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以“剧”载道 激活非遗新生命
乐平市是著名的“中国古戏台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赣剧之乡”。近年来,乐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赣剧和古戏台文化为代表的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出重点打造“赣剧、古戏台、南窑”三张文化名片,并将赣剧复兴工作作为“十四五”期间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赣剧拾遗 乐平筑遗
“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这是在乐平民间流传已久的一句民谚。赣剧是乐平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走进乐平,人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文化景观,这里到处分布着一座又一座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古戏台,其数量之繁多、规制之宏大、装饰之豪华,令人震撼。
乐平历史悠久,是赣剧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戏台之乡,赣剧艺术在当地群众的生活中扎根已久。逢年过节,村里总要请戏班来唱几场大戏,即便是能够容纳万人的广场也向来座无虚席。当好戏开场,数万双目光聚焦于台上,一到精彩处台下喝彩声响遏行云。从白天到傍晚,古戏台前热闹非凡。正是这种独特的民俗,孕育并传承了乐平的赣剧文化。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乐平市聚焦赣剧宣传,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整合基层资源、强化民心所向,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更好回应群众关切,了解群众的喜闻乐见,以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大力支持开展活动,如赣剧进校园、赣剧进社区、下乡惠民演出等,众多活动的开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文化报、江西日报等各级媒体对此多次进行相关报道。
▲赣剧演出 供图 乐平市文化馆
薪火相传 匠心坚守
赣剧作为地方戏剧,反映了江西的政治经济和民俗风情等内容,乐平市人民政府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指导工作,发挥开道引路、秉轴持钧的作用,同时在市文旅局党委的支持与宣传下提高了赣剧的知名度,激发了更多群众的参与学习意识。
培养赣剧人才从娃娃抓起。乐平市第十九小学按照“一校一品”思路推进特色办学,将赣剧艺术带进校园生活,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赣剧种子。全市的中小学也开设赣剧兴趣班,培训学员1500余名。
“因为参加了《荷花与荷叶》,我喜欢上了赣剧,我觉得我表演得挺好的,但是在表现力上还有一些不足,希望以后能把表现力提上去。”扮演“小荷花”的四二班学生张梓淑说。在她眼中,学习赣剧、表演赣剧已经成为校园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孩子们感受到赣剧的魅力,并深深爱上了赣剧,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给赣剧乃至江西民间艺术带来新的活力,成为传承赣鄱经典文化的生力军。”乐平市第十九小学校长刘丽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赣剧传统被一双双稚嫩的肩膀传递下去时,便成就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情怀与力量,正因为在每一代人的心中开花、结果,传统文化因此永远年轻。
▲赣剧《荷花与荷叶》 供图 乐平文化馆
赣剧的身影在民众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乐平市创造了不少优秀作品,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其中《揠苗助长》《荷花与荷叶》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最高奖和全省小梅花大赛一等奖。
“剧”将不尽 以古为新
利用新媒体,展现非遗新生命。乐平市赣剧团将传统赣剧演出形式结合现代新媒体,实现多元化的价值链扩展。乐平市文化馆则在深挖赣剧底蕴的基础之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将古韵与新潮碰撞、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结,采取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家公共云、抖音、视频号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以新颖的传播方式,展现出乐平赣剧的鲜活生命力。
巩固师班,传承培育新血液。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源远流长的古戏台文化,精美繁杂的建筑工艺,也让乐平民间孕育出大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乐平市2023年启动了赣剧传承保护“新椿计划”,邀请省内外赣剧名家,采取“一带一”“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优秀青年赣剧人才;同时复排了《江边会友》等一系列经典剧目,并入选了文旅部艺术司主办的全国优秀高腔剧目展演和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适应环境 因地制宜新名片
乐平市赣剧的发展并非对传统赣剧的固守,而是适应内外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变化要求,以民众为主体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将人民需求、文化创意、现代设计与媒体传播融入赣剧创新发展之中。
近年来,乐平市将赣剧传统文化与现代新媒体产业相融合,促进赣剧文化的全国性推广传播,为赣剧传承和发展找到了新路径,让赣剧不断焕发新活力,展现非遗新生命。如今,赣剧已然成为景德镇继陶瓷、浮梁茶之后的又一张闪亮文化新名片。
☞推荐阅读
●2023/2024“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江西景德镇营活动走进乐平
欢迎向《乐平之窗》投稿
投稿邮箱:lpzc2016@163.com
新闻热线:137678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