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德镇市出台大力激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二十条”意见

乐平之窗 2024-01-05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要要求,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日前,中共景德镇市委出台《关于大力激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意见》,以二十条举措,释放“四敢”的强烈信号、树立“四敢”的鲜明导向、营造“四敢”的浓厚氛围。具体如下:



中共景德镇市委
关于大力激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
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意见
 (2023年2月6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要要求,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为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全力实施“五新”战略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提供强力支撑,特制定本意见。



一、大力激励干部敢为

坚持以干部创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教育引导干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始终保持“一天当作两天用,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奋斗姿态,旗帜鲜明为敢为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

1.增强政治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引导广大干部准确理解和把握当前我市发展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找定位、找坐标、敢作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把握大局中谋事、在服务大局中干事、在融入大局中成事。引导广大干部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努力把“敢”的精神体现在勇担新使命的政治担当上。

2.大力解放思想。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的“先手棋”,结合主题教育,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以思想的“破冰”推动发展的“突围”。以国家试验区建设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鼓励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敢于破除惯性思维的束缚、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大胆试、大胆闯、放手干,特别是对看准了的、条件成熟的、已经获批国家试点的,要敢于先试起来、先干起来,胆子再大一点、冲劲再足一点、方法再多一点,以超常规的理念、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试出一条新路子,干成一番大事业。跳出景德镇看景德镇,自觉增强争先进位意识,把工作放到全省乃至全国大局大势中去审视、去谋划,不甘于小、不甘于后、不甘于慢。要细化争先进位的阶段目标和具体举措,以勇立潮头的姿态、争创一流的勇气,敢于跟好的比、快的赛、强的拼,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当标杆”。

3.提升能力素质。坚持敢谋敢为更善谋善为,教育干部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七种能力”,打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大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聚焦国家试验区、工业强市、先进陶瓷、数字经济、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全市中心工作任务,精准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交流轮岗、集中抽调、机关基层双向互派任职等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综合部门、中心工作、基层一线、发展前沿、矛盾多发等关键吃劲岗位去磨练,让干部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历练和成长。

4.树牢实干导向。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牢“看重基层干部、注重实干实绩、尊重人岗相适、器重默默奉献”的鲜明导向,让更多可堪大用、能打胜仗、埋头做事的人脱颖而出。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用好干部综合考核“指挥棒”,按照精准化、差异化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考核指标,全面科学、真实准确反映干部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发展潜质。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其所长,统筹抓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打破论资排辈、减少“隐形台阶”,破除制约年轻干部成长的惯性做法和不切实际的“土政策”,为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决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坚决防止敢为善为异化为恣意妄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做到“德不配位就去位、才不适岗就调岗、状态不佳就换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从政环境。

5.强化容错纠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鼓励大胆探索者,宽容改革失误者,鞭策改革滞后者,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依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综合分析,能容则容、应容尽容,旗帜鲜明为敢为者撑腰鼓劲,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探索建立廉洁风险备案机制,为首创性改革创新提供充分的“试错”机会,引导干部争当敢为的促进派、实干家,营造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大力激励地方敢闯

树立“县域强则全市强”意识,大力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激发地方敢闯的体制机制,推动各地从外延发展加快转向内涵发展,从注重数量加快转向注重质量发展,从讲速度加快转向讲效益发展。

6.支持县域经济错位发展。鼓励各地立足资源特色和发展条件,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深挖细分产业赛道,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铸就景德镇的整体优势。支持乐平市重点打造以精细化工和医药为主导产业,机械制造、新型建材为重要产业,先进陶瓷为潜力产业的“1+2+1”产业体系;支持浮梁县重点打造以先进陶瓷、通用航空、新材料为主导,汽配、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航空锻造等为重要补充的“3+N”产业体系;支持昌江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先进陶瓷等其他产业的“2+1+N”产业体系;支持珠山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等现代都市经济;支持高新区重点发展航空、新能源、新材料“一航两新”产业;支持昌南新区聚焦陶瓷产业、主攻先进陶瓷。加快构建“一核两轴、一圈两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突出空间协同、区域协同、功能协同,强化分工合作,深化户籍、土地、社保、就业、教育等制度联动改革,积极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生产生活格局,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7.向基层扩权赋能。坚持“能赋则赋、应赋尽赋”,引导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全面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和行政效率,激发地方敢闯的动力活力。聚焦园区产业发展需求,重点下放项目审批、经济建设、经贸发展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加大融资、聚才、用地等方面支持力度,做到“园区事园区办”“一件事一次办”,着力杜绝“两头跑”现象。围绕昌江区、珠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科学规范设定管理和服务权限,厘清依法行权、技术支持、信息共享、执法协助等方面的主次责任,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让地方有职有权有物,切实解决“小马拉大车”难题。围绕乐平市、浮梁县发展需求,探索“市县同权”改革,采取直接下放、下放实质性审核权、服务窗口前移等方式,推动市级审批权限下沉。

8.支持各地全面深化改革。用好用足国家试验区先行先试权,聚焦3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加大地方探索创新力度,推动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切实把城市品牌延伸到企业品牌、把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文化交流拓展到经贸交流、把陶瓷文化圣地打造成产业发展高地。对于不合时宜的、脱离实际的、现在正在执行的一些规定做法,要大胆地改革、大胆地创新,用新理念激发新动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标准体系,鼓励园区探索“零增地”技改、产业用地混合利用等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推进高新区、昌江区两区深度融合,推广“小管委会+大公司”模式,国控集团重点支持高新区发展,城投集团重点支持昌南新区发展,陶文旅集团重点支持珠山区和陶瓷产业发展,实现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全面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推动乐平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功能分区,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9.支持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聚焦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的发力点,超前部署和谋划好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活动,为各地争资争项做好充足准备,力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大盘子”。重点推进乐平水利枢纽、景德镇电厂二期扩建、景德镇机场建设、浮梁抽水蓄能、206国道西迁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立体开放通道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国际航空口岸,建成昌景黄高铁,推动六安景铁路、景鹰瑞铁路列入国家规划,推进昌江、乐安河复航,建设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和“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确保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坚持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充分发挥市先进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和国控产业母基金、陶文旅望陶基金、城投景城基金等产业基金作用,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应明显、带动示范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立重大项目要素保障调度机制,围绕进资率、投产率、达产率、贡献率,扎实做好前期审批、服务保障、要素支撑等工作,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10.推进基层减负增效。落实中央、省委减轻基层负担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推动减负增效同步发力。大力精文减会,精简规范文件简报,未列入年度市委发文计划立项的一般不予发文,上级没有明确要求制发配套文件的一般不制发配套文件,不得以简报用稿排名通报等形式变相要求基层投稿,不得以工作提示等非公文方式代替正式文向下级提出指令性要求;鼓励同一市直部门承办、会议内容相近、参会人员大体相同的会议合并召开或者套开,严格控制视频会议的参会规格、参会范围、接续部署落实会议时间,全面落实每年8月“无会月”和周三、周五“无会日”制度。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市直部门未经审批不得针对县及县以下党委、政府开展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不得简单将发文开会、机构编制、专门阵地、台账资料等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着力整治“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等现象,引导基层强化“责任思维”、克服“避责思维”。深入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及时清理关闭无人维护、与实际业务流程脱节、功能可兼容替代以及使用范围小、频率低的政务APP、小程序、公众号,不得将微信等网络投票结果作为量化考核评比依据,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三、大力激励企业敢干

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坚持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唱响“景快办、办德好、镇暖心”的营商环境品牌,做到好上加好、优无止境,使景德镇成为要素集聚的“洼地”、投资兴业的“宝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11.营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技术要素交易与监管体系,完善数据资源确权、流通、交易等环节的规章制度、体制机制和运营流程,让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高效运转,更好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单”管理模式,建立行政审批与清单相衔接的准入机制,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深化“证照分离”“一照通办”改革,实现“准入即准营”。进一步降低市场门槛、解决隐性壁垒,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参与机会。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加大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一企一策帮扶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重点企业。

12.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做好“赣服通”景德镇分厅迭代升级,拓展丰富“赣政通”应用场景,引导“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一网通办”。全面推行“超时默许制”,明确各类事项审批时限,着力破解审批时间长、逾期率高的难题。聚焦线下“一窗综办”,重点打造按集成审批分类的“大一窗”,推动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综合受理“一窗化”,拓展电子证照材料使用范围,开展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费用、优化审批服务“四减一优”专项行动,全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惠企纾困政策,优化市县两级惠企资金兑现“直通车”机制,推动惠企政策兑现“一窗专办”,努力做到应享尽享、应奖尽奖、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帮助企业更好融化市场的“冰山”、削平融资的“高山”、闯过转型的“火山”。

13.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商事登记规则、标准、程序,为企业进入、退出市场提供规范统一、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宽进严管的登记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直接干预。全面推行“首违轻微免罚”机制,对首次违法违规但危害后果轻微的行为,采取以柔性执法为主、刚性执法为辅,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让监管执法更有温度。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制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广依托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途径的“互联网+监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创新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开通司法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庭作用,深化中国(景德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优化专利代理监管机制,开展专利、商标、商号等专项治理活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14.营造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构建“一划定、三备案、一联网”监管体系,细化落实增值税免征不退政策,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模式,对重点进出口货物设立“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推行“预约通关”和“问题清零”制度,着力提升贸易国际化、便利化水平。高水平建设中国(景德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网购保税进口、开设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支持外贸企业开展线上推介、网络直播、在线洽谈和线上成交,引进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打造区域运营中心、创新中心和分拨中心,推动产业数字化和贸易数字化加速融合。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设“一站式”外商投资办事平台,推行外资行政许可事项“一网通办”,实施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认可清单制度,依法依规在用地审批、人员跨境流动等方面给予便利。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推动与RCEP成员国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市场融合更加深入、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15.营造安商尊商的人文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理念,以帮助企业“解决多少问题、带来多少实惠”为工作标准,推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品质的全方位提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宣传优秀企业家典型,表彰工业企业纳税20强,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勇于拼搏、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做大做强,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坚持清单之外无检查、月度最多查一次,明确每月1日至25日原则上不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每月26日至月底行政执法部门按计划开展涉企执法检查,做到“特殊情形”全部报批、执法检查全线联合、“企业安静”全域覆盖、执法行为全时监督。充分发挥12345热线作用,倾听市场主体意见建议,让人人愿意拨打、事事都能解决、处处都有形象,打造有高度、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热线。



四、大力激励群众敢首创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大力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各行各业劳动者立足岗位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实践,最大限度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16.建好创新创业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打造更多定位明确、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服务群众首创提供良好空间载体。用好陶溪川“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金字招牌,争取更多政策、提供更优服务、壮大承载能力,打造国内一流创业孵化平台。依托大学生陶瓷创业孵化园、陶瓷智造工坊创业孵化基地、哇陶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引导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升级,鼓励创业孵化基地运营主体和国有房屋出租者对创业者在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等方面予以适当减免,为高校毕业生、“景漂景归”及其他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和“一站式”创业服务。用好全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政策,支持昌南新区依托陶瓷制造业、融合旅游服务业,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型企业和平台,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为群众首创探索新路径。鼓励引导各县(市、区)、园区围绕工人、农民、退役军人、学生等群体的创新创业需求,建设各类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打造专门的众创空间,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7.提升教育培训水平。用好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等政策,将创业创新课程纳入各院校教学计划,加大政府对创业培训的投入,统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努力使景德镇成为教育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全面推进青年、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电商运营、康养照护等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深化拓展创业培训,全面增强各层次创业者创业能力。引导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陶瓷技师学院等院校突出行业特点、彰显办学特色、弘扬专业优势,力争2025年中心城区集聚大学生10万人,在全市形成专业硕士、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高职高专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深化校地合作,健全行业、企业、产业、职业、专业等“五业”融合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让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景创业。

18.优化科研创新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激励制度,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制度,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在“卡脖子”技术、原创性技术、迭代性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创新飞地”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争取更多“中字头”“国字号”创新研究平台在我市落地,打造以“一室三中心”为主体的先进陶瓷研究院集群,以高水平创新平台促进高质量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共建技术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等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发展科技咨询、创业孵化、创投基金等科技服务,建立健全成果转移转化、收储转化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19.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等政策,用好“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金融工具,大力推行“景漂贷”“文旅贷”“文企贷”“版权贷”等,引导金融资金更有效地服务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提升贴息政策覆盖面和用款便利度,对具有博士学位、正高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创办的小微企业,简化或免除担保、反担保手续。畅通融资渠道,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降费、分险作用,引导各金融机构创设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专项贷款产品和服务,全力降低创业者融资成本,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

20.实施包容审慎管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创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全民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包容审慎鼓励支持群众首创,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促进网红直播、社群电商等健康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允许管理、专利发明、技术成果等作为物化资本参与投资,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与市场结合,创办、领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聚焦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员等新型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堵点难点,深化改革创新、制度重塑、服务提质,打造精准覆盖、层次丰富、保障充分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大力激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政治担当,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具体举措,不断释放“敢”的强烈信号、营造“敢”的良好环境、形成“敢”的强大合力。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职能,对照本意见,主动谋划研究,细化政策举措,确保落地见效。要广泛宣传引导,在主要媒体开设“大力激励‘四敢’”专题专栏,强化政策阐释解读,持续跟进“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生动实践,讲好“敢”故事、宣传“敢”典型,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推荐阅读


照亮烈士“回家的路”

我市举行2022年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创文进行时】我市开展“垃圾分类齐参与,绿色生活齐共享”活动

【三十年突出贡献人物】蒋良善:乐平文化名片  赣剧百科全书


欢迎向《乐平之窗》投稿

投稿邮箱:lpzc2016@163.com

新闻热线:13767856365



值班领导:宁敏来
责任编辑:徐凡林
来源:瓷都宣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