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几个老庄园的故事

徐鹏1 历史押韵 2023-04-06
加好友防失联

(资源有限,请不要重复添加)

最近的新闻真是一个比一个劲爆,但是呢我等能聊的却不多。

很多话只能烂在肚子里。


说说我最近的见闻吧,前几天去了重庆江津区,看了一些老的庄园,听了那些老庄园里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1,陈独秀旧居


以前经常去江津,也会经常路过陈独秀旧居的路口,但一直都没去看过。


在抗战爆发后,陈独秀被假释出狱,后就到了江津。当地的地主看到陈独秀没有住处就让出三间房来请陈独秀去居住。陈独秀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三年。

对于陈独秀这样的人物不想过多评价,只是觉得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拒绝了国共的橄榄枝也算有个性。

陈独秀死后,本来也是埋在这附近的山上,但在八十年代,他的后人把他的遗骨迁坟到安徽去了。这里只有一个衣冠冢,可后来一场山体滑坡,衣冠冢彻底找不到了。

你说这是迁坟是不是让他死后也躲过一劫。


2,会龙庄

这是一个在山坳坳里的地主庄园,原主人姓王,靠着做盐的生意起家,能发展到这么大的庄园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最后才有这么大的家业。

再后来这样的庄园自然就被充公了。地主也被枪毙了。

里面的建筑修得很精致。可更多精致的地方都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破坏了。


在旁边的一个庄园逛的时候,这是会龙庄主人修会龙庄之前的宅子,这个地方还有人住,在这里还碰到了一个老者,这个老者之前就是贫农,我们在跟他聊天的时候,他还说了很多感恩的话,他们现在还住在这里。可这里因为年久失修,几乎成了危房。


也许他们当年以贫农身份住上地主家房子的时候,他算是翻身了。可几十年过去了,贫农依然是贫农。


3,中山古镇

以前在江津做培训的时候,经常路过这里,可都没来看看。前两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掉半条街,古镇重修了却不复古镇的味道。


前两年这里还发生了一件国际大事,一个大学生在上面最后一张照片处落水,很多游客都在围观,最后是一个老外,好像是英国驻重庆的领事下水救人。打脸了很多人。


4,荣庐

这个庄园不大,但有一些吊脚楼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门口的对联。

石刻的对联:一德一心立业,半耕半读传家。

但这这石刻的上面还覆盖着一层标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只可惜,曾经鲜红的标语已经褪色,石刻的对联却依然深刻。

标语和对联重叠在一起,活生生的历史浮现在眼前。


5,余家大院

根据工作人员的讲述,余家大院,这么大的产业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挣来。

最后一代余家三兄弟,老大在解放前三年病死,老二接手后在朝天门做木材生意,做得很大,解放后被枪毙,老三读过大学,学过中医,是当地的名医,对穷苦人家看病抓药都不要钱,在当地很受尊重,可以说是活菩萨。最后也被当成地主枪毙了。周边群众都为他求情也没有用。让人唏嘘不已。


后来这里一直是中山镇政府办公地。一直到八十年代。


6,双峰寺


四面山少林寺,原来的寺庙差点被破四旧毁掉,幸得一方丈连夜在寺庙墙上刷上毛主席语录,红卫兵冲进来都傻眼了,所以没有把这座庙拆了,这也算是魔法打败魔法。看到佛像和语录排列在一起,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扭曲。


到深山里面来看看这些老建筑,不要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其实离得很近,而且历史总在押韵。


最后,我们这一行是来采风写诗的,我也写了几首。


新古诗

从陈独秀旧居回江津见落日照长江


落日照几江,鼎山入莽苍。

门前花独秀,桥下水流长。


会龙山庄

桃李有情生古村,东风无力叩豪门。

堂前不见新书迹,石上唯留旧凿痕。

数代耕耘积家业,一生勤俭祸儿孙。

可怜世事沧桑变,今日贫农犹谢恩。


逛余家大院有感


历史如今莫细思,贫农地主两堪悲。

子孙何必营私产,直待天翻地覆时。


朝天古寨

登峰一望见层峦,古寨朝天剿匪难。

谁道险关攻不破,且看山顶速生桉。


江津采风闻古庄园主人命运有感 

昨宿几江湾,今登四面山。

云深藏古院,风劲啸雄关。

一放一收处,半生半死间。

其中多少事,听罢泪犹潸。


全文完

申请了一个新号,麻烦关注一下

因微信修改规则,请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方便下次收到本公号的群发。若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就更好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