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关境外上市!四部门联合发布→

24日,证监会、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3月31日起施行。



为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配套《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试行办法》),四部门修订形成《规定》,自3月31日起与《管理试行办法》同步施行


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一是调整适用范围,衔接《管理试行办法》,明确适用于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二是为相关主体在境外上市活动中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清晰明确的指引。三是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安排,为安全高效开展跨境监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从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看,市场各方积极支持《规定》修订,认为有利于促进境外上市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滑动查看全文↓↓↓


  • 保持与上位法等相关规定的衔接。增加《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上位法律以及《管理试行办法》为依据,并将原《规定》标题和正文中出现的“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的表述,参考《管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表述进行调整。


  • 将适用范围扩大至境外间接上市企业。与《管理试行办法》保持一致,将“境内企业”定义为包括直接境外发行上市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和间接境外发行上市主体的境内运营实体。


  • 增加程序性要求,明确企业保密责任。为使企业切实担负信息安全主体责任,《规定》要求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过程中向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以及境外监管机构提供、披露,或者通过其境外上市主体等提供、披露文件资料时,遵守保密等相关法律法规。


  • 明确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明确境内企业向有关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境外监管机构等单位和个人提供会计档案或会计档案复制件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程序。


  • 修改有关境外检查的规定。结合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的国际惯例,删除原《规定》中关于“现场检查应以我国监管机构为主进行,或者依赖我国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的表述。结合《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明确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就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相关活动对境内企业以及为该等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的境内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进行检查或调查取证的,应当通过跨境监管合作机制进行,证监会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双多边合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协助,为安全高效开展跨境监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资料图。中国经济网 佟胜良 摄


《规定》将为相关主体在境外上市活动中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清晰明确的指引。证监会表示,将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极拓展现有跨境监管合作机制的有益成果,营造良好的境外上市监管环境,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新闻深一度>>

经济日报金观平:

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日前,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自3月31日起实施。我国支持各类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企业融资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我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快速发展,但现行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同时,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发布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规则,政策导向十分明确——我国坚持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与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愿景目标不会改变。


此次发布的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着力提升透明度、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更好发挥法治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信心。相关政策充分体现“放管服”,注重放管结合,依法依规简除烦苛、完善监管、优化服务。


在“放”的方面,完善负面清单,能放开的坚决放开,能取消的一概取消。按照最小、必要原则,聚焦重大境内合规问题,完善不得境外发行上市的情形,把应由投资者自主判断的事项交给市场,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与现行行政许可相比,备案材料更加聚焦合规,也更为精简。


在“管”的方面,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适度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错位。科学划定监管范围,明确标准,在减少监管盲区的同时避免监管泛化。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保持对跨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沟通协作,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在“服”的方面,细化相关程序要求,差异化设置备案要求,减轻企业备案负担,避免“多头跑、反复跑”。同时,证监会将加大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力度,持续推动完善监管标准要求,形成示范案例,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我国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歇。只要依法合规,企业不管去哪个市场发行上市,都会得到尊重和支持。支持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能促进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国际市场,也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充实了金融资源保障。从更宏大的视野来看,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国内外优质产业和要素资源对接,更好利用全球资源赋能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你可能关注的新闻


杨利伟:完成选拔

房地产重磅!“17条”发布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李华林)、证券日报(记者吴晓璐)

监制:张益勇     审核:杜秀萍
编辑:景远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