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翔的白发、金灿荣的大嘴与学院知识分子的分化

当代学术 2024-02-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师打怪指南 Author 指南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组建了若干微信群,每年开放1次,每人只能进一个群,若已进入我们的微信群系列,请不要再加。资源有限,望理解!


下列四个群还有部分名额,限时开放:

       1.语言学3群;       2.简牍学2群;       3.文学艺术群;

       4.哲学教育群


不要给公众号发私信,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加群”,获取进群信息~




罗翔突然变得半头白发,金灿荣说“亚里士多德不存在”,这是一个多月来的热门话题。当然,还有郑强所惹出的桃色争议还尘埃未定。


不是不想掺和这些热门话题,而是想说出来的话可能太过悲观,又可能针对到具体的人,容易被投诉封禁,实在得不偿失。


然而,想说出的话,总还是要说一说,只是更加抽象,对事不对人,对这一类现象而不对具体案例。


想说的是什么呢?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够观察出来什么呢?


至少有一点,那就是,无论是罗老师的帅容颜让人痛惜,还是金教授的大嘴巴让人不屑,学院知识分子都在快速分化,而他们背后代表着,社会群体的意见也在快速分化,以致于立场彼此决裂,连稍微温和、理性的讨论也找不到容身之地。


在分化和决裂的同时,更多的学院知识分子都保持了可怕的沉默,即使偶尔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私下里与朋友窃窃私语,也担心是否被某些人看作冒犯。


站在21世纪20年代之初,在意见分化、立场决裂和共识减少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之下,我们在沉默的同时如何继续言说,在探索真理的同时如何告知他人,都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困惑。


要把公共舆论的舞台留给罗翔,还是让给金灿荣?这可能是又一个“钱学森之问”。



01

知识分子:忍不住的关怀


杨奎松教授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名字是《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从其目录就可以看出,这里的标题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知识分子忍不住想要“关怀”时代和国家;而另一个则相反,时代和国家也忍不住想要“关怀”知识分子。前者是“使君从道”,后者是“使道从君”。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种“忍不住”实在是一种毛病。在古代社会,没有毛病的要么已经死了,要么早就隐逸了,否则流放夜郎西就算是最好的归宿。


而在现代社会,除了死,早已经没有可以隐逸的物理空间。



古人道,“天地君亲师”,学院知识分子作为“师”的身份仅次于“亲”;虽然又有“九儒十丐”的说法,但这显然是故意贬损,不足为信。


有了“儒”的知识和身份,只要不是遭遇孔乙己的命运或卷入大历史的变革,底层知识分子至少还可以办个私塾,教几个小学生识字为生。不过,当教培行业被禁止之后,他们又失去了一个谋生的机会,可能跑外卖和搞直播成了最后的兜底行业。


在“使君从道”不可行的时候,知识分子就只能想着“使民从道”,忍不住还会关怀“民”。


而当“天地君亲师”的招牌被摘下来之后,“师”的身份反而受到了“民”的挑剔。当众多的民在分化和分裂之后,师反而越来越不受待见,在知识上的位次越来越不稳妥,甚至快要被反知识的人掀翻在地了。


至于其中的原因,可以翻看本公众号之前的帖子,“罗翔,你坐拥两千万粉丝,也抵不住一百个喷子”。



02

罗翔:半头白发,出入依然少年


在大火之后,罗翔的名声与所遭遇的网暴如此同步,让人同情又无奈。


罗翔所讲的刑法虽然时而深奥,但多数时候是可以让大部分人听懂的,“法外狂徒”也走红成了“语言标签”。


作为刑法学专家,罗翔绝对是学院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他对热点问题的点评也没有超出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法律知识。


然而,只要你成长为一个大IP,那么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和软暴力就会如潮水般扑来。因为讨论你、赞美你会引来流量,而贬低你、诋毁你更会引来滚滚不绝的流量。对于网站和网暴写手来说,流量就意味着滚滚不绝的、无本万利的经济收益。


塑造一个偶像,吃一遍;再摧毁这个偶像,又吃一遍。这正是金灿荣不承认是自己说的“双赢”,即我会赢两次。

这就使得,罗翔的法律常识普及无论如何也抵不住某些人故意的“曲意”解读。


法律上讲不过你,他们就会找其他地方来搞你,说你指桑骂槐,说你阴阳怪气,说你屁股坐歪。总而言之,就是让你一切自证清白,否则就是不清不白,不伦不类,而你最后肯定不胜其扰,只能退网了事。


有些人说,罗翔被网暴,以致于白了少年头,但也算不上什么“英雄”,因为你们这帮人总想立个英雄,恰恰说明自己软蛋,既没有基本常识,也不敢出头做自己,只敢树别人当牌坊。


这话说得很犀利,似乎“众人皆醉我独醒”,一双白眼看平生。


但是,罗翔的如此作为和这般境遇算不算“英雄”,人人心中有一杆秤,别人也并没有强行把他塑造成“英雄”。但他能够不顾网暴,坚守自己学院知识分子的学养和立场,在普及法律常识的同时坚持道德教化,这本身就是“英雄”。


呼唤出现英雄,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民众的不幸,因为只有不幸的时代和不幸的民众才需要英雄。



罗翔当然不需要做这样的英雄,也不需要网络上的前呼后拥,他的学养和立场已经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回响,学术讲座场场爆满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退出一半网络,少谈法律案例,多讲哲学人生,成了罗翔的当前状态。这样的转折很像当年的周树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只能以文学和哲学从头开始。


在不友好的网络上,我多谈一点苏格拉底,少谈一点争议案例,直接把网暴的门槛抬得高高的,让99.9%的喷子在智商上被拒于思想的悬崖之外。


这样,岂不两耳清净一些?



03

金灿荣:一张大嘴,往来依然吃天


在一个采访对谈视频中,金灿荣质疑说,“亚里士多德不存在”或者“不可能存在”。因为,(1)13世纪之前没提过这个人;(2)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3)在公元前4世纪,不可能有足够的书写材料写下1000万字,并留存300万字。


事情出来后,很多博主都来批判金灿荣,普及了13世纪前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各种文字记载和考古证据,还普及了古代文字书写和流传的历史。然而,他们显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回报,甚至理性的留言。


支持金灿荣的人还造出了一个新词,即“大殖子”,指只要承认西方有好的东西的人都是思想上被西方殖民的人。一言不合,就一个“大殖子”的帽子甩过去,盖过了一切可能的对话和交流。


从反西方国家到反西方历史,“西方伪史论”已经大行其道十几年,也有着逐渐向学院蔓延的趋势。

有人说,你不同意,可以来一一驳斥他们的观点,“真理越辩越明嘛”!


话的确可以这么说,但“一一驳斥”谈何容易?带他们去看西方博物馆和修道院图书馆,送他们一页2世纪的纸莎草,还是教他们一学期的文本鉴别学导论?


只要有立场,什么证据都说服不了他们,如果送去西方大学读个历史学博士,恐怕也只能把那里的博导活活气死。

对于金灿荣的“亚里士多德不存在”,学术界基本上保持沉默以对,几乎无人回应。


就像郭德纲相声中所说的,“你看他一眼,你就输了”。因为你看他一眼,就陷入了他的论述逻辑,你费尽口舌给他讲一通纸草学和书写史,他只会送你一顶“大殖子”的帽子。


其实,我们还可以问一句,金灿荣真的相信“亚里士多德不存在”吗?



从官方网站来看,金灿荣“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当前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等;已发表论文和评论数百篇。”与此同时,他当前还是该院的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之后,检索一下知网上金灿荣所发表过的文章,其中明确提及亚里士多德的有两篇。


一是“克林顿弹劾案的政治和文化意义:1998年美国政局回顾”(《国际经济评论》2-4,1999年,第14页);二是“从大选透视美国政治文化”(《国际经济评论》5-6,2001年,第6页)。


从行文来看,金灿荣对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流变理论是非常熟悉的。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政治系的本科生,金灿荣也肯定读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这本学科奠基性著作。而在1980年,能考上复旦读本科,1987年直升硕士毕业,到1999年毕业于北大博士,金灿荣一路都是学术上的佼佼者,早年绝非泛泛之辈。


作为科班出身、经历过充满理想的80年代的学院知识分子,金灿荣显然不可能相信“亚里士多德不存在”,但问题是,他现在为何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亚里士多德不存在”呢?难道当年读过的和引用过的亚里士多德,都像80年代的理想一样被喂了狗吗?


从智商、情商和学术能力上,我们显然不用怀疑金灿荣,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他现在的确“变”了,或者早已经“变”了。


而至于为什么变了,显然是以更柔软的身段、更卑微的知识搅拌和更嬉皮笑脸的神情来迎合某种舆论需要。



04

学院知识分子的无情分化


对于爱惜羽毛的人来说,受到了网暴就会想着退网;而对于爱好流量这一口的人来说,受到再多的批评,他也只会更加嬉皮笑脸。只要敢于唾面自干,一切自取其辱就如同春风拂面。


毕竟,有了流量,就有经济收益,至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那就让它如浮云吧!青年时的学识,在老年时被糟蹋,亦或被重新加工利用,都逃不出这种乞讨般的“富且贵”的梦想。


坚守学识,不折身板,是困难的,也是容易被误解的。而当意见分化、立场决裂和共识减少时,这也更容易成为一种罪过。


你只要说话,就不会让立场决裂的两派同时满意。右边的人认为你太靠左,左边人的人认为你靠左靠得还不够。


金灿荣这一类学院知识分子的声音很大,但数量上还不多;虽然有少数学院青年知识分子也试图追随他们的步伐,但姿态上还有些忸怩,神情上还有些羞涩,嘴巴也还张得不够大。



毕竟,要像蟒蛇脱皮一样抛弃青年时代所学过的知识,还不是一件内心里心安理得、做起来得心应手的事。


分化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罗翔的退网只会把更多的舞台留给了金灿荣,学院知识的沉默只会助长“亚里士多德不存在”这样的反知识。


然而,至于后事将会如何,我们也只能一只冷眼且旁观。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相关资讯及学术生活相关内容。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用经典镜头告别


团队多人患癌?中山二院最新回应,有媒体评论尽快调查


跳槽到三线高校,副教授变教授,140平房子,老婆入编,你愿意吗?


00后养猪女生放弃清华北大的邀请,选择了……


985研究生吐槽“工资低”,HR:“硕士一抓一大把”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讲座与学术”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蔡章丽

审核:刘玉婷

来源:“教师打怪指南”公众号


扫码关注更多内容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罗翔的白发、金灿荣的大嘴与学院知识分子的分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