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EW  BOOK

20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宝鬘庄严论》

连载 36


往期: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5



六,如果没有修炼方便大悲,就会沦落于小乘道。

 

如果不强调慈悲心,所有的闻思修行、积累功德、烧香拜佛,都会沦落为小乘佛教,所以必须要修慈悲心。

 

七,如果没有修炼空性智慧,所做一切就会沦落于轮回道。


 

如果不修空性智慧,纵然有出离心、世俗菩提心与信心,所有的闻思修行、烧香拜佛、积累功德,都将沦落于世俗红尘,变成轮回之因,而非解脱之缘,所以一定要修空性智慧。


 

八,如果没有平息世间八法,所作所为就会沦落成尘世之缘。


如果不懂得放下世间八法,即使放弃了世间的钱财名利,却会陷入另一种争名夺利。比如,闻思的目的是为了名声、光彩以及在师兄当中的地位,最后,我们的闻思修行、积累资粮、戒杀放生等等,都变成世俗轮回的因缘,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世间八法。


想彻底断除世间八法,可能要到一地以后。在没有证得一地之前,我们都有世间八法,但我们可以把世间八法的程度降低,使它不至于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闻思修行。


在任何学佛群体中,都不要相互攀比。包括闻思修行,也不要明争暗斗。世俗人就是这样,只要有任何比其他人优越一点的地方,自然而然会有傲慢心。比其他人有钱,长得比其他人帅或者漂亮,背书背得比其他人快等等,都会心生骄慢。


一般佛教徒刚进入佛门的时候,懵懵懂懂,不知天高地厚,学到一点东西,就会心高气傲,自己也察觉不到。上师明察秋毫,为了消除傲慢,天天毫不留情地迎头痛击,在成百上千人当中点名批评,这种感受是很强烈的,所以才渐渐摧毁了傲慢。


过去的上师们都是这样,常常点名批评打击,所以弟子不会走得太远。但现在如果点名批评,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人身攻击、无端侮辱,这样做可能会出问题,还是要说好听一点、温柔一点的话,这样才能护持弟子的心。


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身边没有一个人时常揪出你的问题,揭露你的丑恶,点评你的对错,解读你的真相,贡高我慢就会在无形当中逐步培养起来。在学佛的道路上,钱财、文凭、相貌、才智、地位等等都应该放下,都不能拿来做文章。所有的闻思修行,都要变成世间八法的对治力。


如果自己的学修不但没有成为世间八法的对治力,反而增长了世间八法,那我们的路一定走错了。所以,哪怕身边没有人随时提醒,我们也要保持自知之明、觉察之力。无论修行还是学习,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九,如果与城中俗人交往过多,就会沦落为护俗人情面者。


为了不让别人讨厌自己,为了顾及情面,有些时候,我们会放弃原则,去做一些违背佛法、违背因果的事情。明知道不能做,自己也不想做,可因为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又过分患得患失,所以丢弃了正知正念,出家人、在家人都有这种情况。比如,虽然受了酒戒,但为了应酬,便明知故犯。为了解脱,还是要保持自己的正知正念与原则性,任何时候,都不能逾越自己的底线。



 

十,如果功德威力出色而心不稳固,就会沦落为俗人的经忏师。

 

有神通没有问题,这些功能,可以转化为利益众生的工具。但如果利益众生、闻思修行的意志不坚定,就有可能变质为世俗生活服务的工具。


比如,有些出家人或上师在有了一点点功夫和神通以后,就开始四处为人打卦,经常为世俗人的生意、婚姻、工作、孩子考试等等服务——算命、打卦、做法事……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喜欢围绕在他四周,久而久之,不但自己的闻思修行束之高阁,害得别人也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将解脱等最有价值的事情都放弃了。


虽然大乘佛教应该服务众生,如果自己有能力,应该想办法解决众生的痛苦,但如果搞不清轻重缓急,即使因为做了法事,依靠佛法的力量改善了对方的婚姻、感情或工作,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也是一种堕落。


使用神通的原则,是永远不能牺牲自己和他人的闻思修行、走向解脱,不能把解脱作为筹码,否则代价是非常沉重的。


最后两个沦落,是针对出家人、修行人或上师们讲的。但我们在家居士与普通修行人,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To Be Continue


不修空性智慧,纵然有出离心、世俗菩提心与信心,所有的闻思修行、烧香拜佛、积累功德,都将沦落于世俗红尘,变成轮回之因。


——慈诚罗珠堪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