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法融入生活

02

/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不过,即使证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随顺众生。莲花生大师曾云:“纵使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也即是说,见解要开放、高妙,但行为一定要保守、谨慎。


开放的意思是说,在证悟空性以后,包括杀盗淫妄、闻思修行等善恶之行在内的任何事物,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不存在善恶、好坏、高低、左右等分别,没有任何阻碍,全都是一片空性、一片虚空、一片光明。


我们以常识所创造的各种规矩——无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制定的戒律、规矩、规定、法则,都已经烟消云散。对这种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界限,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些约束,所以见解是很开放的。


但如果行为和见解保持一致,就会出问题。虽然对真正的成就者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无论在藏区、内地还是国外印度等地,都曾有数之不尽的成就者的行为超越了一切约束。有时甚至为了打破约束,他们还会采取强制且极端的手法,比如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行为,这是一种超越约束的手段。


但其他众生却不会理解这些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行为。为了保护众生的根机,护持其他众生的心或情绪,所以行为必须要保守。




LUMINOUS  WISDOM






莲花生大师还说:“外表应当实践经部仪,细致取舍因果有必要。”哪怕内在具备密宗的境界,但外在的行为,也应该按照小乘佛教的别解脱戒来行持,这样细致取舍因果非常有必要。


但见解却万万不能保守,否则就是执著,所以见解要开放。这是莲花生大师在宁玛巴的无上密法大圆满中的要求。


其实,除了宁玛巴以外,所有藏传佛教对密宗行人的要求都是这样的。


一举两得之殊胜法门



很多人在闻思,也听了《入行论》、《大圆满前行 . 普贤上师言教》以及《大圆满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胜的论典,大家都很虔诚,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地断恶行善,精进闻思修,可在将佛法落实到行为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虽然通过闻思可以建立起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想明白很多问题,即使没有修,与其他完全不学佛的人比起来,观点也是完全不一样。但闻思的功效也仅止于此,真正的落实还是要靠修行。






不过,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专职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较虔诚的修行人,每天严格地修持佛法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剩下的二十几个小时,都会被世间琐事所困。


如果不能将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就会浪费掉。反之,如果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正法所摄持,将会有很多益处:


第一,不会造业;

第二,生活会更有意义;

第三,会更加开心、幸福与充实,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我们曾经专文探讨过“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与“如何面对幸福和痛苦”(见《慧灯之光》壹、柒),这些都是佛法融入生活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如何将吃、住、行、卧等等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转为道用。


行为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吃、住、行、卧在内的一切活动,无论思想的活动还是身体的运动,都叫做行为。






通过发愿,把一切庸俗、平凡且与菩萨道毫不相关的行为转为菩萨道,就是行为转为道用。


如果懂得如何把行为转为道用,平时也能落实到生活上,则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同时,积累很大的资粮,这不需要另外花费时间,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就可以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所以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To be continue

文选自《慧灯之光》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