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鬼才”论文致谢刷屏!感谢我导“似导非导”的指导……

越来越好的讲小座 讲座与学术 2023-05-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FOCUS ON US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最近正值毕业季~ 对于写论文的各位来说,又到了论文致谢“鬼才”各显神通、大秀花式的时候。



有人在论文最后写道:“感谢我导似导非导的指导”。网友表示: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但我不敢这么写。


图源:豆瓣


从开题到送审,导师一次没看过


回想当年研究生毕业前,小编最怕的就是导师和任何导师所在的群里发出的消息,因为一不小心就要迎来“论文大改”的噩耗。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般“幸运”!


很多准毕业研究生对于这种经历十分羡慕,有人表示,(硕士)从开题到送审,导师一次都没看过,只有干活才能想到我。



还有网友表示,“从初稿到盲审,我发给导师的文件,导师都没打开过。”看来指导是不可能指导的,只能自己求神祈祷盲审通过……


还有同学表达相对含蓄:感谢我导在我读博期间对我的帮助,虽然不多。


还有同学感谢了自己的导师,但是导师表示:不需要感谢我,我也没做什么。。。


这里不排除导师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以物喜的存在,但也没准儿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及日常指导中,导师确实没有出太多力


“鬼才”毕业致谢文案来了

你的致谢写完了吗?


现在的你,可能论文还没开始写,选题还在修修改改,但是致谢已经想好了。


给大家分享一些 “鬼才”毕业致谢文案,你的致谢,写完了吗?


01


谁也不感谢了

我最牛逼



02


读博占三年,疫情也三年

一博士在论文最后写道:人生有几年?读博占三年,疫情也三年。


图源:豆瓣


03


感谢全国人民在抗击COVID-19中所作的贡献。


图源:豆瓣


04


为国为民、清新脱俗

纵有千言万语,也只汇作一句:感谢国家。或许这就是格局吧!


图源:豆瓣


05


《超大格局》



06


这里也提醒你一下

马上要毕业咯


07


即使生产了科研垃圾 我也感谢我自己



08


感谢东拉西扯的网友


09


感谢同学在英雄联盟里的蹩脚操作

让我无法沉迷游戏



10

感谢还没出现的女朋友



11


感谢偷了我那台存有初稿文件

和所有论文资料的电脑小偷

是你让我明白人生的反复

是你让我懂得有时候我们认为的不可能

只是缺少重来一次的勇气



12


感谢可爱猫咪

从我的键盘上移开的屁股



13


只愿你们来世不要做一只科研鼠

要做就要做一只野老鼠

在大千世界自由徜徉



14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对我的毕业设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如果不是他

这篇论文可能早就写完了



15


感谢我的师兄师姐们



本科到博士,致谢风格大变


有不少同学写论文写到指导老师时,才发现,“我导的头衔居然变了。”


除了上述或幽默、或个性的同学,还是有很多同学,在毕业时,穷尽各种词汇,感谢自己的导师和同学。


有人总结道:


本科论文致谢,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自己,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又是感谢学校、又是感谢老师、再者感谢父母,像是在发表诺奖感言;


硕士论文致谢,写下了一些平静的感悟,但还是在感谢导师和父母时用了感叹号;


博士论文致谢,全文没有一个感叹号。暮气沉沉,稳如老狗。波澜不惊地写下了自己的感谢,和将来想做的事。


山高水长,一段终章的结束,只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只有一个小建议,大家如能当上导师,千万别再“似导非导”了~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4月17日-20日讲座39场!规则怪谈与类克苏鲁设定:网络文学中恐怖元素的新变;从传统到现在——知识产权的变与不变

4月15日-16日讲座24场!文学如何救赎?——王安石与金陵,我们与南京;在信仰的旗帜下——雨花英烈中的黄埔共产党人外国作品

4月13日—15日讲座29场!李守奎:古文字学习与出土文献阅读;西汉以前究竟有没有系词“是”;唐宋以来科举韵书《礼部韵略》考述;

纪要|“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6期:“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座谈会顺利举办

“简读西北”工作坊丨第38期:《悬泉汉简(壹)》研读(十四)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34期:“信阳遣册简再整理”讲座纪要

光明日报丨赵学清:《说文解字》传递的文化密码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易错字整理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讲座与学术”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李佳遥

审核:李燕娜

来源:“募格学术”公众号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