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国内消费者,涌向阿里商业王国
作者:止一
拥抱国内10亿消费者
“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要为中国超过10亿消费者客户提供服务!”
这是两年前刚刚从马云手中接棒的张勇,在首次以董事长身份向股东致信时提出的一项远景目标。
如今这个目标就快要实现了。
据悉,昨晚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受此影响,昨日阿里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美股曾一度跌超8%,触及100.02美元/股,创下五年以来新低,此后又有所回升。
一份财报,将阿里再次拉进了舆论漩涡中。
(图源:阿里财报)
相比起那些未超人们预期的数据,财报中其实藏着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十二个月,全球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12.8亿,其中9.79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以及3.01亿消费者来自海外,单季净增加分别超过2600万及1600万。
这意味着,阿里在国内市场距离正式拥抱10亿用户时代,仅一步之遥了。
网络市场上,当消费同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越多时,这种商品与服务就会越有价值。但如今面对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进而导致无界扩张混战一片的局面,想要争夺用户无异于虎口夺食。
这样的局面对于阿里而言亦是如此。
走过几十年漫漫长路,当网民不再感慨线上购物的方便新奇,当剁手党不会再为了双11神话而热血狂欢,想要继续实现用户规模扩容,新的增长点要在哪里寻觅?
唯有积极求变。
去年一次投资者会议上,阿里CEO张勇表示:“广大的低线城市和农村,还是有巨大的人口空间,希望在未来的财年中,在中国市场率先做到10亿年度活跃消费者。”
第三季度财报中,向下沉市场发力的淘特表现依旧亮眼,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个月,淘特拥有2.8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较上季度增长3900万,本季度淘特上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此外,聚焦于下沉市场的淘菜菜该季度GMV环比增长也达到了30%。
值得一提的是,继去年阿里组织架构升级后,由高德、本地生活与飞猪组成的生活服务业务首次以板块阵型写入财报。2021自然年,该板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3.72亿,单季净增长1700万,相关订单量季度同比增长22%。
当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风口下,没有能够永远高速行驶的巨轮,纵使新业务可以拉动用户增长,但非常烧钱也是事实。
(图源:阿里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第三季度营收达到了2425.8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0%,创下上市以来增速新低;同时净利润为人民币192.24亿元(约合30.17亿美元),同比下滑75%。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人民币446.24亿元(约合90.74亿美元),同比下滑25%。
一片惨淡的数据足以说明,如今摆在阿里眼前的问题依旧严峻。
财报公布后,张勇在业绩电话会议上直言:“现在在获得10亿高质量的AAC(年度活跃消费者)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基本覆盖中国绝大部分有消费能力的用户,未来的重点已经从用户的增长,转变为用户的留存和ARPU值的增长。”
换言之,在经历了一路高速狂奔之后,如今的阿里更需要的是慢下来,去好好思考如何通过多种消费者场景建设,让阿里永远成为10亿甚至是更多用户的坚定选择。
穿越阵痛周期
无论是因为对于未来模式的迷茫探索也好,还是因为强劲对手围攻下的危机环境也好,在积极求变的信号下,阿里正在经历一段无法逃避的阵痛期。
对于这份财报,有位业内人士点评:“那些曾带给阿里无数荣耀的存在,是天猫、淘宝,又或是阿里倾力打造的生态系统,正在成为拉低阿里业绩的拖油瓶,并未给阿里带来太多增长。”
有时往往是那些让你引以为傲的东西,成了伤你最深的利器。
(图源:阿里财报)
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本该贡献现金流的核心电商业务增长持续放缓,尤其是淘系电商。据悉,在中国商业板块中的客户管理费用,即淘宝、天猫的客户管理费(包括广告费用及佣金收入)同比下滑了1%,首次出现负增长。
此外,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仅单位数增长,核心淘系电商收入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核心业务疲态尽显,营收主要依靠核心之外的业务拉动,这样的局面出现早有迹象。例如在其第二季度的各项收入中,核心商业增速倒数第二,淘宝、天猫的客户管理费仅增长3%。
(图源:网络)
2018年以前,淘系电商牢牢占据中国电商零售市场超7成份额,因而抓住了时代红利的马云可以自信满满地说出那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然而到了2021年,面对老对手京东、拼多多的持续发力,还有新对手抖音、快手的来势汹汹,淘系电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仅为53%,短短几年时间丢掉了近20%的市场份额。
此外,面对直播带货的火热风口,淘宝更像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虽然入局比较早,但如今论GMV体量已落后于快手、抖音等后起之秀,去年又先后折损薇娅、雪梨等数名超级头部主播,今后的重新布局也需要时间。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时代早已不是当年的时代,战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战场,种种迹象都表明,阿里该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了。
加固电商护城河
“阿里巴巴历来的习惯就是在最好的时刻,为未来变阵。”
去年12月,阿里CEO张勇发布内部信宣布最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与人事变动,即在两大商业板块下:
由大淘宝(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淘菜菜、淘特等组成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交由阿里集团总裁戴珊分管;由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等海外市场的业务组成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交由阿里集团总裁蒋凡分管。
(图源:网络)
一道清晰业务线条的划分,也说明着阿里对于未来探索态度上的变化,“守”留给国内市场,“攻”留给海外市场。
就像业内人士所说:“国内10亿用户群体是一个重要关卡,阿里现阶段的策略重点是如何让各个业务板块之间产生联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粘性。”
倘若能够形成一批足够庞大的忠实用户群,这又何尝不是一道对手无法轻易逾越的护城河?
所以戴珊在接任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掌门人后大动作不断,例如在今年1月宣布此后将全面回归消费者与商家体验,将淘宝与天猫两大业务在后台实现全面融合;再例如在今年2月,又悄然上线了官方自营的“猫享”相关业务……
对于这样的尝试,张勇曾直言:“我们对平台或自营模式并没有偏好,而是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对模式进行选择,最终服务好消费者最重要。”
穿越阵痛期犹如穿越一片荆棘密林,每向前探索一步都需要面临未知与风险,但想要真正摆脱发展困境就必须向前走,同时还不能因为过于心急而迷失方向。
毕竟慢工才能出细活。
正如面对未来如何展望的问题时,阿里CFO徐宏提到的一个词,韧性!
铁粉推荐
点击关注,跟主编交个朋友 ↓↓↓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QQ:2881339636
点击在看,下次可以优先收到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