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乐平】洪岩印象

乐平之窗 2024-01-05


文艺乐平

编者按:乐平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物阜民丰、人文昌达,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农耕沃野、礼义之林、文明之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乐平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打造了以“中国古戏台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核心标识的文艺品牌。为充分展现乐平别具一格的文艺创作成果,特开设“文艺乐平”专栏,介绍乐平本土文学艺术作者作品。


洪 岩 印 象


-蒋良善-




这应该是第四次到洪岩了吧。第一次是1991年。人对自己的第一次总是记得很清晰的,哪怕这第一次有许许多多。


那一年的头一年,我有过几个“第一”:第一次获得江西省文联、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民间文艺先进工作者”称号,第一次以一篇赣剧评论《名家新秀较长短春兰秋菊竞芬芳》占据《乐平报》整个第四版面,而且由主编吴德祥先生加了编者按。正是有了这些“第一次”,才有了我的第一次洪岩之行。


那年,洪源仙境还是刚刚开发,新成立的乐平市旅游局要打造洪源仙境风景旅游区,副局长宁光达先生大概是看中了我在文学特别是民间文学上的一些潜质吧,就派遣我到洪岩去实地观光,任务便是写导游词。这就又有了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写导游词,也可能是当时乐平第一篇导游词。当时通讯还不似现在这般发达,都不记得宁先生是如何联系到我的了,大概是村里的传呼电话?总而言之,我就是这样第一次到的洪岩。



现在每当与朋友们相聚时,大家往往很奇怪我从不喝酒。其实,以前是喝一点点的,而洪岩,就是我喝酒的终结地。去到洪岩乡的第一天晚上,正好有其他客人,好客的主人也把我拉上了席。正是炎天酷暑,饭桌上喝的是啤酒。不知自己酒量几斤几两的我,推托不了主人的盛情,把一杯一杯用我自己当时的话来形容是喝到嘴里充满泔水味的啤酒,不分好歹地倾进了肚子里。还没有等到下桌,脸红得自己都能感觉到如煮熟的虾,两边的太阳穴怦怦地跳动着,脑袋开始晕乎。更要命的是,很快全身布满了皮疹,如同一只长满疙瘩的癞蛤蟆。以为睡一夜一切便都会像往日一样,没想到的是,脑袋如炸裂一般从头天晚上痛到了第二天上午。那时真恨不得拿把斧子把脑袋劈开,把里面装的酒给掏出来。


这以后,领略了酒的厉害的我,坚决不再沾染半点。洪岩在我的人生中因此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第二天,顶着依然胀痛的脑袋,我开始了第一次与洪岩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如果你没到过洪岩,当然就不会知道赫赫有名的“洪源仙境”就藏在峁山的怀抱里。或者说,峁山,只是遮住“洪源仙境”美丽容颜的绿色盖头。


洪岩曾经一度叫过红岩,原因当然不言自明。但红岩实在是绿色的,当然不是绿得无瑕,“瑕疵”便是点点斑斑或红或黄的树叶,当然也有各色的花朵。不过,那时的洪岩,有的只是黄黄的泥巴路,窄窄的街道,低矮破败的房子。汽车一过,尘土飞扬,拖起一条黄黄的尾巴,迟迟不肯消散。那时候也没有现在所看到的忠宣湖,溶洞里的流水悄悄地从小沟里流向不足亩许的池塘。而如今大名鼎鼎的“铁井飞泉”,那时则是隐身在综合垦殖场场部兼职工宿舍的院子里,记得当时很多当地人叫它“翻花井”。我看到它的时候,由于井壁破裂,井水侧漏的缘故吧,花是早已翻不起来了。那时的洪岩给人印象最深的唯有人们如山一般厚实沉稳,如水一般质朴纯净,无论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还是正在致力于改变洪岩面貌的公务人员,亦或是在小水沟里捉泥鳅的孩子,都透出一种山水赋予的灵秀之气!


在向导的带领下,乘着车去到位于峁山南麓的洪源仙境入口,开始了我的第一次仙境之旅。下得车来,洞口是一堵简陋的围墙。围墙中间开了一道圆圆的月亮门,门的右边有一副简单的游览图,图的旁边是售票窗口。虽然已经开发,游人还是非常稀少。


进得大门,两只白色的猴面鹰,骨碌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来人,一点也没有显出害怕的样子,尖尖的嘴巴嗒嗒有声,仿佛在跟人套近乎,那模样,倒不像是禽类,分明是天真的孩子,颇为招人喜爱。


拾级而上,进得洞里,看见工人们仍然在施工,修建着供游人们行走的道路。这使得我在接下来的几天,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幸见证了洪源仙境开发的艰辛。其中一次行到洞中突然断电的经历,瞬间体验了地狱的恐怖与孤独,那感觉,颇为令人刻骨铭心。


第一次洪岩之行,除留下了一份导游词外,便是《铁井飞泉》等六个神话故事,一个未完成的叙事神话长诗《水晶衣》。此外,还有一组咏洪源仙境“四绝”,聊录于此,以记当日情怀,博方家一笑:


仙人田:井井仙人田,稼禾寸不生;谁言方外客,也有陶公缘?

震天雷:惊雷脚下震,知是几重天?曲径通幽处,禅机总难参。

九天飞瀑:天崩地也摧,匹练若奔雷;何有神裁手?风情袅依依。水中天澹澹水中天,冥冥浮眼前;舒胸欲揽月,依旧头顶悬。


后来,又到过两次洪岩,却都因来去匆匆,未能仔细体味它的变化,也就没有太多的印象了。


第四次进洪岩,则是2017年9月的事了,那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来视察。故地重游,却因胸前的一块小小吊牌,体现出的是一份神圣的职责!


距离第一次来到洪岩,已是二十七年的时光过去了,认不出来了,洪岩!这洁净宽敞的街道,这粉墙黛瓦的楼房,会是你吗?当年的醉酒之地早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面前这宽阔的洪岩广场,以及广场后面更加秀美的峁山。只有碧蓝的天是依旧的,黛青色的山是依旧的!



铁井飞泉早已步出深闺,井边低矮杂乱的垦殖场职工宿舍及办公室已经不见了踪影。井底的水依然清冽,站在井边,同伴的倒影硬是被这水弄成了幅“印象派”水墨画面。这份神奇,当时不见,大概是因为那时被房屋围住的缘故吧,今日一见,倒没有辜负我给它编出一个神话故事《铁井飞泉》。


铁井飞泉的汩汩清流与洪源仙境地下河相汇,注成了以洪皓谥号“忠宣”命名的忠宣湖,湖边风景如画,湖面野鸭嬉游,对面便是为纪念洪皓而建的洪公祠。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座庙宇。湖边, 没有了当年捉泥鳅的孩子的身影,倒是多了一群大人在垂钓着闲趣。


当年清凉的洪源仙境出口,现在成了入口。进得此门,你便也成仙了!其实,从两边的洞口出入,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要么是从大漠塞北转入江南小巷,要么是由小桥流水进到茫茫原野。不过,无论哪一种,于你都会是一种享受。


峁山对面的独秀峰依然独秀,两山之间的独秀谷依然清幽。清幽的谷里,尽可令你诗兴大发,文思泉涌。


如今的洪岩,不再仅仅是灵山秀水,还有太多太厚的人文积淀被发掘出来,从古至今贯串出一条闪光的文明彩练。


麻石铺就的,是先人入徽的古道。古道上,一座绿色婆娑的古桥,展开的是一场古老与现代的对话。向桥下望去,河还是那条河,水,不是那条水,人,也不再是那个人。它,更清澈,他,更精神。


它和他,自然与人,在共同编织一个更美丽更多彩的梦。



作者简介

蒋良善,结业于文旅部、中国戏曲学院戏曲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首届编剧高研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戏曲音乐评论与创作人才培训班。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特邀研究员,江西省作家协会、江西省戏剧家协会、江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新编历史剧《秋水长天》,新编神话剧《碧莲洞》,现代赣剧《雪花不是花》,微电影《泥印》《百年一当》等,曾获中宣部微电影大赛三等奖,江西省委宣传部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江西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编剧二等奖,第五届江西艺术剧目奖,江西省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奖,江西省文学创作重点扶助项目。2016年编撰出版《赣剧饶河戏》(上下部)。另有散文评论发表于国家、省级报刊及文集。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推荐阅读


林卫春调研创文工作并参加“创文共建日”活动

乐平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作座谈会召开

我市举办2023年“社保服务进万家”宣传活动

乐平大连医院: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暖心医疗服务


欢迎向《乐平之窗》投稿

投稿邮箱:lpzc2016@163.com

新闻热线:13767856365



值班领导:柴有江
责任编辑:徐凡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