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晓庆在一得阁成功举办了书法展,却引起了两种争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书法古今 Author 太一智慧书画艺术

点击文字立即关注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近日著名影视演员刘晓庆在北京一得阁举办了一次书法展,据说这是由一得阁主动邀请的,展览办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尽管如此,刘晓庆的书法展却引起了一些不同的争议。一方面,许多书法爱好者认为,如果刘晓庆不是名人,会不会邀请她来这么高规格的场地举办书法展,而且还是个人展,看来一得阁也是蹭名人热度;另一方面,是关于刘晓庆书法作品本身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书法水平还不如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最多只能算是会拿毛笔写字的人。



刘晓庆生于1952年,也是接近70岁的老人了,她当年所演的许多影视剧因为形象佳、气质好、演技高而赢得了许多影视爱好者的广泛喜爱,拥有众多她的粉丝。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近些年演出任务并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但是,刘晓庆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她在力所能力方面还是喜爱中国书法,因此,她说,她要用毛笔写出书法,让更多的人也喜爱上书法,也让书法走进全世界。



这虽然是刘晓庆本人的想法,至于书法是不是她所想象的那回事,是不是只要会写汉字、只要能拿得起毛笔的人,就能写好书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作为名人,刘晓庆虽然从事书法学习的时间并不算很长,更不是自幼学习书法的。但人家也知道书法是一门专业,因此,她就主动拜师学艺。她的老师是谁?是曾来德。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四川人,和刘晓庆是老乡。曾来德来自部队,他的书法属于流行书风一路,很有个性,擅长行草书的创作,以笔墨取胜。



有人可能要问了,刘晓庆写的不是书法,那是什么?懂得书法的人都会说,它是毛笔字,是用毛笔所写的字,跟书法无关。也有的人会说,刘晓庆写的毛笔字,是把钢笔换成毛笔写的字。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她的作品来看,确实不符合书法所要求的各大要素。但是,刘晓庆是有高师的,她的老师曾来德肯定给她传授了一些应急的、场面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章法的安排上,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一见端倪,不管字形如何,但章法是有道理的。



书法这玩意儿,没有多年的修炼是不成的。首先是要临摹古人作品,而刘晓庆忙于本职工作,哪有时间去临摹?再说,也许那个时候,就是有精力的时候,她根本就没喜欢上书法,对书法就没感觉。这个可以从作品中看到,她所写的字是没有继承性的,也就是看不出她是学谁的,完全是自己的、随性所写的字。跟书法真的不沾边。但凡她只要临摹过一位古人的,一定是能看出她学过谁。



再有,学习书法讲究一个技法水平。人们乍眼一看,刘晓庆的字写得很飘逸、洒脱,行云流水,但只要仔细去看、去分析,她的技法能力还远远达不到书法的要求。技法中有笔法、有字形,而刘晓庆在写字时就不懂得真正的笔法,不像她在演影视剧是那么游刃有余,但如果她懂得了笔法以后,加上她对用笔能力的提升以后,也会像她演电影一样是手到擒来的。



最后是投入情感的问题。书法在创作时一定会有情感投入的,只有这样所创作的作品才会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阅历问题。有些人一定也见过电影演员唐国强写字,他的字看似大气磅礴,也是缺乏基本功修炼的,但唐国强在写字时却把情感投入进去了,这才体现出了那种大气磅礴。与唐国强不同,刘晓庆在书法中的情感也是有投入的,只不过这种情感是一种细腻的、周到的表现,这可能与她的人格、情操及长期饰演角色有关,这是要肯定的。



关于刘晓庆该不该办书法展,一得阁该不该为她举办一次昂贵的书法展?这其实并不存在该不该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刘晓庆要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一得阁作为名企腾出场地办展览也是一件好事,无可厚非。然而,书法爱好者要不要学习刘晓庆的书法,或者说她的书法能不能流传下来,这些还要看后面的推动力如何了。大家觉得呢?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讲座与学术”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推荐阅读





3月28日-3月30日讲座28场!明代以后的汉语研究论文:论文类、研究个案与方法启示、黑暗森林、文明冲突:《三体》中的哲学思想


钱理群:大学之大,在于能够自由读书


3月24日-3月27日讲座43场!学术论文的学与术;《诗经》、金文与连绵词:早期中国的四言诗;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


历史语言学的数字成像:“古音小镜”网站——兼议数字人文项目生长


“简读西北”工作坊 第30期丨洪帅:西北汉简研读法


中国最后一位语言学全才孤独而有尊严的一生


《考古》2023年第3期目录、本期要览及下期要目


“简读西北”工作坊 第30期丨洪帅:西北汉简研读法


主题征稿丨《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 | 孙阳阳:《依旧光明一片春》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END

      编辑:刘玉婷

      审核:唐   诗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