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收到离谱评语,4名博士生质疑盲审专家不专业!厦大回应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校外盲审不合格的公示
卓艺称,收到的评语中有错字和病句,表述疑对论文已完成答辩不知情,不同校外专家评价反差大。从评语看,似乎评审本身对论文的研究领域存在偏见。
他们质疑匿名校外专家的专业性,以及认定办法整体上的不合理。6月申请复核后,学校只表示程序符合规定,未详细回应他们的疑问。
在网上发文曝光后,卓艺称12月中旬厦大已联系她提出她可将论文重新送审。
12月26日,潇湘晨报记者就此事致电厦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员称正在处理中。中文系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相关处理进展及后续为工作内容,不便告知。
评语病句,质疑研究领域
评审专家专业性存疑
根据厦门大学的规定,该环节为双盲评审,且必须所有校外专家的评审意见均为通过,博士研究生方可申请学位。换句话说,这个盲审环节又是一票否决制。
据潇湘晨报报道,卓艺是厦门大学2018级中文系博士生,毕业论文研究方向为“文学地理学”。2022年5月,卓艺顺利通过答辩成功毕业,但根据《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厦大研[2014]31号),当时没有在C刊上发表论文的卓艺没能拿到学位证。
2023年2月13日,卓艺称学校给她发邮件,让她走博士论文创新成果审核之路申请学位。
邮件中提到四个步骤,包括导师推荐、学位论文创新成果审核、学位论文创新成果校外专家评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工作小组)审议四个环节。
6月份,卓艺和另三位同学收到了进展,她们的论文均有校外专家给予不合格评价。
卓艺收到一名专家在“研究成果及其意义或效益”与“论文规范性”两项评审要点中给予了不合格评价,其评语中出现明显病句,如“不是是否是作者的臆想”,又如“很令人存在”等。评语第一句“文学地理学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路径,但是其有效性和规范性仍有待验证”,在卓艺看来反映了专家对文学、地理的认识有限。此外,其了解到的另三名同学收到的评阅意见中,有评语称“建议认真修改后提交答辩”,专家疑对论文完成答辩的情况并不了解。
这种评审结果的巨大反差,让卓艺和她的同学们对评审的公正性以及部分专家的专业性产生了质疑。
对此网友表示:“自己学校的学生能否拿到学位,还需要外校的老师说了算……”
复核失败,不肯解惑
网络曝光,重新送审
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办法》是在2023年1月才正式实施的。卓艺和同学们是首批按照该办法申请学位的学生,
在收到未通过结果后,卓艺曾和其他三位同学向校方提出申诉,质疑自己论文收到的离谱的不合格评价。在6月16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电子邮件对申诉进行回复。校方表示:经复核,相关工作程序符合有关规定,不存在违规行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可校外专家评审意见,认为校外专家评审意见有效。但对于4位博士生疑惑的低质量评语以及评审专家对研究领域可能存在偏见导致评审结果不可靠等问题未有任何回应。
在此后4位博士生曾就此事多次与学校沟通,可惜未有实际进展,直到卓艺将此事经由互联网曝光后,厦大在12月中旬方才表态愿意重新送审论文。这表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在校外盲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
尽管在12月25日,就收到了厦大中文系同意重新送审的通知邮件。但同学们仍表示,考虑到重新送审需要的等待时间以及6月份那份简单粗暴的复核结果,相较于校方提出的重新送审,重新复核才更合理。故只有部分学生同意重新送审。
饱受争议的盲审合理性
鉴于过往在实际盲审中发生了太多奇葩案件,例如:
一个说具有创新性而另一个说完全没有创新性,一个说结构清新而另一个说结构混乱。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痛惜|顶尖985博士英年早逝,年仅34岁!微信签名“2024脱单”
南开大学教授:强调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发表论文,误国误民,害人匪浅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讲座与学术”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讲座与学术”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编辑:王稳
审核:燕黎宁
来源:“北大清华讲座”公众号