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手记|我在大凉山和泸沽湖畔,感受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大家好,我是远行客项目导师Austin,是2022年暑期凉山可持续发展项目以及云南摩梭文化保护项目的负责人。
在上个暑假,我在远行客位于凉山和云南泸沽湖的项目基地,和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开展了大量调研与公益实践。这篇文章想与大家分享我在这两个月里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 备受瞩目的凉山彝族 //
一直以来,凉山都备受人们的关注。“贫困”和“落后”是曾经是大众眼里对凉山最普遍的认知。的确,过去的凉山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被称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而如今,随着近些年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凉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教育方面,曾经许多孩子面临没学上,上不起学的问题。得益于国家一系列助学政策的支持,现在凉山的孩子“只要愿意,就能一直读下去”;在生活方面,过去大多彝族村民居住在地形陡峭的高寒山区,闭塞的交通和破败的住房条件让村民的生活异常艰难。如今,在“易地搬迁”政策的帮助下,大部分贫困村民搬迁到城镇周边的新建社区,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我们的项目基地——昭觉县某易地搬迁社区,就是凉山居民生活变化的缩影。在这里,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凉山村民生活的新面貌。
▲ 过去村民的居住条件和易地搬迁社区居住环境对比 图源 | 人民网
7月,当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笼罩在炎炎酷暑中时,高寒山区的地形条件让凉山即便在夏季,气温也十分凉爽。
初到社区时,几乎所有同学都会惊叹于住房建筑的精致和社区设施的完善。“这跟我想象中的凉山很不一样。”很多学生说道。在此之前,他们对凉山的印象普遍停留在“极度贫困”的概念里。
随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拜访了社区老年人食堂、彝绣工作坊、课外活动课堂等公共设施,并入户走访社区居民,与他们深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听居民讲述一个个真实的人生故事,感受与自己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如果没有来这里亲耳听他们讲述过去生活的样子,我真的很难相信他们曾经的生活是真实存在的。”
▲ 参观彝绣工作坊和老年人食堂 图源 | 方琳祺
随着调研的逐渐深入,我们也见证了政府、民间组织以及个人为改善凉山居民的生活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面对这些切实发生的变化,很多学生在项目结束后都感到“难以忘怀”。
每一期新的学生到来,我都会跟他们说,不管你原来的生活如何,来到这里请把自己当作一张白纸,不带任何既有的观点,来看待在这里获得的新的信息和感受。最后,每个人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缤纷色彩。
在项目中,我也见证了同学们的飞速成长。
有些社恐的A同学在前期采访时,会刻意选择离采访对象最远的位置。但是,在小组成员和我的不断“怂恿”下,A尝试主动与社区孩子聊天,并用自己的绘画技艺赢得社区许多孩子的喜欢;
B同学一开始对采访对象的提问比较尖锐。我在提出一些更改建议后,原本担心学生性格要强不肯接受,但发现后期他非常虚心地改变了提问方式,最后甚至成为小组“最强逻辑大师”,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了调研任务;
还有更多学生在这次调研后,对生活多了一些感悟:“这次调研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它让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多样的人,更不一样的生活。”
▲ 学生和社区的孩子玩耍 图源 | 戴启霖
每一期新的学生刚到来时,我都在他们的眼里看到学生时代的少年该有的张扬和热情。在他们离开大凉山后,我相信他们的脑海里已然存有关于凉山的一抹记忆,而心里也会对百态人生多一丝敬畏。
// 鲜为人知的云南摩梭人 //
7月凉山调研项目结束后,我便乘大巴跋涉近10小时,来到云南泸沽湖。此时正是暑期旅游旺季,泸沽湖因其美丽的风光和夏季凉爽的气候美名在外,吸引了不少游客。但大多数游客不知道的是,泸沽湖除了有秀美的湖光山色,还有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居住在此——摩梭人。
▲ 泸沽湖景 图源 | 远行客explorer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大约有不到2万,拥有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传统习俗。这其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摩梭的母系文化与走婚婚姻形式。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摩梭人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今年8月,我们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泸沽湖畔,探索神秘的摩梭文化。我们在看到了真实而独特的摩梭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摩梭文化传承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好在,我们也见证了许多人为传承摩梭文化做出的努力。
▲ 摩梭人的住宅 图源 | 美篇网
我们无不为这种为守护自己的文化所做出的努力而感动:当摩梭人博物馆馆长多吉先生讲述,自己如何从青年时期起就决定要以传承摩梭文化为毕生奋斗目标;当摩梭达巴提及,自己将穷尽一生去学习达巴经文;当看见摩梭村长和多位非遗传承人不遗余力地为传承摩梭文化做出贡献时,学生与我都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因此,在实地期间,学生们也在积极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传承摩梭文化:一些学生发起线上筹款以及线下义卖,为保护摩梭文化筹集资金;另一些学生设计摩梭博物馆宣传海报并发放给游客,吸引更多人参观博物馆;还有一些学生计划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举办摩梭文化展,让更多人了解摩梭文化。
▲ 在项目中,学生们通过分发传单、摆摊等形式,积极向游客介绍摩梭文化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这次调研项目带给学生们的感受是非凡的。关注性别平等话题的A同学谈到,在了解摩梭男女性的家庭地位后,她对性别平等又多了一些思考;B同学告诉我,在这次项目之前,她觉得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都与她无关;但项目之后,她突然感受到与自然、与民族、甚至与世界的情感联结。
在泸沽湖山明水秀的风景中,我们感受着古老神秘的摩梭文化,也体会着个体与民族,甚至世界的奇妙联系。
// 公益是多样的 //
在2个月的实地调研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也多了一些对公益的理解。
很多学生表示,在参加项目之前,他们所理解的公益仅限于捐赠和做志愿者。来到实地后才明白了——公益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这两个项目中,学生都为帮扶对象进行了线上筹款,这是常见的公益形式之一;参加凉山项目的学生在易地搬迁社区给孩子们上课外活动课,这也是公益的一种;摩梭项目中学生给博物馆设计宣传海报,让更多人了解摩梭文化,这同样是公益。
在我们实地采访的对象中,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公益:凉山彝族的非遗传承人不厌其烦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讲解彝族文化,只为让更多人了解本民族文化;传承人积极推进传统工艺市场化,提高手艺人的经济收入,降低因收入低而导致传统工艺无人传承的风险;一些个人通过创办博物馆或文化展来宣传民族文化;各个民间组织建立公益书屋,资助贫困孩子上学,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课,设立公益讲座……这些都是公益。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对“公益”都没有标准的定义。一般而言,只要你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为了帮助他人,并且这件事对目标对象的确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就是公益。
不少学生跟我说到,在了解到公益形式的多样化后,未来他们将放大公益的视野,参与到更广泛的公益行动中。
无论是参与凉山项目还是摩梭项目,学生们都有了相应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他们接下来将参与到对项目地一整年的公益帮扶行动中。未来,我们将汇聚每一份微小的力量,共创可持续的公益影响力!
- END -
- 更多导师手记 -看见真实的喀什在野象出没的大树脚村,我看到了什么?
更多导师手记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