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突出贡献人物】陈国藩:一生新闻情 妙笔写华章
日前,我市评选出30名乐平撤县设市三十年以来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为激励全市人民学先进、赶先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树标杆、勇争先,奋力用实干创造新时代乐平第一等的工作,特开设《三十年突出贡献人物》专栏,陆续刊文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陈国藩一生奋战在乐平新闻宣传第一线,笔耕不辍三十余载,不论身处普通工作岗位,还是担任领导职务,始终不忘用手中的笔,描绘乐平美好景象,积极向外推介乐平。特别是在退休之后,他依然不忘初心,在他的多方努力联系下,江西日报在乐平设置了全省唯一的县级记者站,全方位宣传乐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推出了多篇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稿件,传播了乐平正能量。
陈国藩,男,1946 年出生于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幼时家境贫寒,曾讨过饭,在辛劳与饥饿中成长。陈国藩天资聪明,爱好广泛,就读初中、师范后,对文艺、书法、体育等均有浓厚兴趣,1967年毕业时,笛子、二胡的演奏技艺在乐平已有较大名气,还擅长写作、书法、美术,成为当地很多人心目中多才多艺的人。
陈国藩执教12年,曾任众埠中学教导主任、界首中学校长。1980年元月任职众埠公社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时,涉足新闻写作,闲暇之时,常写些自己在农村所见所闻的新鲜事向报社、电台投稿,经常被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日报、赣东北报、乐平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和刊登,从此对新闻产生了浓厚兴趣,恋上了新闻写作。
1984年,陈国藩调入乐平县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从事领导讲话、调查研究、新闻报道等写作,成了专职“大手笔”。陈国藩勤于学习,勤于笔耕,系统自学了《新闻概论》《新闻写作》等新闻理论和新闻写作技巧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理论知识,逐步熟练了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农民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法制报》等多家中央媒体采用,每年在景德镇镇市以上报刊、电台播发近百篇。其中长篇通讯《世代冤家变亲人》被《国庆三十五周年征文》刊用并荣获二等奖,获邀进京领奖时与著名作家艾青、浩然、吴强等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同桌参加国宴。此事在乐平传扬开后,陈国藩声名鹊起,“乐平秀才”的美誉由此传开。从此,陈国藩更加热衷新闻写作,迷恋新闻,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
之后,陈国藩先后担任乐平县交通局副局长,乐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社联主席,市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兼电视台台长。那段时间,是陈国藩工作最忙碌的日子,可是陈国藩仍然忙里偷闲,潜心新闻写作,从未间断。
199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江西日报开展“改革开放20周年征文活动”活动。陈国藩以《乡村流行新称谓》为题撰写的通讯,经新华社播发通稿后,《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法国《欧洲时报》、美国《世界时报》、菲律宾《世界时报》相继转载,获得优秀奖。一篇通讯能在多个国家权威媒体见报,开了乐平之先河。
同年,陈国藩撰写的通讯《三改灶台》也获得了《江西日报》“改革开放20年征文”比赛二等奖。伴随着新闻写作名气的日益远播,不少人冠以陈国藩“乐平大笔杆子”的赞誉。由于陈国藩毕生酷爱新闻,矢志笔耕,斩获了累累硕果:在各级报刊(含电台、电视台)发表新闻近100万字,在地级以上报刊的征文比赛中有20余篇获奖。在新闻采访中,陈国藩潜心收集民间习俗资料,拍摄了大量现在已经消失的民间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诸如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喜庆典礼等礼仪活动的珍贵照片,撰写出版的《乐平民俗》图文并茂,成为人们珍藏。
陈国藩次子陈忠杰表示,由于新闻写作名气大,2009年其父从领导岗位退下后,立即被江西日报聘为特约记者、江西日报乐平工作站站长,这是为他父亲特设的全省唯一的县级站。
据了解,陈国藩不仅新闻写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为人处世也赢得很好的口碑。他以诚待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积德行善,奖掖后学、提点晚辈,博得人们敬重。在他六十寿诞时,原《人民日报》江西记者站站长余清楚亲拟并书写“寿比南山人格魅力高于山 福如东海道德文章深似海”的寿联祝寿。这样的赞誉也许是对陈国藩一生最好的总结吧。
☞推荐阅读
欢迎向《乐平之窗》投稿
投稿邮箱:lpzc2016@163.com
新闻热线:137678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