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完成!《永乐大典》“湖”字册重获新生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永乐大典》局部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永乐大典》载录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约八千种,内容包罗万象,总字数约3.7亿字,装成11095册。历经沧桑,《永乐大典》目前在全球范围仅存400余册,极为珍贵。
《永乐大典》“湖”字册收录了有关“湖”字的诗词文等文献,包括谢灵运诗、唐宋元明人诗文及宋元人词等内容。2014年,国家图书馆将此册大典仿真影印出版后,仍有学者从中辑出《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遗漏之篇目,具有很高的文史研究价值。
修复后的《永乐大典》“湖”字册局部
老师傅们的古籍修复工具
制作三本样书模拟修复
在这批古籍中,《永乐大典》“湖”字册的修复是重中之重,难度最大,它的修复动态总能获得社会关注。
据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的修复师宋晶介绍,修复的前期准备就花了半年多时间。2002年,国家图书馆修过一批《永乐大典》,但囿于客观条件,技术手段、温湿度把控等原因,老一辈的修复师们留下了一些遗憾。根据这些经验,十几位修复师在此次修复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改变修复方法和材料。
4月24日,国家图书馆,正在工作中的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的修复师宋晶。她正在对即将展出的展品进行检查。
《永乐大典》“湖”字册是明代的包背装书籍。在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书籍磨损严重,书壳与书芯完全分离,书脊只有少部分残留。
宋玥坐在工作台前
为了修复《永乐大典》,修复组花了两个月时间做了三本同结构样书,再按照《永乐大典》原状模拟破坏,将样书的书脚磨损、封面纸板四周破损来验证修复方法是否可行。
科技助力修复
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的修复师李屹东记得,纸张纤维的检测、脱酸、去霉菌、拍照储存技术比他刚入行时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今,修复师可以利用光谱仪知道文物的化学元素,可以利用老化仪模拟古籍原件的老化程度。
4月24日,国家图书馆,正在工作中的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的修复师李屹东。
宋玥主要负责的是《永乐大典》绢质书衣等丝织品的修复。修复过程中,她第一次接触到体视显微镜。她在显微镜下操作,一边用针锥调整经纬丝,一边通过前方和台式电脑屏幕同等大小的显示屏,清楚观察到经纬丝的变化与操作情况。
李屹东站在工作台前
这些方法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原件破损的程度并不相同,毛茬脱丝的现象比较明显,不做搭口的修复效果并不理想。最终他们仍然沿用了以前的修复方式。“传统的修复方法将原来破损的边缘裸露在外面,压住新的绢线,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古籍修复‘修旧如旧’‘最少干预’的原则。”宋玥回忆,虽然尝试失败,但是修复师们依旧吸取到了很多经验。
让我们期待
更多伙伴携手同行
助力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讲座与学术”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5月18-20日人文社科讲座47场!周志锋:“方言词语溯源漫谈”;王贵元:汉字形态与汉字教学;心理学与生活——用理论武装幸福
编辑:刘玉婷
审核:马玉倩
来源:“书法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