下,买入一家增速大于国债,且有稳定现金分红的公司,确实是处理大额资金的一个好办法。
所以还是回到齐白石的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如果不去理解巴菲特行为背后的思考,单纯模仿其行为,难免落个东施效颦的下场。
# SUMMARY
本周实盘记录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BNSF2009年年报》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934612/000093461210000016/d10k.htm#item8
【2】《BNSF2022年年报》https://www.sec.gov/ix?doc=/Archives/edgar/data/934612/000093461223000005/bni-20221231.htm#ic3412febf1d942f082c70d46ba6f4f78_58
【3】《巴菲特2022年致股东的信》https://www.berkshirehathaway.com/letters/2022ltr.pdf
如果你喜欢的文章,欢迎点击下面的名片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投资行者
罗辑
我是罗辑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欢迎「关注我」
或点个「在看」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