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慧灯·问道》第五季 戒律篇 第5期





慈诚罗珠堪布曾经在《慧灯之光》的《菩萨戒浅释》里说,“要发菩提心,就要守菩萨戒”,请教堪布,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首先,如果受菩萨戒,一定要发菩提心,因为没有菩提心,是没办法受菩萨戒的;另一方面,发菩提心的话,也需要受菩萨戒。


菩提心有两种: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如果是愿菩提心,不一定非要受菩萨戒;但是行菩提心就是具体行动,而行动当中就需要有菩萨戒,所以是一定要受戒的。受了戒,然后再去闻思修行。所以,行菩提心的受戒,是行菩提心的一部分,这是需要去做的。





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受菩萨戒是必须的吗?


堪布:对于学大乘佛教的人来说,发心可分为上等、中等和下等。最下等的发心(也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发心),可以不受菩萨戒里面的戒条,只是发一个愿菩提心。愿菩提心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戒律,但是这些戒律还不是真实的戒体,所以不受戒也是可以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发菩提心,那么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会一起发,刚才说的这种只发愿菩提心的情况,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实际上很难有人只发愿菩提心,不发行菩提心,所以受菩萨戒是必然的、一定的。






如果一位居士受了皈依戒,但是没有受五戒,可以去寺院受菩萨戒吗?


堪布:可以受。不过,大乘佛教的两个派别,也是显宗的主要两派——唯识和中观,它们对此的观点是有一些差异的。


第一,比如唯识宗里的无著菩萨在一些他所撰著的论当中就讲过:如果要受菩萨戒,必须要有别解脱戒的基础,否则不可以受,这一点有很明确的记载。但是后来人对此的解读是:如果你还没有来得及受居士戒,就遇到有人传菩萨戒,你去受的话,并不是完全得不到戒体。实际上,菩萨戒本身已经包含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居士五戒的基本戒律,如果某人想受菩萨戒,但是还要杀、盗、淫、妄等,就不可能得到菩萨戒,无著菩萨其实是这样的意思。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先受了八关斋戒或者居士戒,然后再去受菩萨戒,流程上不一定是这样。所以通过后来人的解读,从唯识宗的角度讲,没有受居士戒,也可以去受菩萨戒。


第二,以龙树菩萨为代表的中观派的观点是:菩萨戒本身并不需要五戒做基础,只要有皈依,有菩提心,就可以直接去受菩萨戒。


所以这两派的最终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不需要有居士五戒做基础,可以直接受菩萨戒。但是,另一方面,受菩萨戒必须要有菩提心。比如,在汉传佛教里,会一次性授三坛大戒:沙弥或沙弥尼戒、比丘或比丘尼戒、菩萨戒。这个时候能否真正得到菩萨戒是不一定的,要看受戒者有没有菩提心。如果真的有菩提心,就能一次性得到三坛大戒的全部戒体;如果没有菩提心,甚至连菩提心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菩萨戒。但这样的传戒也是有用的,它给每一位受戒者的心里播下了大乘佛教的种子,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这样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菩萨戒的基础不是居士五戒,而是菩提心。只要有菩提心就可以受菩萨戒;没有菩提心,即使有居士五戒或比丘戒等戒律,也不可能得到菩萨戒。






居士戒的受戒时长是从受戒起直到这一生的结束,菩萨戒的受戒时长则是生生世世。如果一个人受了菩萨戒,在此生没有成就,到了下一世又忘记了自己曾经受过菩萨戒,这样是不是很容易破戒呢?


堪布:皈依戒、居士戒和菩萨戒,这三种戒律的受戒时长不同,正如刚才你讲的一样,皈依戒和菩萨戒的受戒时长不是这一生,是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而小乘佛教或大乘佛教的别解脱戒,包括居士五戒,全都是只受一辈子,所以人死了以后,这一部分的戒律自然就会消失,戒体也不存在了。


如果某人受了菩萨戒,下一世转世投生的时候这个戒体还在,会不会像你说的那样很容易犯戒?这种情况可能会有。因为在他出生至还未遇到大乘佛教的过渡时间当中,是存在犯戒的可能性的。不过因为他心里有菩萨戒的戒体,所以他生下来的时候,一定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不管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他都有一种先天性的慈悲心,或者类似于菩提心的信念。因为有这样的慈悲心,所以很多时候他就可以回避犯戒的可能性,问题不大。


虽然在过渡的时间中他不是完全不会犯戒,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如果他有菩提心,就会很快遇到大乘佛教的善知识。并在大乘佛教善知识面前再一次正式受戒;或者听闻大乘佛教的教义。之后就懂得忏悔等,所以也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我有一些朋友,在感情和工作上遇到问题时总喜欢找人倾诉,尤其是我学佛之后,他们喜欢找我聊天,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但是,现在我一边工作,一边修加行,时间也特别有限,其实内心也不是很想陪他们聊天,又怕违背了菩萨戒,很纠结。想请问堪布,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堪布: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帮助他们,就是你的修行。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修行就是把门关起来,自己一个人封闭在里面打坐;其他的,比如为了帮助别人解决困惑而去聊天等则不属于修行,其实并非如此,这就是修行。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知道你在学佛,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会希望从你这里得到一些方法。他们带着问题来咨询你的意见时,首先一定要回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如果你有好的建议,也要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他们。这是作为一个学佛人,尤其是学大乘佛教的人的义务和责任,是一定要做的。


但是,有些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日常的、没有太大用处的聊天,也许会耽误你的时间,这部分你可以适当地控制一下。虽然帮助他们也是修行,但是除此以外,我们每个人还有其他特定的功课要做,全部时间都用于陪他们聊天也不太现实。这个时候尽量地调整一下,就不会有问题了。




主持人:尽量找好平衡点,不能因为自己的时间不够,而把他们拒之于门外,这有悖于大乘佛教菩提心的教义。


堪布:对。






皈依戒和居士五戒没有诵戒的要求,但是我听说菩萨戒需要每日固定诵戒,请问堪布,是这样吗?


堪布:不只菩萨戒,密乘戒也有相关的要求。每天或者定期去诵一些讲戒律具体内容的颂词是有用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提醒自己在戒律取舍方面要谨慎。密乘戒和菩萨戒确实也要求大家平时去念这些颂词。


但是,这并非正式的诵戒。出家人每个月的十五和三十都要在一起诵戒,这是有仪式的,这种形式的诵戒在菩萨戒跟密乘戒里面是没有的,但是你平时可以自己念一些简单的颂词,这是需要的。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受戒,让你压力山大了吗?

有了这个基础,积资净障的能力可以更强

你知道佛陀也会鼓励舍戒吗?

八关斋戒的那些疑问,这里有答案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