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长得像双胞胎,但含义却大不相同的词汇,让认真严谨的你颇为头疼。有时候明明想讲给周围的人听,可话到嘴边却不得不咽下去,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还没弄懂这些词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字之差,是佛陀对世界真相的精细认知和准确描绘,甚至还会影响我们学佛的方向和选择,所以理解佛法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细节开始吧!
小编语
福德就是修福所得到的结果。
比如说我们行善,如果这个善行是有漏的(有漏就是我们还没有证悟般若空性的情况下,去布施、持戒、忍辱等,包括做一些慈善等善行),这类有漏的善行就叫作福德。
功德是无漏的。无漏的意思:从自身的角度来讲,证悟后就没有执著了,达到了空性的境界;虽然自己没有执著了,但还要为众生去行善、做好事。
无漏的善叫作功德,有漏的善叫作福德,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这是一方面。另外,福德的内容比较窄,功德的范围比较广,用得也比较多一点。
但是功德怎么理解,还要看它的语境,以及用在了什么地方。有时候,我们会讲一些佛的功德。佛的功德是什么呢?它包括佛的智慧、佛的慈悲、佛度化众生的力量,这些都包含在功德里面。这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修的,是佛特有的,这叫作功德。而平时我们讲的功德无量是与福德差不多的,所以功德的内容就比较广。福德基本上指的都是行善、修福。
功德和福德,有些时候是一个意思,有些时候则有“有漏”和“无漏”的区别。具体什么意思要看它们的语境,要看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再来理解。
福报,后面加了“报”这个字以后,就是福德的果报、结果。福德是福报的因,福报就是福德的果,它们两个之间有因和果的关系。
这个功德不能从“得财富”这个方面去衡量。比如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用大量供品去供佛,最终我们得到的只是财富而已。在《法华经》和其他很多大乘佛教经典里经常有这种意思的话:物质财富的布施只能增加我们的福报、福德,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解脱。
我们听闻《法华经》和《般若经》等佛经的功德,不是增加我们的财富,而是让我们解脱,所以布施没法代替听闻般若佛经。若能听闻般若佛经、空性,我们就能够解脱,这个功德远远超过布施的功德。所以从解脱的角度来讲,听闻《法华经》等佛经的功德远远超过了布施的功德。应该这样理解。
1
念增功德咒
平时做任何善事——诵经、磕头的时候,都可以念诵咒语:
2
特别回向
大乘佛教的回向,都离不开所有的众生。无论善根大小,我们都要回向给所有众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当特别回向给某些人时,也许并不是多给他分一点,而是就像我们平时捐钱,我们说这些钱是捐给这个灾区所有人的,然后又特别说明了一下,比如捐给受伤害的人、残疾人等,因为我们有了一个这样的要求,就能确定这些人一定会得到,并不是多得到。再认真地回向一下特定的对象,可能就是这样的意思。
佛教有总的回向,然后给个别的人单独回向一下,这是合理的。也许他们能多得一点,也许他们一定可以得到,就是这个意思。
3
在殊胜日行善
每个月都有一些殊胜的日子:初八、初十、十五、二十五、三十等。而在一年中有四个月有极其殊胜的节日:藏历正月上弦的初一至十五为神变节;藏历四月初七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日,四月十五日为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与涅槃日。因此,该月就汇集了三个节日;藏历的六月初四,为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日,六月十五日又为佛陀入胎日。因此,该月又汇集了两个节日。而藏历的九月二十二日,又为释迦牟尼佛天降日。
据经书记载,在普通殊胜日行持善法也有极大功德,尤其是在四大节日中行持念咒、顶礼、供养、为僧众供斋、持戒、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都会呈十亿倍地增长。也就是说,仅仅念诵一遍咒语,就能得到念诵十亿遍的功德,其他所有善法也可依此类推。
因此,请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这些大好时机。能够尽己所能地在这些节日中食素、戒杀、放生等,是十分重要的。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问道》第三季 佛教入门篇 第1期《得到传承后,修行才有功德吗?》
《慧灯·问道》第三季 佛教入门篇 第4期《特别回向给某人,Ta会得到更多利益吗?》
《慧灯·问道》第三季 佛教入门篇 第7期《你知道功德、福德、福报的区别吗?》
《慧灯之光》第三册《受戒行善的殊胜日》
《慧灯之光》第六册《佛法融入生活》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